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应该如何训练幼儿的记忆力?

来源:网络

宝宝的记忆力的好坏不全是天生的,为了培养幼儿的记忆力,父母应该在了解了他们的年龄特征以后,首先应该选择一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并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材料,要求孩子进行记忆。这样才能丰富孩子的表象,使孩子获得深厚的印象,发展其记忆力。那么,应该如何训练幼儿的记忆力?

幼儿期记忆的特点:

1.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要好于有意识记,幼儿总是能在积极的认知过程中,无意识地记住很多东西。

2.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词逻辑记忆逐渐发展。幼儿容易记住那些具体的、直观形象的内容,因此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优势。不过当幼儿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词语之后,形象和词就会在幼儿的记忆中相互支撑起作用。当幼儿回想某个东西的时候,他既能记得它的样子也能说出它的名称。

3.幼儿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效果好。幼儿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理解能力也比较差,所以表现出较多的“死记硬背”。4岁以后,随着幼儿生活内容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逐渐提高,幼儿也逐渐能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且记忆效果不断提高。

训练的方法:

玩游戏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的话正好说中了宝宝的记忆特点。明智的家长绝不能“命令”宝宝记住这、记住那,而是让宝宝在玩中学、玩中记。而游戏往往能重复地反映宝宝经历过的事件,从而加深理解,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

训练范例

今天我准备三个不同色彩的塑料杯子倒扣在桌子上,另外准备了小鸭子玩具,一边告诉磊磊:“小鸭子要睡觉喽。”一边把小鸭子放进其中一个杯底。然后问他“小鸭子在哪儿睡觉啊?”磊磊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专家点评

这个游戏先是通过颜色刺激宝宝的记忆力,然后逐步过渡到甩开色彩“拐杖”。游戏过程中如果宝宝没记住,妈妈可以把小鸭子拿出来对宝宝说“哦,在这里睡觉啊!”然后重复这个游戏,把玩具仍旧放在那个杯底,直到宝宝指出小鸭子的所在。当宝宝熟练后,可以换一个杯子放置小鸭子,还可以改用不同颜色的杯子做这个游戏。

演故事

父母如果生硬地教宝宝一些词汇,不仅会让宝宝感到枯燥,而且宝宝也很难记住。所以不妨换种方式,伴随动作或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会让宝宝听起来会感到更加生动有趣,还易于理解和记忆。

训练范例

今天给琪琪讲《小红帽》的故事,读完故事书后,我特意拿来了道具让爸爸扮演大灰狼,自己扮演外婆,让琪琪演小红帽,表演结束后她还是意犹未尽,原来她又想到了大灰狼如今没有妈妈了,于是又开始自编自演起来……

专家点评

以游戏的方式记忆某些事物,是发展宝宝记忆力的重要方法。妈妈可以自编很多亲子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的亲子同乐中锻炼了宝宝的记忆力。在学习的同时,让宝宝尽可能动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这样可以使他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更全面、更清晰,有助于记忆内容准确、保持时间延长。另外不要否定宝宝对剧情的创造。不能因为是记忆力训练,而扼杀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看图片

看图片是一种形象记忆。宝宝受思维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时很少深入体会事物的本质。他只对那些形象鲜明生动的东西感兴趣,记忆较为牢固。而形象、直观的图片可以让宝宝学起来既形象直观,又有利于宝宝理解词汇内容。

训练范例

今天教宁宁学习“地球”这个词汇。可宁宁还是在调皮地玩自己的电动四驱车,对我手上的识字卡片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时我突然想起电脑里的图片,于是把各种各样的地球图片都复制下来,顿时,迷人的图片吸引了他的注意。通过图片宁宁很快就记住了什么是“地球”。

专家点评

宝宝观察、感受过的具体形象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下来的形象叫表象,表象储存越多,越有利于宝宝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父母可以用简洁的笔法,将“地球”的造型简要地勾勒出来,一边画一边讲给宝宝听。“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它是形状是圆的”……也可以让宝宝自己来画,对照自己的作品来记忆印象会更深刻。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给宝宝制作一些幻灯片,这样宝宝学起来会更加充满趣味性。

猜谜语

猜谜语可以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当宝宝听了谜面的描述,在头脑中就会出现平时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经过分析与比较后才能作出判断,说出谜底。在此过程中不但能让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有效发展,还增强了宝宝的记忆能力。对于宝宝早期智力发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属于是一个既实用又简便的亲子游戏。

温馨提示:幼儿的记忆是人尽皆知的,关键是要不断地训练。而我们每一个人,孩子们不仅仅是需要一个良好的记忆力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