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盘点冬季养生保健的误区

来源:网络

冬季是养生滋补的重要季节,保温御寒是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很多人采取的保暖措施不尽合理,有些土办法,看似有效,其实大错特错了。

饮酒御寒

生活在东北林区的伐木工人有饮酒御寒之说,认为喝酒以后,会增加体内热量,起到御寒的作用。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江南的部分农村也有这种说法。其实,这大错特错了,饮酒后会使人血液循环加快,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冰凉,导致酒后寒冷。

蒙头睡觉

当室温低于摄氏零上16度时,晚上睡觉会感到一些凉意,有的人因此在冬季时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暖和一些。在没有取暖设施的南方,或者取暖设施较差的郊区和农村,蒙头大睡成为一种保暖方式。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保暖方式,我们需要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被窝里空气流通太差,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所以,好多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这就是不洁空气导致的呼吸不畅的结果。

热水洗脸

冬季傍晚回家,用一盆热气腾腾的水洗洗脸、蒸熏—下,会让人感觉很舒服。这是因为,蒸腾的热气吹开了面部细微毛孔,促进了微循环。但早晨不宜用热水洗脸,因为在冷空气刺激下,人的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在洗完以后,马上外出上班,迅速接触冷空气,毛细血管又迅速收缩。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很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戴口罩防寒

秋冬季节,街头流行口罩一族,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以为很时尚、很优雅。其实,很不科学,口罩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但是,有个呼吸不畅的问题,呼出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又被吸了进来。鼻黏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不过,真的患上了冷风刺激的鼻炎,点滴药物以后,戴上口罩适度保温,还真的有助于鼻炎水肿的消失。

手脚冷用火烤

冬季北方居民有烤火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居民,这是不科学的。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淤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北方居民大都知道,冻僵的手不能用热水洗,只能用雪慢慢地揉搓,这样才能舒缓过来,否则容易出现皮肤坏死。

皮肤发痒用手抓

冬天由于室内外干燥,时常会感到浑身皮肤发痒。不少人本能地用手挠,这就错了。皮肤干痒切不可用手抓挠,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

舔嘴唇防干燥

嘴唇干燥不舒服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用舌头去舔,结果是越舔越干,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引起口唇皮肤粗糙变厚,嘴唇肿胀,形成医学上的“舌舔皮炎”。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黏液蛋白、唾液淀粉酶和无机盐类物质,在舔嘴唇时,犹如在嘴唇上抹了一层糨糊,水分蒸发完毕,这层糨糊发生干缩,于是感觉更干燥,甚至造成嘴唇肿胀、破裂流血。

“全副武装”防寒

有些人爱着凉,以为是天气冷、衣服鞋帽穿戴少了的缘故。所以还没有到冬天,就棉衣、棉裤、棉靴,裹得严严实实,却不知道这样做,会削弱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而且由于限制了运动,末梢血液循环不够,反倒更容易长冻疮。正确的做法是,衣物适当,多参加各种运动,经常搓手、跺脚,用热水泡浴。

门窗紧闭睡得暖

冬季关上门窗睡觉,的确会减少空气对流,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带来的空气不流通危害更大。因为不洁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对呼吸道有影响,因而那些闭窗贪睡的人经常会患感冒、咳嗽、咽炎等。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