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夏日冷饮危机 伤肠损胃划不来

来源:网络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尤其是在夏日,不少人盲目冷饮解暑,如何更好地治胃养胃也就成了日日必备的课题之一了。

养胃即清养胃阴。治疗胃燥津伤、胃阴不足的方法。而炎热天气暑热湿邪,更易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果又常吃生冷食物、常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暑热天气应该选吃一些去湿清热的食物以加强抵抗力。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饮更要有所选择,甚至应忌冷饮。

夏日冷饮冻食 肠胃“伤不起”

夏季气温高,胃肠道血液减少,人们的肠道特别敏感,如果突然吃进大量冷饮,会引起胃肠道收缩,发生腹痛。冰镇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冷饮吃得过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肠胃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特别是幼儿应少吃冷饮,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健全,黏膜血管及一些器官对冷饮的刺激尚不适应,多食冷饮会引起腹泻、腹痛、咽痛及咳嗽等症状,甚至诱发扁桃体炎。

冷饮不仅破坏肠胃,而且还是细菌的携带者,特别是冷饮中含有的糖、奶、淀粉等物质,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地,有利于病菌的迅速繁殖和生长。人吃的这种被细菌污染的冷饮越多,引发肠道疾病的可能也就越大。

而在中医角度看,在暑热的天气里,当人体不能耐受过度的湿热时,“热”和“湿”就成了威胁人体、导致生病的邪气了,这时要特别注意“防暑”和“祛湿”。炎热的天气不应该吃寒凉的食物,因为炎热天气易感暑热湿邪,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果又常吃生冷食物、常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暑热天气应该选吃一些去湿清热的食物以加强抵抗力,例如绿豆汤、西瓜有降暑功效,薏米水也有去湿功能;又如具有清热去湿功效的土茯苓生地煲瘦肉、老黄瓜枸杞子汤都可多喝;此外,可多喝菊花茶等有益气消暑的凉茶或中药材。

养胃10秘诀 与肚疼说byebye

1. 胃溃疡、胃炎、消化不良患者不宜多吃冷饮。由于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较差,吃冷饮后容易刺激消化道黏膜,影响消化功能,加重病情。饭后也不应该马上喝冷饮。饭后人体血液大多集中在胃等消化器官,如果饭后马上吃冷饮,使胃部扩张的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妨碍了正常的消化过程。冷水的刺激也使胃肠道蠕动加快,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同时,冷水还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另外,老年人一般上消化道功能减退,对冷饮的耐受性也有所降低,也不应该大量吃冷饮,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2.按时作息,三餐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这同时会对睡眠时间产生影响,因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要改,并不是说晚上吃夜宵可以弥补过来的,因为人的生物钟虽然可以前后移动,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差别。

3.胃病的人应该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4.豆奶虽好,但为寒性,有胃病的人应尽量少食。

5.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小米粥就馒头,是不错养胃吃法。

6.蔬菜水果类的食物是人体不能缺乏的,譬如大枣、豆腐、白菜、牛奶、胡萝卜等也有利于健脾和胃,所以应该足量。但最好煮得软一点再吃,这样胃会好受一点。菜和果皮的纤维比较多,可以适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日常食物中苦瓜、西红柿都是夏季解暑不错的选择,大白菜汤就不鼓励经常喝。应避免吃喝过于苦寒的凉茶或是食品以免伤了脾胃,例如金银花、穿心莲、鱼腥草等凉茶就过于寒凉不宜多喝。

7.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总之,餐后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

9.温热的茶水是较理想的饮料,最好的饮料温度是介于30--32摄氏度之间,跟体温接近。冷饮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长期喝过量的冷饮,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导致胃的防卫能力下降,影响健康。少喝冷饮和冰水,尤其不宜在饭前、饭后食用,这样才不容易影响健康。

10.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平心静养-胃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中医认为,人体胃气充盈,身体自然健康,即使患有疾病,也比较容易康复。无论什么天气,常喝热饮对健康都较有裨益。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更要常喝热饮,避冷饮。即使脾胃功能正常,也不应该频繁摄人大量冷饮,尤其是应避免早晨空腹喝冷饮。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