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小儿捏脊的手法和好处

来源:网络

小儿捏脊疗法

这几年小儿保健推拿最为中国父母知道的手法,恐怕非捏脊莫属,很多父母非常热衷给自己的孩子捏脊。许多养生书籍及各类形形色色的小儿推拿专家,凡论及小儿捏脊都是高谈阔论,并且都只谈捏脊的好处,比如疏通经络、升阳开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而对于不适宜的捏脊所带来的副反应往往只有只言片语甚至根本就没谈及,这就给父母一个错觉,认为每个孩子都适合做捏脊保剑但事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一般的小儿推拿教材和养生书籍中所说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从下往上捏),但实际应用当中,也会有下捏脊(从上往下),不过因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较少,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还是下捏脊有不同的适应症,要了解其适用症状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

小儿捏脊具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手法与成人推拿相似,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每次推拿的次数,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而定。捏脊也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于治疗疳证、遗尿、泄泻及脾胃虚弱的患儿。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每日1次,连续6天为1疗程,休息1天,再作第2疗程。脊背皮肤感染及紫癜病患儿禁用此法。

小儿捏脊的手法

捏脊有助于促进宝宝气血运行,对一些肠胃疾病如积滞厌食等还有肺系疾病均有裨益;捏脊还能起到安神作用,改善宝宝夜啼和睡眠不稳;此外,捏脊对小儿遗尿和多汗症也有一定疗效。

1、肺系疾病: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2、胃肠疾病:积滞、厌食;消化不良等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3、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可以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4、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帮助宝宝安然入睡了。

小儿捏脊的好处

捏脊手法简单,爸妈只要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捏脊。脱去孩子的衣裤,任其俯卧在床上或爸妈膝盖上。爸妈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1、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2、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3、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4、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5、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6、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捏脊护理要点

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1、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2、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3、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