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宝宝痢疾怎么办

来源:网络

在炎热的夏天中,炎热的高温中伴随着细菌的急剧繁殖与生长,所以,夏天是各种传播疾病的多发期,小儿痢疾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也是宝宝不得不提防的传染病,这也是令广大父母所头疼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所谓病从口入,小儿痢疾也是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的。

虽然小儿痢疾令人心烦意乱,但是,只要了解小儿痢疾的各种症状,做好防护工作,宝宝还是可以健康成长的,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关于小儿痢疾的知识了。

小儿痢疾的症状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而传播。人群有普遍易感性,儿童感染的机会较成人多,故发病率也较高。临床常见发热,腹痛,腹泻,便中有黏液或脓血,典型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同时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轻者可表现为低热或中等发热、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严重者可见高热、精神委靡、烦躁,进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口唇与甲床紫绀、持续惊厥、神志昏迷等危象。若急性痢疾未能及时治疗或病程迁延达2个月以上者,即转为慢性痢疾,其症状表现为常感腹胀,食欲不振,时而腹泻时而便秘,或长期腹泻,大便有黏液,少数可有脓血,如遇寒冷、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等不良因素,可引起急性发作。

痢疾的护理

让宝贝卧床休息。如果宝贝的体温超过38.5度,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恰当的退热剂。

在急性期进食容易消化,无渣硫脂饮食,如牛奶等,待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烂粥等,切不可过早进食刺激性或多渣饮食。

注意保持臀部卫生。由于腹泻患儿排便次数增多,更需要精心护理臀部,每次便后都应该用湿纸巾擦拭肛门及臀部,然后再用清水进行清洗。

避免宝贝排便时间过久,由于频繁腹泻,所有入厕时间增多,如果每次排便时间过长,容易发生脱肛,因此要尽量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做好隔离防护。菌痢隔离期一般为7天,最好把患儿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与其他人进行隔离,做到餐具单独使用,并每天进行15分钟煮沸消毒,其他及生活用品如衣物,被褥,台子,椅子,便器也应与家人分开使用,也要勤消毒,家长准备一套专门护理患儿穿的衣服。

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常见为福氏及宋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全年可有散发,夏秋较多。主要通过污染病菌的食物、饮水、生活用品和手经口感染。

菌痢又可分为普通型菌痢、中毒型菌痢和慢性型菌痢,因类型不同,症状也各有特点。

普通型菌痢。起病急,突然畏寒,一般有高热,病初可有一定惊厥,也可低热。食欲减退,继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肠鸣活跃。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多而量少,大便每日数次至10数次。轻者或乳儿大便可以似一般腹泻。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昏迷,重度毒血症状,少有腹痛、腹泻或无消化道症状。多见于3~7岁宝宝,中毒症状可先于肠道症状数小时,也有在较轻腹泻数日后突然变化者。一般高热在40℃以下,可有意识障碍与惊厥,面灰肢冷,血压正常或稍低;重者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或浅昏迷,惊厥频发,可伴血压下降、紫绀、皮肤花纹等严重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征象。

慢性型菌痢。急性期延误诊治,营养不良,肠寄生虫病及全身情况较差等情况,使病程超过2个月,即称慢性菌痢。

通过宝宝大便来辨别痢疾

婴幼儿的正常大便,除了新生婴儿之外,颜色均为黄色或淡黄色,外形为软长条或膏状,均匀一致,不带脓血、粘液、泡沫。与此相反,患病之后的孩子的粪便就会有所变化。家长应善于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尽快加以解决。

比如粘液便。婴幼儿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可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结肠炎或慢性细菌性痢疾。

以及脓血粘液便。婴幼儿的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这说明可能孩子患有细菌性痢疾。此时,患病儿的排便次数多而量并不多,腹痛,排便前哭叫,如果还伴有高热和惊厥,可能是中毒性痢疾。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解说,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关于驾驭小儿痢疾的技能了,按照以上的方法,宝宝就可以完美的避免患上小儿痢疾了,当然,宝宝本身的抵抗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切忌不要忘了最根本的防护恰恰就是宝宝本身的抵抗力。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