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冬季滋补注意避免五大误区

来源:网络

俗话说“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的滋补风比往年刮得更猛。除了传统的药膳、食疗进补外,新的进补方式如膏方进补,也在南北方都迅速流行起来。

滋补产品越卖越红火

11月14日,在北京多家超市、中药房与“滋补”相关的商品卖得十分红火。在朝阳区红庙附近的一家中药房,购买枸杞、党参等滋补中药的人络绎不绝。而在家乐福、沃尔玛等大超市,阿胶粉、大枣等滋补品都摆在了明显的位置。

餐馆里也流行起“冬季滋补系列”。在朝阳区一家粤菜馆里,滋补菜被单独列出来,占了菜单上满满一页,每种下面还详细地写明了功效。除了这些专门的滋补菜外,传统的羊肉火锅、炖狗肉、土鸡汤等,也成为抢手菜。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中医院陆续推出了膏方保健门诊,网上膏方也卖得红火。

盲目滋补误区多

“每年,我在医院里都会看到很多因为进补不当而生病的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说,很多人入冬以后,会出现口腔溃疡、上火、肚子胀、便秘、睡不着等症状,仔细一询问,原来是滋补品吃多了。杨力和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提醒,人们在滋补中,最常犯的就是以下几个误区。

补得太早。中医认为,最好的进补时间是从“冬至”开始,到“三九”结束,一共27天。这时进补可以为来年春天预防传染病、增进体质打下基础。但很多人一进立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进补,这时天气还非常干燥,补多了很容易破坏身体气血平衡。

补得太多。“不该补的人乱补”是冬令进补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对于体质比较好、能正常进食的年轻人来说,我们都不提倡补。”沈雁英说,真正要补的应该是年老体弱者,以及亚健康的人群。

补得太贵。燕窝、人参、阿胶、冬虫夏草,这些昂贵的滋补药材,作用被吹嘘得越来越神化。沈雁英说,其实完全没必要迷信它们,银耳就可以代替燕窝,大枣就可以代替阿胶。

补得太乱。杨力说,不少人在进补前,还搞不清自己是什么体质,就乱吃一气。

只补一种。一提到进补,就是羊肉、狗肉,或者只补大枣、核桃,这样很容易造成体内营养失衡。沈雁英说,没有一种补品包含所有营养,所以一定要多吃几种。

进补先要看症状

“冬天进补,喝汤最好。”沈雁英认为,冬天人的身体总处于缺水状态,喝汤不仅营养、容易吸收,而且能起到一定的补水作用。

杨力则建议,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到医院又查不出毛病在哪儿,那就属于应该进补的人群,可以根据相应的症状吃进补食物。如没力气、打不起精神,最好喝点鸡汤、排骨汤;头晕眼花、脸色黄、月经多,最好喝点当归生姜牛肉汤。对于膏方,杨力认为,这是一种能在肠胃中缓慢吸收的长效补药,特别适合亚健康的人冬天进补。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网上流传的千篇一律的膏方,而应该到正规的医院,请医生帮你分辨体质,然后选择适合的处方。

此外,冬天最好少吃凉性的食物,如西瓜、黄瓜。吃凉拌菜,最好放点葱、姜、醋等热性食物来中和。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