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如何让宝宝穿衣得当

来源:网络

如何让宝宝穿衣得当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偏低的天气现象。因为春季是从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所以高压区的夏季风慢慢由海洋向陆地推进。冬季风与夏季风两股冷暖气团互相控制,气旋活动频繁,天气也就呈现多变现象。

有时早晨还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傍晚则可能冷空气突然南下,使人恍如又回到了冬天。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持续时间可长达半个月。对于春季这样的气候,人们称之为倒春寒。

严重的倒春寒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对于我们的健康也同样造成影响。专家提醒在倒春寒时,人们首先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低于10岁的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只要不是过敏体质,尤其不对鸡蛋过敏,就应尽量接种流感疫苗。

1、一定要给宝宝穿上贴身衣裤

有的妈妈认为,宝宝不停地动会出很多汗,如果汗液把内衣弄湿,不如不穿,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殊不知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因此阻断了体热丢失,不易使宝宝受凉生病;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宝宝由于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上摸上去总是冰凉凉的,尤其是下半身,难怪容易感冒了。

2、给宝宝一件轻薄的小棉服

既挡风又保暖,要比多穿几件厚衣服都御寒,而且活动灵巧方便。因为小棉服内层与外层中间夹着膨松的棉花,它可以吸收很多空气,由皮肤体温散发的热量先穿透棉服内层,然后渗入中层的棉花中,由多层空气吸收并且围护在皮肤四周,而棉服外层则不易让冷空气入侵,因此有着良好的保暖作用。而厚外衣挡风尚还可以,但御寒保暖则就差多了。

3、衣要适量,防止不停出汗

如果穿得太多,宝宝一旦活动便会出汗不止,这样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由此着凉,并且也降低了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使抗病能力下降。由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多,但身体产热能力却不足,所以外出寒冷时还是应该注意多穿衣。判断宝宝穿得多少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

防寒保暖要学会捂

原则1、穿衣下厚上北。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原则2、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原则3、把握好时机捂”好宝宝。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最佳时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妈妈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但是,在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而免疫力弱的小宝宝,最好捂14天以上,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原则4、“三暖二凉”很重要。三暖: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二是肚暖。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三是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玻因此,注意脚的保暖,孩子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