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一定要知道的太极误区

来源:网络

其一,不循规,不守法,随心所欲

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群众性晨练活动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问题,也有缺乏导师和组织领导问题。首先,从认识上看,有些人不了解太极拳的本质和特点,把它同保健操、迪斯科等混为一谈,只要照猫画虎,随大流就行了。殊不知,学太极拳不仅需要明师指导,而且要遵规守法,循规蹈矩,循序渐进。其次是组织领导无力,满足不了群众对学习太极拳的要求,特别是在辅导员的培育,和骨干群众的训练上,乃至活动场地等方面,都不适应群众性太极拳活动的要求

其二,曲解“得意忘形”的内涵,忽视基本功训练

无论拳理还是拳谚对此都有不少的论述。例如:“有形有象都是假,无形无象才是真”,“拳到极处便无拳”,“知法忘形人化境,到此浑元太极成”。有些人对上述拳理不求甚解,在修炼太极拳过程中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忽视盘架子,有的干脆不练架子,只是在推手或站桩上下功夫。有的人还用太极派别的存在为理由,提出“太极拳无所谓对错,一个人打一个样”的谬论。他们不知道,“忘形”是从有形中来的,“无形”是太极的最高境界。正如“守规矩,循规矩,脱规矩”一样,只有先遵规矩,守规矩,才能逐渐的脱规矩而不离规矩,得心应手,从而进人忘形有神的自然感应的太极态势。对于太极内功与盘架子的关系,有的拳家认为,太极功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推手推出来的,而是依据拳理长期盘架子练出来的,功夫在于套路之中。只有在传统套路上下了功夫的人,才能得到真功夫。何况,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离开盘架子,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陶冶情操等太极拳的功能,就无从谈起。

其三,不相信“松柔是太极之母”

就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区别其他拳种的根本标志就是“松柔”,或者说“松柔”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张义敬说:“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凡是违反了松柔这一原则的都不能称为太极拳,至少不是正品。”然而,有些学太极拳的同道们,却不相信“松柔”是练太极内功的基础,甚至拿某些有成就的太极拳大师曾经学过某某外家拳为例,说明光有太极的“松柔”是不能出功夫的,要想出功就必须同练外家拳,只有内外两家结合,才能产“太极功夫”,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境界。这些糊涂的认识,影响太极功夫的形成,也影响太极拳的健康发展

其四,把练功与养生对立起来,特别是把注重养生说成是“空架子”,是“花拳绣腿”,给予全盘否定

修炼太极拳应把养生与练功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当然,对中老年人来说,应议养生为主,技击为辅;而中青年则应侧重于技击的训练,提高拿、化、发、放的能力。从整体上讲,二者是不可分的,练功中必然使身心得锻炼。反过来说,在坚持长期盘架子中也必然增长太极内功,提高技击能力。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依存。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