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宝宝肢体运动发育如何护理

来源:网络

宝宝肢体运动发育不良的表现

肢体运动发育不良指的是小儿运动发育比正常同龄儿童较为落后。对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应多加关注并且及时咨询医生再作出处理。

1、反应迟钝,大多表现在于听力以及视力上面。这是听力系统损坏或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

2、婴儿身体发软,运动明显减少,这是肌肉张力底下的表现,在婴儿一个月时期表现为多;身体发硬,即是肌肉张力亢进的表现。

3、体重增加不良,进食减少,哺乳无力。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发育的形态指标,脑损伤婴儿往往会出现头围异常的现象。

5、不笑,3个月婴儿正常会开始微笑现象,运动迟缓则会不笑或者推迟发笑时间。4个月大是不能发声笑。

6、固定姿势,大多是由于脑损伤导致肌肉张力异常所导致。例如弓角反张,蛙位,倒U字姿势等。

7、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出现身体扭转现象,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8、小手紧握,时常握拳不饿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不能伸手抓物。

9、斜视,3~4个月婴儿出现斜视现象或者眼球运动不良。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大婴儿坐立是头部无法竖直或者不能抬头。

11、注视手,6个月后仍然出现的情况;临床表现为3~4月大的婴儿不能抬头,7月大的婴儿不能坐立,1岁还不能走路的现象。

以上现象均是运动发育不良的表现,因为小儿不断的生长发育,各种现象也会随着发育而表现的有所不同。因而提供准确的年龄信息对于症状的表现对一怔的诊断和医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家的宝宝有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及时咨询医生并及时医治。

宝宝肢体运动发育如何护理

许多宝宝刚出生时腿都有点弯曲,爸爸妈妈常误以为宝宝是O型腿,其实这主要由于宝宝在母体中,呈现蜷曲的姿势造成的,是正常的现象。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腿自然就直了。相反地,宝宝一生出来,腿是笔直的,那可要小心注意了,极有可能是先天畸形,要及早检查治疗。

一岁以前,宝宝正经历骨头渐渐从软变硬的过程,在这段历程中,切忌宝宝骨骼承受过多的重力。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学步车,希望他们早点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殊不知学步车的功能是帮助宝宝用脚承受体重,顺利行走,但是如果使用学步车的时间过早,过量的负重会使孩子的双腿弯曲。同样,过早地让孩子站立和行走,也不可龋

为了孩子强健的骨骼和美丽的腿型,家长还需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营养环境。出生时坚持母乳喂养,断奶以后还得给孩子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以补充钙质。如果宝宝不能喝牛奶或喝得不多,也可以从吃的食物入手,像瘦肉、蛋黄,都含有较高量的钙质。钙质具备之后,还需要维生素D,才能共同维护骨骼健康。家长可以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活动四肢,也有助于肢体运动发育。

有利肢体运动发育的游戏

1、拉大锯:这是一种传统游戏,可以是两个孩子对坐,两腿伸直、脚掌相抵、手指互勾,或者大人与孩子对坐,将孩子两脚夹在大人的小腿间,手互拉,然后甲俯乙仰。俯仰尽可能低,仰卧起来时,脚不能离地面。这样,一俯一仰,犹如船工用力划船,一来一往即为两人对拉大锯。

2、踢毽子:取一根细长绳子,一端穿上几粒大纽扣,另一端让孩子手捏着,垂着绳用一只脚去踢毽子,毽子便荡来荡去。待孩子熟练后,可改为左右脚交替踢,即花式踢。

3、钻涵跳桥:父亲手、膝着地,屈体呈桥状,母亲平坐,前屈体,手臂前伸使手指尖触脚尖,呈涵洞状。宝宝从父亲的“桥”下钻爬过后,经过母亲的“涵洞”,再攀上父亲的“桥”拱(即背)跳跃而下,反复多次。

4、跳房子:在地上用粉笔画成8格,或画成由8个不同形状拼起来的图案(圆形、梯形等),每格分别写上1、2、3、4、5、6、7、8,玩的时候,用一串旧纽扣当踢毽,先用一只脚把踢毽从第1格踢到第2格,再依次往下踢到第8格为止。踢毽时出界或是错号,就要回到原处,比谁先全踢到终点为胜。

5、跳绳:用短绳一根,可教宝宝单脚或双脚跳,顺跳或反跳,还有花色跳等。又可用长绳一根,父母帮助甩动,让宝宝在绳中间跳,亦可用单脚、双脚或花色脚等。

这些传统的儿童小游戏,无需爸妈花钱购买高档电动玩具,不仅孩子们喜欢,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融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