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如何给宝宝测量身高和体重

来源:网络

如何给宝宝测量身高

体重、身高和头围都是了解宝宝生长与健康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宝宝的体重、身高、头围,妈妈可以了解宝宝的生长是否正常,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测量婴儿身高,最好由两个人进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宝宝的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部,另一人用皮尺测量,从宝宝头顶的最高点,至足部的最高点。测量出的数值,即为宝宝身高。

道具:两本厚重、不易移动的书(如字典)和一把卷尺。

方法:在宝宝熟睡时,把一本书轻轻抵住宝宝的头;然后将宝宝的身体放平直,在用一只手按直宝宝的同时,另一只手将另一本书抵在宝宝的脚掌后;最后把两本书都立稳后,将宝宝轻轻移开。这时两本书的距离就是宝宝的身高了。温馨提醒:无需天天为宝宝测量身高,两三周测量一次即可。

发育规律:1岁以内婴儿身高增长很快,前3个月每月可增长3.0~3.5厘米,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婴儿期平均每月身高增长2~3厘米。前半年大约可增长约16厘米,后半年的增长8~9厘米。

1周岁时身高约在75厘米左右,约为出生时的1.5倍。宝宝第二年身高增长速度减慢,一年约增加10厘米;两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

每个婴儿的先天差异和后天养育环境不同,相互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另外,身高增长速度在四季也不相同,春季万物生长,宝宝的生长激素也分泌的比较多,因此身高增长最快的是五月份,而十月份则长得最慢。所以,每年四五月份是宝宝身高增长的最佳时间,新爸爸新妈妈们要把握好宝宝的生长高峰期。

如何给宝宝测量体重

宝宝的体重往往是反映宝宝的身体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我们通常最方便最容易掌握的数据。通过平时在家给宝宝测量体重,能够大致掌握宝宝的发育状况。

体重测量方法:(1)每次测试时先让宝宝空腹,并且排去大小便,否则容易与宝宝的净重体重出现误差。

(2)为避免宝宝受凉,测试时可以连衣物和尿布等一同称重。不过,测试完后要减去衣物和尿布的重量,这样才能够得到宝宝的净重。

(3)1岁以内每个月测试一次宝宝的体重。如果有条件,最好把每次的测试结果记录在宝宝生长发育曲线上。

温馨提醒:一般来说,通过曲线的走向可以清楚地看出宝宝的体重增长趋势。如果曲线方向线上表明宝宝营养状况良好;如果曲线方向水平表明父母要引起注意。并要尽快的查出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1岁以内婴儿体重增长很快,但此期间婴儿的体重增长不平衡,前6个月增加体重快,后6个月增长体重比前6个月少一些。

增长规律:在正常养护条件下,前3个月,婴儿每月平均增重可达700~800克,以后逐渐减慢,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重400~450克,全年平均每月增加500~600克。因此,小儿出生后4~5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1岁时可达出生的3倍或稍多。婴儿到12个月时体重约10千克至10.5千克。

婴儿体重标准值公式

为了准确掌握婴儿体重增长变化是否正常,可以通过婴儿体重的标准值计算公式来估量,以下公式仅供参考。

1~6月婴儿标准体重公式:体重(千克)=出生时体重(千克)+月龄(月)×0.6(千克/月)

7~12月婴儿标准体重公式:体重(千克)=出生时体重(千克)+月龄(月)×0.5(千克/月)

温馨提醒:新爸爸新妈妈们不可完全拘泥于数字,要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做长期评估。

宝宝胸围测量的正确方法

婴儿的胸部呈圆筒状,前后径与横径相差无几,随着年龄的增长,横径增长较快,前后径增长较慢,逐渐形成成人的胸部。

胸围测量方法:3岁以下宝宝测量胸围时取卧位,让婴儿平躺在床上,两手自然平放,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乳头下缘,使软尺接触皮肤,经两肩胛骨下缘绕胸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胸围。由于营养状况、气候条件不同,孩子发育也有差别。另外,男婴和女婴胸围也有差别,一般男婴较女婴胸围大一些。只要孩子的胸围在正常范围内,就不用担心。

胸围发育规律:宝宝出生时胸围约32厘米,比头围小1~2厘米,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平均可增加12厘米。一般情况下,小儿在1岁以内头围比胸围大,1岁时胸围逐渐超过头围。以后,胸围和头围的差距逐渐增加。

胸围发育注意事项:胸围的大小与体格锻炼及衣着有关。小宝宝正处于迅速生长时期,而有的家长喜欢给宝宝穿束胸的裤子,人为的束缚其胸廓的发育,时间一长可导致宝宝肋骨下陷、外翻,胸围过小等情况。

因此,家长应注意给宝宝穿宽松的衣裤。同时,经常给宝宝做被动操锻炼其肌肉和骨骼,如扩胸运动等,锻炼孩子的胸肌,促使宝宝的胸肌发达,带动胸廓和肺部的发育。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