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10个认识误区 让抑郁症悄悄偷袭你的健康

来源:网络

如今的生活压力大,患上抑郁症的人群也越来越多。然而,虽然“抑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抑郁症。总结起来,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10大误区。

误区一:抑郁症纯粹是心理疾患,只会出现心理障碍

抑郁症从根本上说确实是心理病,但绝对不是纯粹的心理疾患。抑郁或悲伤心理只是其中的症状,患者同时还可能经历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身体症状的折磨,包括:不同程度的失眠、疼痛、便秘、食欲不振、心血管功能紊乱、性欲及功能性减退等等。

误区二:抑郁症既然是心病,那么治疗自然主要是靠休息、散心或心理疗法,而不一定需要药物

当情绪持续低落时,自然会归咎于下岗、失恋、人际关系不和、家庭矛盾、婚变、炒股失败、做生意亏本等原因。

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原因可能仅仅是诱因,而导致疾病的根本是大脑中一种叫五羟色胺的神经递质逐渐减少,造成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失灵,最后导致快乐感与兴趣尽失。也就是说,休息或散心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才是上策。

误区三: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性格软弱

在历史上,不幸罹患抑郁症的性格坚强的伟人比比皆是,例如,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二战时期的“铁腕人物”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和英国的丘吉尔首相、颇富英雄气概的美国“钢汉作家”海明威、晚年遭到迫害的中国大元帅彭德怀和国家主席刘少奇等等。由此可见,抑郁并不意味性格软弱。

误区四:抑郁症都由外来刺激引发

事实上,抑郁症根据发病的主要原因可分成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所谓外源性抑郁症,指的是最常见的由外来刺激(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抑郁症。所谓内源性抑郁症,和遗传有关,病因主要在于身体内部的生物变化。此外,非心理方面的因素,如某些降血压和类固醇药物、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都可引发抑郁症。

误区五:抑郁症对女性更具威胁

从人数上看,女性患抑郁症的人数确实比男性多两倍,但这并不等于说抑郁症对女性更具威胁。首先,男性遭遇抑郁时往往比女人更难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其次,在崇尚男性力量的社会里,男人表现出任何脆弱都不会得到社会同情。因此,男人即使得知自己得了抑郁症,也不轻易向他人求助或接受治疗。

误区六:所有抑郁症患者都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首推情绪低落,但有些抑郁症患者同时具有抑郁和躁狂这两种极端心情的双相发作。当这类患者躁狂发作时,症状恰恰与抑郁发作相反,

具体表现为:⑴情绪高涨,精力充沛;

⑵自我感觉特别好,通常否认自己有病;

⑶话多,参与活动多而且杂乱;

⑷出现轻率行为,例如开飞车、盲目投资等;

⑸性欲亢进,食欲提升;

⑹女性患者可能会改变发型和衣着,打扮得异常妖艳性感。

值得一提的是,躁狂发作期一般不太长(通常在3个月至半年),结束也较突然,病人的年龄通常低于50岁。

误区七:某些新抗抑郁药具有立竿见影之效

全球每年会向市场推出数十种抗抑郁新药,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抗抑郁药具有立竿见影的药效。这就是说,病人即使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对症下药,效果至少也要2~3周后才开始出现,所以患者和家属都必须有充分的耐心。

误区八:症状消失后可以完全停药

抑郁症属复发率极高的疾病,即使患者的抑郁症状已完全消失,但潜伏在身体深处的病根仍未彻底清除,所以症状消失后不能马上停药。一般情况下,初次发作者在病愈后至少维持用药6~8个月,两次发作者的维持用药应延至1年以上,而3次发作者则必须谨慎地坚持终生服药。

误区九:抑郁症是现在才开始流行的“现代病”,而且是“不治之症”

实际上,抑郁症是历史悠久的疾病,可以说差不多和人类进化史一样古老。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的文献中就有对抑郁症的临床描绘。虽然科学家至今对抑郁症在病理学上的起病原因仍不明了,但目前8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经科学治疗可以获得痊愈。

误区十:出现抑郁情绪就表明已罹患抑郁症

出现抑郁情绪并不等于患上了抑郁症。理由是,正常人遭遇不愉快的事也会做出情绪十分低落的正常反应。换句话说,抑郁情绪在一般人身上也可以见到。

据统计,约占1/3的成年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曾经出现抑郁症状,但并不一定属于病态。诊断抑郁症必须参照:⑴时间标准,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⑵严重程度标准,抑郁的程度以及出现了多少项相关的症状。最后必须由医生做出明确无误的诊断。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