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远离家居“铅中毒”

来源:网络

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大城市的儿童铅中毒流行率都在60%以上,部分工业污染区儿童血铅水平超标达100%;与此同时,成人、妇女铅中毒的案例比比皆是。铅就像魔鬼一样危害着人类,人们有必要关注铅中毒。

他们为何频频“铅中毒”?

案例1:

捡废品的王老太每天都能捡到一些漂亮好玩的儿童玩具,有五颜六色的积木、眼睛会动的毛茸茸的洋娃娃,还有机器人小汽车,她把这些玩具带回家给两岁的孙子玩。小孙子可高兴了,天天抱着玩具不放,连睡觉也搂着。几个月过去后,孙子出现了腹痛、头疼、手脚痉挛的症状。在医院小儿科做了全面检查,最后查出是铅中毒。

专家提示 现在市场上的玩具含铅的很多,原因是彩色颜料、油漆、彩色印刷中有铅。给儿童玩玩具时,一定要选择安全检测合格的,使用无毒漆或油漆中铅含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并注意弄清玩具上标明的适宜年龄。一旦出现铅中毒症状,立即到医院做检测、诊断,千万不要乱吃药。

案例2:

在交警队上班的刘女士怀孕后,发生了早产,孩子,出生时才2千克重,头围略小。医生认为这是刘女士多年积存在体内的铅通过胎盘传输给了胎儿,导致胎儿先天性铅中毒。

专家提示 交警、司机以及工作在铅冶炼、蓄电池、油漆、颜料、塑料、印刷、石油、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工作人员是易受铅污染危害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铅中毒的体检,定期进行排铅治疗。在这类岗位上工作的女士,准备怀孕前3个月,一定要做排铅治疗,以保证胎儿健康,优生子女。怀孕期间,发现铅中毒现象,一定要到医院诊治,及时排除铅中毒的危害。

案例3:

一向爱美的吴女士染发已经20多年了,不久前,她觉得头痛、头晕,经常出现乏力、失眠的症状。上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更年期综合征。她吃药治疗未见好转,以为需要长时间调理,也就不太在意。后来,吴女士又出现肚子疼、腹泻、食欲不振的症状,再次上医院诊断,医生开了一些保济丸之类的药。吃后症状减弱,不久又发作。家人陪她到某医科大附属医院去检查,发现她的血铅浓度很高,才知道罪魁祸首是铅。

专家提示 许多染发剂、化妆品中含有铅成分,特别是一些增白化妆品、增白洗涤剂和染发、油膏之类的产品,长期、频繁使用会造成人体慢性铅中毒,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中毒性脑病、贫血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爱美首先爱惜生命,爱惜生命就要选择无铅、无污染的化妆品和生活用品。

铅进入人体的途径

铅进入人体主要有3个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儿童发生铅中毒的机会是成人的三十多倍,这是因为儿童的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血脑屏障等防铅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排铅能力有限,成人可以通过吐痰的形式将依附在呼吸道黏膜上的铅尘排出,而儿童未形成这种反应,只能全都吸入体内;而且,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有较多的手口动作,如喜欢用嘴咬东西,因而,铅的摄入量就比成人要大。此外,80%的铅是在离地面1米高以下的气层内流动,而这正是儿童活动的范围,因而儿童受到的污染就比成人多。

进入体内的铅约有一半在半衰期内排出体外,另外的25%在以后排出,余下的25%存留在体内。排铅途径是:经肾脏随小便排出;通过胆汁分泌排入肠腔,然后随大便排出;通过头发、指甲及牙齿脱落而排出体外。女性的月经可排出少量的铅。

妇女铅中毒,会殃及两代人。女人使用的化妆品、染发剂中,有些是含铅的。孕妇在孕前、孕中因使用含铅口红、染发剂或其他途径造成的铅中毒,会使胎儿先天性铅中毒,甚至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先天畸形、死胎,出生后智力低下。母亲的铅污染,会因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如亲吻互摸头发等行为而污染孩子。

家庭防铅措施

应树立防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衣物。培养儿童不咬异物不吸手指的好习惯。

少与铅环境接触,减少铅污染的伤害。6岁以下儿童尽量少在废气含量高的地方逗留;室内取暖及时排烟;成人尽量使用无铅化妆品、染发剂,如使用有铅化妆品,须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选择防铅生活用具和环境。不使用含铅食具(如彩色的、饰有花纹的碗、碟、杯),不在新装修的房子内久留,不让孩子玩含铅的玩具和使用含铅学习用具。

注意卫生饮食,不吃含铅食品,如易拉罐饮料、松花蛋、爆米花等。预防含铅农药对水果的污染,吃水果建议削皮。

专家主张饮食排铅,因为膳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C、酸类食品,有的可以促进排铅,有的可以降低铅的毒性、变有毒为无毒,有的可以分解、化合铅毒。这些食品是:牛奶、酸奶、奶茶、茶叶、大蒜、胡萝卜、生菜、菠菜、卷心菜、绿豆、豆制品、乌梅、柠檬、柿子、葡萄、香蕉、苹果、土茯苓等。

铅中毒急救法

1.口服中毒者,立即饮大量浓茶或温水,刺激咽部诱导呕吐,然后进食牛奶、蛋清、豆浆以保护胃黏膜。

2.对症急救。腹痛者用热敷或口服阿托品0.5~1.0毫克;及时清除昏迷者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误入气管使病人窒息。

3.立即送医院抢救。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