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你进入了哪些养生保健误区

来源:网络

发热时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发热的高低不一定和孩子的疾病程度成正比,部分低热儿童而精神极差的可能病情已经很重了。也不能滥用止泻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拉肚子了,病就好了,盲目使用止泻药会加重部分孩子病情。另外,还有部分孩子,腹泻症状不明显,但精神萎靡,病情已经很重而不知道,部分孩子因此失去生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养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走进书店,各种保健养生大全、手册炙手可热,一些江湖医生的“偏方土方秘方”在人群中相当盛行,其中不乏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言论混淆视听。许多医生提出,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看法包括印在各类保健、养生书籍中的观点,都存在不少谬误。如果采用这些办法来保健、养生,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更有甚者会付出健康的代价。特别是保健书籍中常常吹嘘的自我治疗,可能充满了风险。

使用偏方土方尤须谨慎

7月1日下午2点多,福田区一位50多岁的男子因为饮用了自制的药酒导致中毒,被送到了福田区人民医院进行抢救。下午4时许,医生宣布其不治身亡。死者的儿子赵先生向记者介绍,他的父亲因为身体不好前一段时间开始在一家跌打诊所看病。因为效果不错,父亲送给诊所老板一面锦旗,而老板则回赠给老人一些中药材,告诉他可以回家泡酒喝。“没想到他第一次喝就出事了。现在我还在等法医的鉴定结果,医生初步怀疑是药酒中毒。”接诊的医生也表示,吃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轻信江湖医生的土方偏方,最好也不要自己配制药酒饮用。

广东省名中医萧劲夫表示,民间流传的许多验方,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是具备一定科学道理的。但是这不等于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滥用。比如泡制药酒,一些中药材互相作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明原理就放到一起,就可能产生危险。因此,听从医生指导并谨慎饮用才是正确的保健方法。

原北大深圳医院中医科医生王建新也指出,许多偏方能够流传下来,疗效一定是确切的,但需要辩证施用才有效。“现在人们注重养生是个好事。但人的体质有不同类型,不要盲目进补。”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媒体爆炒绿豆,说常吃绿豆大有好处。但绿豆性凉,可以清热,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吃了绿豆,就反而加重病情,感觉不舒服。此外,常见的红参是温补的,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食用。

保健书籍种类让人眼花缭乱

前不久,一位家长领着3岁的儿子找到王建新,说孩子喉咙痛。询问病史,原来这位家长从书上得知固元膏好,便买来不少固元膏给孩子吃。殊不知固元膏是温性的,她孩子的体质并不适合食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除市场上的保健品品种越来越多、销路越来越好外,各类保健养生书籍也成为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从书上、网上获得保健知识,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习惯。记者来到罗湖书城、购书中心发现保健书籍柜台前格外火爆。记者在深圳书城一楼的新书展板上看到,6月的20本推荐新书中,有3本是保健养生类图书。而四楼的“中医养生新书台”展区,形色各异的书籍不下100种。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每月都有好几种新书上架。“现在人们都重视健康,这类书好卖。”

儿科专家

家长用保健“常识”为生病的孩子“治疗”常存误区

儿童发烧:捂汗会加重病情

夏季气温升高,各种病菌、病毒容易传播,这段时间前往市儿童医院的小患者明显增多。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喜欢利用自己的保健“常识”为生病的孩子“治疗”,殊不知其中很多“常识”可能就是错误的。

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周家秀博士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误区。

首先,有的父母认为,儿童咳嗽吃止咳药物会上瘾,最好不吃为佳,也有的走另一个极端,给孩子长期使用成瘾性止咳药物。其实,儿童咳嗽需要得到及时治疗。这需要区分具体的病因,有的咳嗽是对上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应,盲目一味服用止咳药会加重病情。有的慢性咳嗽是变异性哮喘的表现,因此应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至于成瘾性及药物依赖,在内科用药中不多见,大可不必因为部分止咳药中含可待因成分就谈虎变色。只要在正规医院医生指导下用药,严格遵从医嘱用药,这类担心的问题在常规治疗中是不会出现的。

其次,在处理孩子发烧上,很多家长认为发烧要捂汗。其实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有限,如果裹住捂汗后体热散发不出来,反而更危险,所以还是应该解开衣服散热。也有人说发烧不能洗澡,其实,对于发烧的孩子,可以首选酒精或白酒擦浴,尤其是酒精擦浴额部、颈部、腋窝、四肢关节曲侧。洗澡也是其中一个简单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只是洗的时候注意水温不能太凉,洗完后应马上给孩子擦干身体。另外,38度以下的发热一般不用处理,38.5度以上才需要降温处理。对物理降温无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治疗。发热时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发热的高低不一定和孩子的疾病程度成正比,部分低热儿童而精神极差的可能病情已经很重了。

第三,夏天容易出现儿童腹泻。家长对儿童腹泻的处理也有一些误区。例如腹泻时滥用抗生素,其实部分腹泻是饮食不调所致,只要注意补液即多喝开水或糖盐水,无需使用抗生素。也不能滥用止泻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拉肚子了,病就好了,盲目使用止泻药会加重部分孩子病情。也有部分家长将小婴儿的正常大便当腹泻处理滥用药物。另外,还有部分孩子,腹泻症状不明显,但精神萎靡,病情已经很重而不知道,部分孩子因此失去生命。

周家秀介绍,儿童生病后家长最大的误区其实是上网查询资料,将网上资料全部当真理,照抄照搬,因而不相信专业医师,不遵从医嘱,延误孩子治疗。因此,家长不可全信网上资料。

可是好卖归好卖,但五花八门的书籍、各种各样的说法,一时间真是让普通人难以摸清门路。记者发现保健、养生书籍明显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喜欢引经据典,纷纷宣称自己的根据是中医古籍而来。第二是崇尚简单、特效,读者经过简要学习后可以快速掌握。正如一位挑选书籍的老人对记者所说:“现在这些保健书籍太多了,有些说法还互相冲突,真不知道哪本是真、哪本是假,总之是‘宁可信其有’吧!”

