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5大误区 让你的保健品成为毒品

来源:网络

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儿女看望老人、晚辈探望老一辈首选礼品都是各类保健品,但不少人由于缺乏对保健品的认识,走进误区,招致了一些不良的后果,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如何避免走进滋补保健品的使用误区呢,小编教你5点。

误区一:补虚不分体质

祖国医学将体虚之证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补气、补血、补阳、补阴药才能有的放矢、对症服药。比如:身体疲倦、饮食不佳、大便稀溏等气虚者宜服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等补气药,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血虚者宜服当归、首乌、阿胶等补血药,畏寒怕冷、自汗便溏、阳痿早泄等阳虚者宜服人参、鹿茸、肉苁蓉等补阳药,身体消瘦、睡眠不佳、耳鸣盗汗等阴虚者宜服熟地、枸杞、山药等补阴药。

服用滋补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如果盲目滋补,导致阴阳失调、气滞血瘀,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例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属阴虚火旺,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可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阳虚畏寒腹泻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误区二:重药补轻食补

世上没有靠吃滋补保健品能长寿的,而是靠均衡的饮食、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像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那样既全面均衡又无毒无害。

如果重药补轻食补不但劳民伤财而且不科学。例如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代替牛奶豆浆的观点是错误的。又如儿童轻度缺铁应当通过多吃海带、黑木耳、动物肝血、铁强化酱油等补充,不宜依赖于铁剂营养品。

误区三:盲目大补久补

许多滋补保健品含有药品,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良反应。体虚者确需进补应当细水长流,补得过多过急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还可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每天服用6克人参可引起发热、出血、皮疹、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症。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适可而止,避免造成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例如儿童长期服用蜂王浆易造成过分肥胖、性早熟或发育异常,又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提高尿的酸性,加速肾和膀胱中结石的形成。

误区四:患急性病时进补

患感冒发烧、急性肠胃炎等急性病期间应停服滋补保健品,需分清轻重缓急,先治急症,病愈后再进补。因为在此期间外邪未除,若服用滋补药可导致表邪不解、引邪入里,使病情加重;而且此期间患者脾胃虚弱,滋补品多腻滞,所以不利于消化吸收。同时治疗急性疾病时常需服用抗生素或解热镇痛类药物,而滋补品中常含有鞣质、生物碱或铁钙镁离子等成分影响治疗药物的疗效。例如感冒时服用十全大补丸可使高烧不退,鹿茸使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加重,山萸肉的酸性可影响碱性止喘药氨茶碱的疗效。

误区五:价格越贵越好

滋补保健品的价格受到制作成本、营销过程、广告宣传等因素的制约,部分滋补保健品价格虚高,甚至存在着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的不合理现象,所以不一定价格越贵的疗效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蛋白粉价格较贵,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尚好,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的人就没有必要花冤枉钱购买。又如人参生脉饮和党参生脉饮均为益气养阴之佳品,功效相近,虽然后者价格低于前者,但是热邪尚盛者更适于服用后者。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