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睡眠不好谁之过 揪出枕头的“七宗罪”

来源:网络

每天我们都会和枕头亲密接触,枕头的七宗罪估计让很多人都怕死了枕头,如果不换个枕头,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有心理阴影。

一宗罪:一个枕头可能藏有真菌100万个

枕头中的真菌会入侵人的肺和鼻窦,倘若是呼吸道、消化道或头部皮肤有传染病者,还会将细菌和病毒染于枕芯内。当其他人用了这个带病毒的枕头时,就会被感染,从而引发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但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是枕头的“卫生”。同为床上用品,人们通常却只注意清洁晾晒被褥、枕巾、枕套,却很少把枕头的清洁卫生放在心上。殊不知,每晚睡觉时,呼出的不纯净气体大量渗入,以及头皮分泌的汗渍、污垢,使枕头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英国的研究人员曾对枕头做了一次详细研究,他们挑选了10个枕头样本,使用时间都在18个月至20年之间。他们发现,这些枕头的枕芯每克藏有数千个真菌孢子,也就是说一个枕头藏有的真菌数量超过100万个。这些真菌孢子通常依靠人类的皮屑、污垢存活。

研究人员证实这种真菌会入侵人的肺和鼻窦,从而使哮喘和鼻窦炎加重。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倘若是呼吸道、消化道或头部皮肤有传染病者,还会将细菌和病毒染于枕芯内,导致夫妻或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所以医学专家建议您,枕头要经常晾晒消毒,还应经常更换枕芯,枕芯最好每两年换一次,至少每周晒一次。

二宗罪:枕头色泽鲜艳易烦躁失眠

枕头的颜色跟睡眠时有很大关系的。其实,不仅仅枕头的颜色,还有卧室里的颜色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心理学家以及颜色治疗学家认为颜色能够极大地影响心情和行为。直觉上我们根据颜色来描述感觉,热情的红色、忧郁的蓝色或嫉妒的绿色,这些表达都是表明颜色是怎样影响我们的情绪,一个美国人对囚犯的心情研究发现:当牢房墙漆成淡粉红色时,他们的心情变得更加平静和更易于控制,如果说颜色能对罪犯产生那么大的缓和效应的话,对于卧室的颜色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颜色对于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同,但对颜色的定性和一个特定颜色的背景和色调怎样改变一间房间,还有个总的原则。柔和色调最适合于卧室,也就是说枕头的颜色最好也是柔和的颜色。使人暖和的粉红色,使人温柔的樱桃红色,使人平静的淡蓝色,使人放松的淡绿色都是给人休息的卧室卧具颜色的最佳选择。

粉红和淡樱桃红色是卧室最宜于休息的颜色;深黄、橘黄和棕色太强烈,不适于卧室,但淡黄可以用于卧室;卧室应尽量避免使用蓝色,淡蓝色的卧室对于男性青少年而言,是一种激烈而富刺激性的颜色,容易使他们的心浮躁。已经发现红色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和升高血压,所以卧室内应尽量避免。

三宗罪:枕头过硬易打鼾

“枕头硬不硬?”在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郭兮恒主任的门诊中,对于抱怨自己打鼾加重的患者,郭主任总是要这样问一句。因为过硬的枕头可能就是让您鼾声如雷的罪魁祸首。

郭主任说,多数鼾症患者知道睡软枕头不好,躺下去头很容易向后仰,脖子和头部自然的曲度发生,使喉部肌肉过度紧张,从而加重打鼾的程度。于是不少鼾症患者便把眼睛瞄上了较硬的枕头。因为过硬的枕头弹性差,枕下去不易变形,枕头会让脖子窝住,使呼吸道的角度改变,呼吸不顺畅,加重打鼾的程度。

因此,对打鼾的人来说,要选择软硬适度的枕头,如荞麦皮的枕头。如果习惯睡硬枕头,喜欢仰卧的人在选择枕头时,将虎口向上握拳,枕头的高度等于竖着的一拳高为宜。同时要注意,打鼾的人选择弹力过强的枕头,如弹簧枕、气枕等也不好,这样头部不断受到外加的弹力作用,易产生肌肉疲劳和损伤,也会加重打鼾的程度。

四宗罪:枕头不合适 易引发猝死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60万人在夜间睡眠中发生猝死,而枕头不合理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脑溢血、脑中风等危险疾病的重要因素,目前,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猝死的几率正日趋上升,极其危险!不合理的枕头,会造成大脑缺血,引发脑损伤,同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使得心脏缺血、缺氧,并加重疾病甚至诱发死亡。根据人体工学,枕头的形状以“前高后低”的外形最有利于颈椎健康。这种枕头可利用前方凸出部位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临床实践证实,老年人若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在熟睡后往往会出现颈部弯曲、呼吸不畅,并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这类心绞痛患者只需及时换用合适的枕头,并调整睡眠姿势,即可使病情迅速缓解。

枕头的功用是用来支撑颈部,而非我们所认为的头部。适当的枕头可以托起颈曲,使颈部肌肉放松而获得良好的效果。适合颈椎曲度的枕形,应该沿颈椎曲度到头后枕部形成高隆的曲度,这样才能够保持和适应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如果将头后枕部枕在枕头的最高处,颈椎悬空,颈椎形成过度屈曲,颈周肌肉、韧带关节束处于紧张状态,椎动脉的通路受阻,只能出现睡醒后颈项僵直,头昏乏力的现象。

