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女儿“夹腿” 爸妈怎么应对?

来源:网络

女儿“夹腿” 爸妈怎么应对?

网上常常有一些家长的求助,说自己的孩子患上了「夹腿综合征」,跑了很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也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那么,「夹腿综合征」真的是一种疑难杂症吗?

什么是夹腿综合征?

夹腿综合征,又名「情感交叉腿综合征」或「儿童擦腿综合征」,其实是国内对「儿童自慰」这一名词的隐晦称呼,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并无这种说法。

上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自慰是神经衰弱症和歇斯底里症的病因之一,是一种对身心有害的行为。到了八十年代,儿童自慰则被视为性虐待的后遗症。如今,人们对儿童自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儿童自慰是指儿童自行刺激生殖器的行为,和成人自慰的表现类似,如全身出汗、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肌肉收缩等。但表现较轻微,并有以下几个特点:

很少用手直接接触生殖器,而是通过夹腿、坐硬物、伏卧摩擦等动作刺激阴部。

持续时间几秒至数小时不等,发生频率亦无规律,偶尔一次或一天数次。

没有意识出离。

注意力被分散后便会停止。

医学检查无任何异常。

孩子这么小就自慰正常吗?

据调查,7岁以下的儿童10%都有过自慰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迅速升高。13岁以下自慰过的儿童高达80%。绝大部分有自慰习惯的成年人在儿童时期便开始了这段「自我探索的旅程」。

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家长能观察到的自慰行为较之前减少很多。一方面可以认为儿童有了自己的社交生活,注意力转移到了交友、学习上;但更可能是社交礼仪、道德观念的深入让儿童自慰行为变得更私密化。

由于社会观念、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对儿童自慰的看法并不一致。但大部分国家都把儿童自慰视为儿童性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行为。

遗憾的是,在中国,儿童自慰还被叫做「儿童擦腿综合征」,被当成一种行为障碍。一些儿童被迫接受过度治疗,补钙、排毒、中药、针灸,甚至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儿童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儿童为什么会自慰?

目前还没有一种极具说服力的机制来解释儿童自慰的原因。相对统一的一种看法是:性是动物的本能,而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这两项本能叠加在一起时,便有了儿童自慰行为。

传统观点认为性发育始于青春期,事实上,精神性发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婴儿从出生起就开始不断探索周围的世界,包括自己的身体,很快就发现在身体的某些部分施以适当刺激感觉非常愉悦,这种快感和刺激之间形成条件反射,导致自慰行为的重复发生。

还有研究认为,儿童在阴道炎、包皮垢沉积、阴部皮疹等疾病引起瘙痒后,通过类似自慰的行为来「挠痒」,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疾病治愈后这种习惯得到保留,转变成长期的自慰行为。

不过,儿童的性器官发育尚不完全,获取的快感远低于成人。相较于玩具、游戏、零食带来的乐趣,自慰并没有太多吸引力,儿童对「性」也没有复杂的认知,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会有「性瘾」。

儿童常常是在孤独、无聊、焦虑、沮丧的时候,通过自慰消除这些负面情绪。

儿童自慰对身体有影响吗?

儿童的自慰行为以夹腿、摩擦等方式居多,加上他们的痛觉较敏感,动作会相对轻柔,家长不用担心这些刺激对儿童生殖器造成损害。至于伤肾损阳,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对此提供支持。

有的女性担心,幼时长期夹腿会导致婚后在性生活中难以获得性高潮。长期夹腿有可能会升高外生殖器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具体影响因人而异。

但女性能否高潮与伴侣、心态、环境都有关系,不能全完怪自慰。况且,一些长期夹腿的女性阴道收缩能力更强,对自己身体的敏感区域更了解,反而有助于获取更满意的性体验。

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确认你的孩子是否在自慰。

阴部皮疹、虱子、内裤太紧这些因素都会让孩子不舒服,表现出和自慰类似的行为。其实,可能只是在挠痒。

确认完毕后,千万不能一通臭骂甚至拳脚相加,事后也不要「促膝长谈」。所有这些过度关注的做法都只会强化这件事,促发孩子更多的自慰行为。

孩子在自慰前可能经历着难以入睡、无聊、孤独、焦虑这些问题的困扰,自慰只是一种宣泄渠道。最适宜的对应方法恰恰是对行为本身「视而不见」,通过给予一个拥抱、玩游戏、看电视、吃零食这些动作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一旦注意力被分散,孩子的自慰行为就会马上停止。

孩子要是经常自慰的话,可能是你没有履行好家长的职责。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多进行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避免孩子长期处于情感空虚的状态。

但有一些异常的行为需要矫正甚至杜绝,比如在公共场合自慰、把异物放进阴道或肛门、模仿成人性行为、过度自慰等。如果沟通、教育没有效果的话就需要及时就医。

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向孩子进行性教育,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各部分和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以防在自我探索的路上越走越偏。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