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抗生素 孩子到底该不该用

来源:网络

孩子得了感染性疾病,在抗感染过程中应用抗生素,这当然毫无疑义。然而,在当前应用抗生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滥用、乱用的倾向。某些医生这样做,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些医生怕承担责任,怕万一少用了对孩子病情有影响,也怕以后家长对此有意见引起纠纷,给自己带来麻烦,便干脆来个“大包围”,用抗生素“狂轰滥炸”。

该用与不该用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该用抗生素呢­

感染所致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中细菌引起的感染该用抗生素治疗,某些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感染也可用抗生素治疗。小儿感染以细菌感染多见,如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和细菌性肠炎等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中耳炎、皮肤化脓性疾病等。当孩子有流涕、咳嗽、腹泻、尿频等症状时,首先要判定是否系感染所引起,进一步还得明确是否由细菌所引起。一般通过血、尿、便常规检查来判断,当然还应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分析。上呼吸道急性感染70%以上由病毒引起,肠道感染除急性痢疾外,以病毒性肠炎为多见,泌尿系统感染多由细菌引起,在难以肯定或否定细菌感染的情况时,还是应该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发热较高、病情较重时。用药时间无需太长,3天可见分晓。根据病情,再决定停用或继续应用。

什么情况不需用抗生素?­在小儿常见的感染中,流涕、流泪症状明显的感冒多由病毒引起。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系病毒性传染病,秋冬季节容易发生的婴幼儿腹泻,一般称为“秋泻”,是病毒性肠炎。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在以上情况时,无需用抗生素。只有在少数的情况下可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如急性阑尾炎阑尾肿胀可能引起穿孔时、预防急性链球菌感染时等,这些情况可短期应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抗生素预防不了细菌感染。在病情的恢复期,即使是细菌感染,也不必长期应用抗生素。不少孩子得了感冒,体温早已下降至正常,但仍有咳嗽,只是半夜和晨起时咳嗽几声,就没有必要用抗生素。急性炎症已控制,症状的消失要有个过程,此时用抗生素是多余的。有的孩子咽部有些红,或扁桃体肿大,或白细胞增高,无其他方面的症状,也不需用抗生素。

如何应用算合理

需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在用法和选药上还有个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在用法上,有外用、内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等方法。一般皮肤感染、无发热等症状(特别是大孩子),局部用抗生素药膏即可;皮肤感染较重(特别是婴儿),可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口服几天抗生素。口服用药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抗生素均能解决问题。有的家长说孩子有发热,口服药不见效,必须静脉滴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是没有依据的。打针比口服药起效快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并非绝对。如治疗肠道感染时,口服药可直接到达患处,而且药量也足。病变炎症和病菌的控制有个过程,不可能打一针、输一次液、口服一天药就会见效,一般用药3天见分晓。每天换一种药,一天换一种治疗方法都是不对的。若确定是细菌感染,用药3天无效应换,若病情加重可由口服改打针。并非用贵的抗生素效果就好,应该根据不同细菌感染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