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宝宝两岁零两个月的生长发育标准及护理知识

来源:网络

一眨眼你的孩子就2岁2个月了,宝宝一定会说很多话了,又蹦又跳的一定成了你们的开心果了。这个时候可是宝宝长身体和长智力的关键时期,妈妈一定要舍得时间和精力哦。脚步更加协调连贯。宝宝已经掌握了大人们使用的从脚跟到脚趾的落地动作,他在跳跃、举手过肩扔球、自己刷牙、洗手擦手等方面也比以前强多了。如果早上时间充裕可以在旁边看着他自己刷牙洗脸。

两岁两个月宝宝发育标准

语言发育

这个阶段宝宝词汇量快速积累,每天可记忆20-30个单词,能学会2-3个完整的句子。已经掌握近千个词汇,基本上能用较完整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掌握的词汇都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还能掌握一些较抽象的词汇。先掌握实词中的名词、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后掌握虚词中的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此时的宝宝已经能接听电话了。

身体技能

宝宝已经能自己穿袜子和松紧裤了。爱玩拼图的宝宝,还可以拼出2-4块图片。开始喜欢制作,从折纸开始,然后是用橡皮泥捏各种形状的东西。宝宝可能还会把一块布包在玩具娃娃或玩具小动物身上,给它们制作衣服。

运动能力

宝宝现在能单腿做金鸡独立了,可以不扶东西单脚站立2秒以上。能从最后一级台阶上跳下来,也能双脚同时做立定跳远。如果上个月会抬脚踢球了,从这个月开始,宝宝可能会把一只脚先向后伸,然后向前使劲对准球把球踢出去。

认知能力

随着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增强,他能熟练地背诵简单的唐诗还能认识“大、小、山、水”等笔划少的字。可以跟随录音机哼唱3个音阶以内的歌曲。宝宝已经有了轻重的概念,慢慢地宝宝自己就能够判断物品的轻重了。

情感发育

从2岁开始,宝宝逐渐从惧怕中分化出羞耻和不安,从愤怒中分化出失望和羡慕,从愉快中分化出希望,宝宝的情绪变得丰富起来,开始有了喜、怒、哀、乐。

幼儿时期宝宝还会出现高级情感,如同情心、羞愧感、道德感等,成为幼儿社会性行为产生、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催化剂。但幼儿的高级情感不是随着月龄的增加而自然拥有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父母的引导与培养。

社交能力

宝宝现在已经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表现在对喜欢的食物或玩具的占有欲强,自己的妈妈不许抱别的小朋友等方面。宝宝对自己的形体越来越感兴趣,照着镜子跳舞就是对自我形体的一种赏识。

2岁2个月宝宝喂养提示

1、宝宝补钙

小小奶酪更胜喝牛奶。宝宝的奶制品饮食中,小编为靓妈们推荐奶酪。干酪是以奶、稀奶油或脱脂乳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是所有乳制品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一个,其吸收率高达80%-85%,钙含量是牛奶的好几倍。奶酪不适合1岁以下的婴儿。市面超市里面也有很多适合宝宝吃的各种奶酪,可以让宝宝多尝试几种,看宝宝能接受哪种口味的。

2、妈妈厨房-奶酪荷包蛋。

材料:鸡蛋1个,奶酪1片。

做法:

1、将锅洗净,小火烘干水份。

2、锅中放少许油晃匀。

3、磕入一个鸡蛋。

4、火慢慢煎,待蛋黄周围九成的蛋液基本凝结就可以翻面。

5、奶酪一片,去掉包装。

6、鸡蛋轻轻翻个面,将奶酪铺在鸡蛋上,可以盖上锅盖,奶酪会更容易融化。

7、煎至奶酪融化即可。

两岁两个月宝宝潜能开发

宝宝想象能力

宝宝大脑发育具有间断性,并非匀速发展。2岁宝宝,大脑发育再次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2岁幼儿拥有了想象的能力,这是人类潜能发展的重要一步。想象力依靠大脑前部皮层神经元联络的形成,宝宝刚出生时,联络还没建立,细胞网络稀稀疏疏;2岁时则发展成密密麻麻的灌木丛了。

两岁两个月宝宝注意事项

语言表达贫乏

因为他不会表达,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宝宝的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宝宝的尝试

很多爸爸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一旦孩子们和玩具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可怕的哭闹声,为什么他们每个人拿到自己的玩具还不能安静呢?

答案很简单,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带给他乐趣之外,还意外的发现他的行为可以带来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会有事发生”。所以他总是不断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事物。

宝宝情绪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他饿了、累了、尿布湿了时,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当他遭遇失败时心情会跟着变坏,打人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了。

1、2~3岁宝宝还不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他们感觉自己被父母忽略、缺乏安全感、情绪受到压抑或者因为嫉妒别的孩子等,就很容易采取攻击性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以达到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目的。

2、当小宝宝第一次做出攻击性行为时,有些成人会觉得十分有趣,他们常常通过不断逗引宝宝进一步攻击他人来取乐。这无形中就传递给宝宝一种错误的信息,那就是攻击别人是一件十分有趣、能获得成人首肯的游戏。宝宝会乐此不疲,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攻击别人的习惯。

3、只要宝宝做错事,有些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他一顿。挨打的宝宝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并且将这种情绪“转嫁”到比他弱小的其他人身上。

4、还有些父母担心宝宝在外被其他孩子欺负,于是就教育自己的宝宝:“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狠狠揍他。”这对宝宝的攻击性行为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虽然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6、父母在教育宝宝时要遵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准则,不要敷衍宝宝,也不要随时推翻自己的承诺,如果你坚持自己的原则,宝宝也会明白自己各种行为的结果。宝宝表现出某种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时,父母还要注意循循善诱,诱导宝宝以正确的情感、姿态和语言与他人交流。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