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新妈妈必知的婴幼儿急救常识

来源:网络

新妈妈必知的婴幼儿急救常识

伴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从翻身、坐起、站立、到走路等等,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为了防止意外造成的伤害,家中危险的物品都要收好,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面对各种防不胜防的意外伤害,家长最好也要掌握一些婴幼儿急救常识。

意外伤害就是在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因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有关数据显示,婴幼儿童意外伤害,常见的是误吞异物、中毒、摔伤、烧烫伤、意外窒息(溺水)、动物咬伤等。其中,3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约70%是发生在家里或者住所周围。有些伤害,例如气管异物、烧烫伤、溺水等,发生伤害后的黄金急救时间都是以秒来计算的。因此,家长学习婴幼儿急救常识非常重要,这样就能够在遇到危险时,第一时间做急救措施,减少伤害。

不管发生任何状况,家长首先要冷静下来观察宝宝发生意外后的反应,不要慌张,也不要马上把宝宝抱起来。例如,发生头部撞伤时,如果宝宝只是大哭一场,没有其他的异状,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但如果宝宝脸色泛青、失去意识的话,就必须立刻送到医院。如果宝宝因为意外伤害出现骨折,那么家长盲目抱起来就可能使宝宝的骨折加重。

宝宝头部摔伤与皮肤擦伤出血护理

1、婴幼儿急救常识——头部摔伤

如果宝宝撞到头之后立刻大哭,不久后恢复正常,通常不必太担心。如果宝宝撞到头之后不哭不闹,脸色发青、呕吐、痉挛时,必须马上送医院急救。

宝宝撞到头部后,即时当时没有任何症状,也要观察至少24小时,48小时则更为安全。如果宝宝出现嗜睡、手脚无力、哭闹或头痛等异常情形,应该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急救措施:(1)情况危急时不要摇晃宝宝的身体。

(2)不要揉搓淤青处,反而会使皮下出血。

(3)头部肿起大包,可用冰袋或湿毛巾冷敷。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

(4)观察是否有局部的骨板凹陷。如果有,则可能是颅骨受外力冲撞导致破裂或下陷,需要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检查。

2、婴幼儿急救常识——皮肤擦伤出血

皮肤损伤可分为皮肤擦伤和皮肤破裂伤两种。

(1)皮肤擦伤

皮肤擦伤后会出现局部红肿、青紫、疼痛。可用温开水清洗干净,在患处涂碘酒,几天后会自行愈合。对于青紫、肿胀面积较大的擦伤,先用毛巾浸冷水湿敷,24~48小时后改用温开水热湿敷。

(2)皮肤破裂伤

皮肤破裂伤除疼痛、伤口破裂外,还有出血较多、较急的特点。出血颜色鲜红而且不易停止,多为动脉出血,常见于严重的外伤,比较危险,须立即止血。出血持续、缓慢、颜色暗红,多为静脉出血,常见于撕裂伤或切割伤,一般比动脉出血容易控制。血一滴一滴向外渗,为毛细血管出血,一般会自行凝结停止。

宝宝烧烫伤怎么办

婴幼儿急救常识——烧烫伤

烧烫伤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轻度表皮烫伤,皮肤会有发红且疼痛的现象。如果能在烫伤后马上冲水冷却至少20分钟,一般2~3天可获得改善。

(2)中度烫伤,表皮溃烂并产生水泡,可能深及表皮下方的真皮层,一般2~3周可痊愈。

(3)重度烫伤,烫伤直达皮下组织,皮肤发硬、发黑或局部碳化。中度和重度烫伤都必须送医院治疗。

应急措施:发生烧烫伤后,应该第一时间给皮肤降温。这是因为80%的烧烫伤的伤害来自于余热的蔓延。

(1)从流动的冷水缓慢冲洗伤口二十分钟左右,水流要从伤口的中心向四周蔓延,以防止感染。

(2)用保鲜袋保护伤口,送医院就医。在伤口部位套一个保鲜袋,不用包扎,也不用捆,轻轻覆盖即可。

(3)保持伤口清洁,皮肤上起的水泡不要撕破,不要自行涂抹任何药物,以防造成伤口感染,影响愈合。

(4)如果烧烫伤部位在颜面、头颈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即使伤口面积不大,也可能出现并发症,这时除了冷水紧急处理外,可以给患者喝些淡盐水以防休克。

(5)如果衣服和皮肤有粘连,不要强行剥离,可用剪刀剪掉周围没有粘牢的衣服,用清洁被单轻轻覆盖,送医院就医。

宝宝被动物咬伤怎么办

虽然宠物可以和宝宝和平共处,但是有时玩过头了,宠物伤害宝宝的事件也屡见不鲜。那么,当宝宝被动物咬伤时,应该怎么处理呢?

1、如果有出血现象,不要立即止血,流出的血可以冲掉伤口内的一些细菌和病毒。

2、清洗伤口:先用清水、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然后涂2.5%碘酒,用纱布包扎,如果出血不多也可以不包扎。

注意不要像被毒蛇咬伤一样对伤口进行挤压,以防狂犬病毒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神经系统。

3、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被狗咬伤后,应在2~3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2~4天后再注射疫苗多数起不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