一般来讲,较硬些的枕头有助于人体健康。但过软或过硬都不太合适。硬枕有荞麦壳、茶叶、稻花壳等。荞麦壳使用较普遍,可塑性和承托性好,清热解暑,透气性高。软枕有纤维棉、蚕丝、羽绒、羽丝绒等,保暖性好,柔软,但透气性较差。中性枕有木棉、蒲绒等,为天然纤维,承托性适中,透气性好,不易变形,具有一定的理疗作用。

五宗罪:传统枕头易致失眠多梦

研究显示,全球6亿失眠者中,有1.5亿是因枕头不适造成,而不科学的枕头也是引发各种睡眠障碍的首要因素。普通枕头因材质、枕型、软硬程度不科学,会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并直接影响睡眠中枢神经调节,导致睡眠障碍,严重者会造成长期习惯性失眠,同时,面部毛细血管会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血氧补充,造成细胞缺血,皮肤弹力衰退,长期下去,面色暗黄,黑眼圈严重,色斑增多,皱纹加深。

一个理想的枕头,最基本的要使枕头能够紧密适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使工作学习生活一天的人们,在睡眠之中解除颈椎肌肉、韧带的疲劳。传统的枕头,将头枕在枕头的最高处,颈椎悬空,使得颈周肌肉、韧带关节束处于紧张状态,椎动脉的通路受阻,只能出现睡醒后颈项僵直,头昏乏力的现象。

失眠多梦保健枕根据中医理论,“闻香治病”之原理做成的。在要使用的枕峰上铺上失眠多梦中药垫(银杏叶、野菊花、益智仁、夏枯草、党参、柴胡、黄芪等十味),与头部接触,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经皮肤吸收及药气分子经呼吸道、肺吸入人体内,经综合作用达到镇静安神、益智醒脑、益气健脾、开郁辟秽、聪耳和中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耳鸣多梦,心烦不安,失眠健忘等人群。

六宗罪:枕头太低容易出现供血不足

人睡觉除了习惯上会对枕头有所挑剔之外,身体本身也会对枕头进行客观的挑选。枕头太高容易影响颈椎,那用低枕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枕头太低容易使人头昏脑胀、肌肉无力,供血不足。

睡觉时,枕头的高度应该在3-9厘米左右,不要太高。有人喜欢很低的枕头,但是人体的血液是在流动的,头的重量在人体比例里占较大分量,如果枕头低,那么血液就会逐渐集中到脑部,反而不会促进睡眠,却头昏脑胀。且血液流动缓慢,而导致肌肉无力。

人在睡觉的时候,如果不用枕头,躺下之后,头的位置会比心脏低,流向头部的血液加多,这样头部血管便会充血,时间一久,很容易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要是垫个枕头睡觉,因为头的位置相对提高,从心脏流向头部的血液会相应变少,避免了头部血管充血现象的产生。同时,因为头垫高了,所以胸部也会稍稍抬高,这样一来,下半身的血液向心脏的回流。

研究认为,一般亚洲成年人,枕头高度在8-12厘米左右为宜。由于每个人的颈椎不同,因此量身订制不同的健康枕头,也许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要选择出自己适合的枕头,得花一些时间,有一个好枕头就增加了一个安枕无忧的条件。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测量枕头高度的简便方法:仰卧时,枕头的高度是自己的一拳;侧卧时,枕高是一拳的高度再加一掌的厚度。

七宗罪:“高枕无忧”是误区 睡高枕头=低头工作8小时

提到造成颈椎病的诱因,很多人会想到长期伏案工作对颈椎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少有人留意到睡觉时枕头的影响。实际上,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床上度过,也就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枕头“亲密接触”。

俗话说“高枕无忧”,其实,过高的枕头给颈椎造成的影响让人非常担忧。过高和过低的枕头都会对颈椎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如此,对习惯平躺或习惯侧躺的人来说,枕头高低的要求也不一样。

如果我们在睡觉时使用过高的枕头,相当于整个睡眠时间中都被迫处于低头、头向左侧或者头向右侧的状态,这就等于在白天工作之外又给脖子增添了一重负担。如果白天伏案工作8小时,晚上再“低头”睡觉8小时,就等于一天中有16小时都在低头工作,很容易引起颈椎病。

同样,过低的枕头甚至不用枕头,会使人在睡眠时长时间保持抬头、头向左侧或者头向右侧的状态,“对于习惯低头工作的人来说,仰着头睡觉可能让人一时间感觉挺舒服的。然而,如果连续如此,颈部韧带长时间绷紧,会出现劳损,对颈椎健康不利。

测测你的枕头要不要换?

1.在没有其他身体疾病的情况下,晨起后常常觉得颈部麻木酸涨。

2.枕头已失去弹性,需要拍打好一阵才能使其恢复一些弹性。

3.在好不容易调整完枕头之后,它又迅速回复扁平。

4.枕头有结块、凹凸不平的现象,且填充物有受潮的异味。

有很多人每四年才换一次枕头,其实枕头应该是每1~3年就更换一次。因为又旧又脏的枕头容易滋生霉菌、螨虫,引发过敏或者呼吸道疾病。选购的枕头应该方便清洗并可烘干,这样枕头才可用得长久,你的睡眠健康也可获得保证。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