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宝宝走走路辨疾病

来源:网络

宝宝走走路辨疾病

不需要家长开口,医生一看宝宝行走的步态即可初步诊断疾病,这就是医学上的“望诊”。所谓“一望而知”,作为父母也应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探索足下世界

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走路的时候两足呈“八字”分开,身体摇摇晃晃,两臂外展,似走似跑。有的宝宝走路时,有时足尖着地,有时足跟放平。这是宝宝自己在探索“足”用哪一种姿势走路最舒服,走得最快。这都是正常现象。

看足望病

当宝宝已经能够独立行走后,父母应该更关注宝宝走路时的姿势,从中可以发现一些疾病。

剪刀步

宝宝走路时足尖着地,步态呈“剪刀型”。这种现象见于脑性瘫痪。

瘫痪类型多

临床上脑瘫分多种类型,但绝大多数的脑瘫属于“痉挛型”。按照肢体瘫痪的部位可以分为四肢瘫、偏瘫和截瘫等。四肢瘫的病孩根本不会走路;偏瘫的宝宝一侧上下肢瘫痪,多较早便就医;截瘫只有两下肢瘫痪而两上肢活动正常。

特殊的步态

即使是轻度截瘫的病人也可以发现他站立时多数呈足尖着地,走路时也是足尖着地,酷似在跳“芭蕾舞”的姿势。

另一特点是跨步(甚至站立)时两下肢呈“剪刀”样的交叉,主要是由于大腿内收,肌肉紧张造成的。需要提醒一点,当宝宝的背向前屈曲时两足可放平,伸直背部时两足尖着地,父母千万不要被此假象蒙蔽。

病因复杂 治疗要早

引起脑瘫的病因较复杂,多数为胎内因素(如胎内缺氧、脑先天发育畸形、胎内感染);也可以是由于生产时的因素(如产伤、产时窒息缺氧)。低体重儿,尤其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者发生脑瘫的机会更多。截瘫患儿需进行骨科矫治,治疗愈早效果愈好。

鸭子步

宝宝走路摇摇晃晃,好像一只小鸭子。

肌营养不良(假性肥大型)

患有此病的宝宝,在行走跌倒时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当他跌倒要爬起来时必须先把身体翻到俯卧位,然后双手支撑在地上,利用腰肌力量,边伸腰,两手边支撑双膝,最后直立起来,并且由于肌肉无力,长时间步行后,下肢疲劳而不愿继续走路。

粗大的假象

肌营养不良(假性肥大型)多见于男孩,有家族遗传史。作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有一对夫妇因不育而向其有多个子女的兄弟领养了一个孩子。其兄嫂颇为大方,让子女站成一排,不论男女,任其挑选。夫妇挑选了一位两小腿肌肉特别发达的男孩(一般人们会认为小腿肌肉发达说明强壮有力)。在回家途中没走多少路孩子便要求抱,养父只是认为孩子是在撒娇。可是待孩子长大不能走路时便来就医,最后诊断为此病。

这种病孩平时上楼梯不是一步一级,而是要手扶着楼梯的栏杆一步并一步再上一级,说明肌肉无力。小腿粗大也并非肌肉发达而是肌肉内脂肪沉着而造成的假象。

尚无对策

目前对本病无特效治疗措施。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卧床不起,常并发肺炎而夭折。如要再生育,应想进行遗传门诊咨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也称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为双侧或单侧。双侧病变时走路呈“鸭步”,左右摇晃;单侧病变时走路呈跛行,一瘸一拐,病侧肢体短。

骨头不再关节里

所谓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股骨头不能正常地留在关节内,而是滑到了关节的外面,从而影响了髋关节的功能。

当孩子会走路后才发现疾病,已为时已晚,有的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对本病进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

发现脱位的简易方法

在家中,父母可尝试采取以下方法:

1、 观察双侧臀纹是否对称,如有一侧脱位,则可见臀纹不对称;使婴儿平卧,检查者双手抓住婴儿的两小腿踝关节的上方,同时屈曲两侧膝关节90°,

2、 如果单侧脱位,则两侧膝关节的高度不一,膝关节位置低的一侧是脱位侧;

3、 做完上述动作后,再将两侧大腿向外侧分开,正常情况下两大腿外侧可触及桌面,而患有髋关节脱位的宝宝仅能外展75°或更小的角度,此现象说明髋关节外展受到影响,有脱位的可能,需进行骨科进一步的确诊及治疗。

早治疗 重预防

本病越早诊断,非但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且疗效更好。如果治疗延迟了,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果不治疗,到成年期会出现慢性下肢疼痛、骨关节炎,肢体缩短及步态明显异常,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本病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为了预防本病,新生儿期不能采用旧式的把两下肢伸直包成“蜡烛包”的方法,两下肢的这种姿势会增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危险性。正确的襁褓方式应为将两大腿处于屈曲外展分开的姿势。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