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孩子四种意外伤害的解决措施

来源:网络

小儿发烧

多喂水、千万别捂着

孩子发烧了,很多来医院的家长,都是拿厚毛毯裹着抱来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捂得严严实实,反而会让孩子的体温升得更高,而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

一般来说,孩子发烧时,家长可以多喂一些水。还可以用温水打湿毛巾,再拧干,然后擦拭孩子的额头、胳肢窝、腹股沟这3处大动脉附近,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但要注意不要擦拭孩子的胸腹部,因为这样会引起血管收缩,对孩子不利。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高热惊厥,也就是福州话说的“抽风”,则应让孩子保持平卧,然后用指尖按压孩子的人中,再用筷子包裹布条,塞到孩子的嘴巴里,防止孩子咬伤舌头。如果有出现呕吐,则要注意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到孩子。

家长应先做好这些,再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就诊。

异物吸入

背部叩击、按压腹部针对不同年龄

孩子比较好动,常常会有异物吸入,像花生、小糖果等等。这时,家长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应急处理方法,就能给抢救、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如果不能及时做处理,异物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如果孩子还很小,处于婴幼儿期,发生异物吸入,可采用背部叩击,让孩子俯卧在家长的两腿之间,手掌适当用力在宝宝两肩胛骨间拍击,这样可以使异物尽快吐出。

如果孩子大一些,可呈站立位,家长从背后抱住孩子,孩子上半身向前倾斜一定角度。然后家长一手握拳,拳头拇指侧顶在小孩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后用力挤压上腹。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也可使异物吐出。

孩子烫伤

牙膏、酱油莫乱涂

烫伤、擦伤、骨折等意外伤害,都是孩子比较经常遇到的,家长有必要掌握一些急救护理知识。事实上,很多家长常采取一些错误的处理方法,反而对孩子的病情不利。

孩子发生烫伤时,不少家长都相信传言,又是牙膏,又是酱油乱涂一通。其实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除了酸碱腐蚀性烧伤、烫伤外,孩子遇到一些小面积的轻度烫伤,只需要用流水不断冲洗即可。严重时应尽早送医院救治。

如果是摔伤骨折,则要注意不要随意搬动孩子。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摔了,迫不及待地上去把孩子抱起来看哪里受伤了,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孩子骨折部位发生在四肢的情况比较多,家长可以就近找到用作固定的木板、树枝等物,固定住骨折处的两端。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出血量比较大,家长还应在出血点的上端,用鞋带、胶带等进行捆扎止血,但要注意每隔一小时就要解开放松1-2分钟。

孩子扭伤

先别急着揉擦按摩

扭伤多发生在手腕、踝关节等部位,皮肤青紫肿胀,局部压痛很明显,受伤的关节不能转动。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限制受伤关节的活动,特别是踝关节扭伤后,应将小腿垫高。早期处理应冷敷,48小时后用热敷,促使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有条件的还可进行理疗。

此外,发生扭伤后要注意关节韧带有无裂伤、骨折和关节脱位,幼儿容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当患儿疼痛难忍、患侧手臂不能动弹时,应去医院诊治。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