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新手父母常见的育儿误区 宝宝日常喂养须知

来源:网络

作为新手爸爸妈妈,在育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掉进误区当中,下面若悠网就来盘点一下,快来看看这些误区你有没有踩过吧!

误区一:给宝宝穿红色的衣服或者使用红色的小被褥

很多人认为宝宝的出生是件大喜事,是喜事就要准备红色的东西。殊不知宝宝出生后2~3天,由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容易出现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穿红/黄色衣服会影响对宝宝皮肤颜色的观察,容易产生错觉。

正确做法:准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准备衣服和被褥的时候,尽量选择浅色系的,比如乳白、浅粉、浅蓝等。

误区二:使用学步车走路更快

美国儿科学会强烈建议家长不要给宝宝使用学步车。一是因为宝宝容易受伤,碰到小玩具、台阶、地毯这些障碍物的时候,学步车很容易摔倒;二是因为使用学步车反而会让宝宝学习走路要晚。

正确方法:最健康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练习爬行(从腹爬到四肢爬),一来可以锻炼四肢的协调性,二来可以更好的锻炼腿部肌肉,待宝宝能够扶物站立的时候,就离学会走路不远了。

误区三:小时候胖,长大就瘦了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体重超标,肥胖的这些宝宝(体重在第97百分位及其以上)。小时候最初的超重,身高和体重一起长,当身高停止生长的时候,体重还可能在继续增加。小宝宝的长胖跟大人的是不一样的,宝宝长的是脂肪细胞的数量,大人长胖是单个细胞在变大。小时候脂肪细胞的不断增加,很可能会引起成人后的暴胖。

正确方法:宝宝一岁以内是身体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大脑极速发育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能量供给,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营养均衡的喂养,不要过度喂养,多些户外活动,2岁以后可以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

误区四:母乳性黄疸要给宝宝断奶

很多家长因为宝宝是母乳性黄疸,而停止给宝宝喂养母乳,这样做得不偿失。

正确方法:如果医生为了判断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也可能让给宝宝暂时停两三天母乳,这时妈妈一定要及时用吸奶器吸出奶水,保证过几天后正常的母乳喂养。一旦确诊母乳性黄疸,妈妈可以继续喂母乳,而且还要多喂,这样才有利于宝宝及时将胆红素排出。

误区五:多喝水,母乳会变稀

有些家里觉得,哺乳妈妈喝了水,就像是往奶里兑水一样没有营养。母乳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最佳的食物,而且母乳的成分是一定的,不会因为妈妈吃的食物而改变。

正确做法:适量饮水,对宝宝和妈妈都有好处。妈妈长期不摄入液体,反而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误区六: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营养

很多人说,母乳到6个月以后就没营养,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单从营养成分来讲,母乳比配方奶粉中营养成分更加全面。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宝宝有诸多的好处,是宝宝最好的食物,而宝宝的吸吮也会促进乳汁的分泌。

正确做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甚至更长时间。

误区七:宝宝发烧时,即使是大晚上也要把宝宝叫醒吃药

没有特殊的情况,没必要将宝宝叫醒吃药。

正确做法:让宝宝得到充分的休息,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误区八:栓剂很安全,可以多次使用

栓剂也是退烧药,不可多次使用。尤其是吃了退烧药之后再给宝宝用栓剂,相当于用了两倍剂量。

正确做法:据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对乙酰氨基酚每4小时可以给宝宝喂一次药,但是在24小时,喂药次数不能超过5次;布洛芬每6~8小时喂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误区九:冬天出生的宝宝才需要补充维生素D

所有的宝宝出生以后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

正确做法:足月儿出生15天后即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早产儿出生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3个月后改为每天400单位,直至宝宝2岁。

喂养须知

新生宝宝母乳喂养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母乳的多少和妈妈乳房的大小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只要给宝宝多吸允,注意饮食,就能够增加母乳量。新生儿喂养只要按需喂养即可,到宝宝2个月开始才需要逐步调整到规律的喂养时间。

如果宝宝是奶粉喂养的话,除了要遵循按需喂养外,还要注意宝宝一次的奶量发展会从小到多。新生儿一次的奶量可能只有20-40毫升,而满月的时候宝宝一次就能吃60-100毫升了。一般来说每两顿奶粉之间要添加20毫升水,避免宝宝发生便秘的情况 。

第一辅食添加蛋黄

鸡蛋被称为#39;理想的营养库#39;,蛋黄更是集中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必需的DHA、胆碱、卵磷脂及多种微量元素。蛋黄辅食添加应从开始的四分之一个蛋黄的量,逐渐增加到二分之一个蛋黄的量,再到一整个蛋黄的量。蛋黄辅食添加喂养方法可直接碾成泥喂给婴儿,也可以加水调稀后喂养宝宝,或者还可搭配米粉、米粥等辅食喂养。需注意的是,传统蛋黄辅食喂养方式应严格注意加工方式,避免细菌感染。如果婴儿产生消化吸收不良,肠胃不耐受等症状,可及时更换。

辅食添加原则

辅食添加原则: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添加的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一次只能喂一种新的食物,等宝宝适应后,再添加另外一种新的食品。

从4月龄开始添加流食(如奶粉、米糊、菜泥等)。

从6月龄开始添加半固体的食物(如果泥、蛋黄泥、鱼泥等)。

7-9月龄时间可以由半固定的食物逐渐过度到可咀嚼的软固定食物(面粥、碎菜粥等)

10-12月龄时,大多数宝宝可以逐渐转化为进食固定食物为主的辅食。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