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如何护理男宝宝私处?

来源:网络

睾丸是男性重要的生殖器官,负责产生雄激素和精子。胎儿时期睾丸位于宝宝的腹腔中,随着孕期增长,睾丸逐渐下降,孕9个月时可降入阴囊内,因此,宝宝出生后大多都能在阴囊内触摸到两个状如花生米大小的东西,这就是睾丸。

如何护理男宝宝私处?

男宝宝会有哪些生殖器问题?

1、睾丸鞘膜积液(俗称水蛋)

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都属于新生儿常见生殖器官问题。积液位于睾丸鞘膜的称为睾丸鞘膜积液;位于精索段的称为精索鞘膜积液,两者都主要表现为阴囊肿物(睾丸除外),可发生在单侧也可以是双侧的。当你轻触宝宝阴囊处,摸到光滑而富有弹性的圆形或梨形肿块时,可将室内灯光调暗,用手电筒照射肿胀的部位,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由于里面是液体,因此在灯光下好像新鲜鸡蛋一样透亮。如果宝宝平卧位时,轻轻揉压肿物会变小者,则提示为交通性鞘膜积液。

护理要点: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一般都无触痛和自觉痛感,有些宝宝一出生就有,但大多都会在6~12个月大时恢复正常。如到宝宝2岁之前都不消失,可再行手术治疗。此外,如果宝宝阴囊皮肤胀到发亮,手感较硬,或是感觉“多出了一个睾丸”,则说明阴囊积液张力变大,需要及时就医。

2、疝气(俗称气蛋)

疝气也是周岁以内男宝宝常见的生殖器官问题,主要表现为阴囊腹股沟(大腿根)肿胀,多数肿物可还纳,可发生在单侧也可以是双侧的。肿物随宝宝哭闹而增大,并有疼痛感。当用手电筒照射肿胀部位检查时,“疝气”的肿物是不透光的。

护理要点:疝气需要手术治疗,一般宝宝6个月大时为手术的较好时机。平时父母应尽量减少宝宝的哭闹次数,如果遇到宝宝肿物出来不能还纳,并伴有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时,则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3、包茎

龟头部包裹着包皮的状态就叫做“包茎”,新生的男宝宝看上去都有包皮过长的现象,但这其实是对于“敏感部位”的一种保护方式,有些长的包皮能起到保护生殖器的作用。在易发尿布疹等皮肤感染的周岁内,包皮还能保护宝宝娇嫩的龟头不直接受到伤害。

护理要点:新生儿包茎多为假性包茎。如果宝宝没有发生感染(包皮红肿,有分泌物),或是排尿困难(尿线细或排尿前鼓起小包)的情况,就不需要治疗。

4、包皮垢

由于包皮内有许多分泌腺,宝宝出生后不久,包皮下方的龟头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以及冠状沟附近腺体分泌物混杂在一起,常常会在包皮上方形成一层白色、类似豆渣样子的油脂类分泌物,形成包皮垢。通常父母隔着包皮隐约可见或摸到一些白色小肿物,这就是包皮垢,是新生儿常见问题。包皮垢并无其他任何症状,只要没有合并感染,就不用治疗。

护理重点:男宝宝周岁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为这时宝宝的包皮和龟头还长在一起,过早地翻动柔嫩的包皮会伤害宝宝的生殖器。

5、隐睾症

睾丸是男性重要的生殖器官,负责产生雄激素和精子。胎儿时期睾丸位于宝宝的腹腔中,随着孕期增长,睾丸逐渐下降,孕9个月时可降入阴囊内,因此,宝宝出生后大多都能在阴囊内触摸到两个状如花生米大小的东西,这就是睾丸。但也有部分宝宝阴囊里空空如也,但也会在生后1~2个月摸到。假如宝宝生后3个月阴囊仍是空的,就可诊断为隐睾症。

护理重点:隐睾症将导致精子不能产生,成年后还会丧失生育能力,甚至癌变,危及生命,所以治疗必须及时,2岁以内必须施行手术。

男宝宝会遇上什么问题?

宝宝的生殖器颜色重怎么回事?

生殖器的皮肤颜色的深浅,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宝宝这里色素沉积比较重,有些宝宝浅,这很正常,父母不必过于在意。想想如果是宝宝的背部等其他地方皮肤颜色深,恐怕父母就不会这么担心了,道理是一样的。

为宝宝上翻包皮是越早越好吗?

婴儿时期宝宝的包皮和龟头之间会存在轻度的粘连,父母过早地翻动柔嫩的包皮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有可能伤害宝宝的生殖器,并且上翻之后的包皮常常会把尿道口遮盖住,因此3岁之前都不应给宝宝上翻包皮。宝宝包皮过长的情况,在5~6岁前都属于正常现象,属于“生理性包茎”,当宝宝进入青春期后就会逐渐改变。

宝宝的生殖器比较小会对今后发育产生影响?

每个宝宝生殖器的大小也是有个人差别的。况且宝宝生殖器和身体其他部位一样,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宝宝能够正常而顺畅地排尿,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况出现,就说明他没有什么问题,不必过于担心。

每个男宝宝出生后都要割包皮吗?

所谓割包皮,多指的就是包皮环切手术。它主要针对的是包皮过长,并且已经影响了宝宝排尿等生理生活的状况。如果宝宝到了3岁之后,包皮仍不能退到龟头后面使龟头露出,则是真性包茎,这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包皮分离或环切手术了。而如果不存在这些情况,就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为了“生理发育”而进行割包皮的手术。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