书中错误繁多可能造成伤害

“现在养生书籍中的错误不是‘多’,而是‘太多了’!”萧劲夫向记者介绍,现在市场上打着中医旗号的保健、养生书籍泛滥,不仅误导普通百姓的健康意识,而且已经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萧劲夫的案头摆放着多本时下流行的保健养生书籍。“随手一翻,很多书都有错误,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如有些书宣称生吃有很多好处,甚至要生吃‘活泥鳅’。泥鳅怎么能生吃呢?再比如说,有人解释糖尿病的病因是‘尿里糖分高’,其实糖尿病是胰岛素障碍造成的,尿中糖分高只是表现而已。”

萧劲夫认为,保健养生书籍流行,多半是利用了中医的固有特点,即中医不仅是一种医疗体系,也是一种文化和哲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但大多数人对中医不是真正的了解。因此,这些书籍无一例外地打着中医的幌子,试图引起读者心中的共鸣,又纷纷标榜方法简单、效果显着,让许多读者趋之若鹜,追逐效仿。其实即使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手段,自行在家中操作也可能非常危险。“许多保健养生书籍的作者本身都不是医生,很多说法都是不准确的。长此以往,不仅伤害老百姓的健康,更伤害了中医的精髓。”

骨科专家

运动养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打太极:老人易磨损关节软骨

练瑜伽:高血压患者不太适合

保健、养生,十分强调的是运动。特别是夏季到来,各大健身会所、羽毛球场、游泳池又是人头攒动。然而医生指出,虽然“生命在于运动”很有道理,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宜运动,而且如果运动的方法不正确,反而适得其反。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院长助理李郑林博士向记者介绍,很多中老年人都对运动保健存有误区。人到中年后,膝关节由于长期磨损容易出现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骨性关节炎。在深圳,许多老年人喜欢打太极拳。但打太极拳时,身体重心较低且动作缓慢,使膝关节负重过大,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引起膝关节疼痛。特别是原本膝关节就不好的老年朋友,锻炼方法不当,长时间过量单一锻炼,髌骨关节面就会受到经常的磨擦、挤压和冲撞等,这些都会加速髌骨软骨的退变,引起关节疼痛。与此相似,登山活动也不大适合老年朋友。

深圳不少年轻女性还喜欢练习瑜伽,但有些人为了达到高级别的标准,迫使自己的关节肢体达到过度伸张或极度屈曲的位置,导致四肢关节及周围的关节囊和韧带等软组织拉伤。一些患有退行性脊柱病、关节劳损及严重骨质疏松的市民均不适合练瑜伽,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此外,“高温瑜伽”容易导致心跳加速,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因而心脏病人、高血压患者、孕妇和小孩都不合适。

总而言之,虽然运动对于保健、养生来说是好事,但是一定要根据自身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在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法,量力而行。

烧伤专家

烧伤烫伤患者自我处置不当达七成

烧烫伤:千万别涂牙膏抹酱油

夏日是学生们放暑假的时间,也是烧伤、烫伤高发时段。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副主任范锟铻教授向记者介绍,由于受种种错误认识影响,烧伤烫伤处置不当的患者占到了前往该科就诊患者中的七成之多。

范锟铻介绍,患者烧伤或烫伤后往往疼痛难忍,因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涂药膏,特别是小孩子烫伤后最容易让父母病急乱投医,什么偏方土方和别人的经验都会拿来用。常见的处置误区包括:伤口涂牙膏、浸高度白酒、涂红药水或紫药水,有些人甚至会涂酱油、草木灰……不一而足。有时儿童烫伤后,由于家长心慌意乱,胡乱扯下患儿的衣服,使衣物对烫伤表皮造成摩擦,加重烫伤皮肤的损害。

“其实普通烫伤的紧急处置很简单,就是去除湿热衣物,用大量冷水冲洗。” 范锟铻介绍,发生意外后,应该尽快脱离致热源,拿剪刀将衣物剪开,然后用大量冷水冲洗。千万不要涂抹任何有色药水和牙膏、酱油、白酒等物,以免影响对烧伤深度的判断。要尽快到医院烧伤专科就诊。

保健养生

常见错误观点

【错误观点】很多食物是“相克”的,误食后果很严重。

【医生点评】中医食疗理论认为,食物也与中药一样具有寒、凉、温、热四气和咸、酸、甘、苦、辛五味等食性,而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如果将食性完全相反的两种食物同时食用可能会相互抵消其食疗效果。如温、热性的狗、羊肉就不能与寒、凉性的绿豆、西瓜同食,体质虚寒的人就不适合再吃性寒的食物。但民间流传“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聋”、“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等所谓食物“相克”,就没有什么依据了。

【错误观点】食疗是中医的精华,很多时候甚至可以代替药物。

【医生点评】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给患者制定饮食配方,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既然是辅助,就说明食疗只是辅助性的,不能代替治疗,特别是患有重症、急症的,需要的还是药物治疗;如果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是疾病后的调理,则可以首选食疗。

【错误观点】“是药三分毒”,而食疗没什么副作用,还能起到保健养生作用。

【医生点评】药物疗效强,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食物药性虽然比较弱,但无毒。比如绿豆性凉,脾胃虚寒的人大量吃可能导致脾阳受损,日久会出现胃痛、怕冷、腹胀、腹泻等问题。因此,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