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识别蜂胶的错误谣言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走出蜂胶认识误区

第二章:甘草混合蜂蜜可止咳

第三章:蜂胶的药用方法

虽然说蜂胶和蜂蜜都是蜜蜂生产的东西。但是蜂胶的作用和功效绝对不是蜂蜜可以比得了的。同时两者也不能混为一谈。那么有紫黄金之称的蜂胶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走出蜂胶认识误区

制造蜂胶的原料有树脂、蜜蜂上颚腺的分泌物和蜂蜡。其中树脂是主要原料,它来源于与其相关的胶源植物;其次是蜂蜡,它来源于蜜蜂腹部蜡腺分泌的蜡质;再次是蜜蜂上颚腺的分泌物。这三者经过蜜蜂的调制加工形成蜂胶。

由于采集的地方和季节,一般不在流蜜期,周围没有蜜源和粉源,所以采胶蜂在采胶时往往要飞回巢中进食,饱餐后再飞出采胶。通常工蜂采胶都在上午,回巢后再用蜂蜡和上颚分泌物调制成蜂胶。工蜂上颚腺能分泌软化蜂蜡和溶解树脂的液体。这种液体可以使蜂蜡改变性能和性状,以利蜂蜡和树脂等物质融合。下午4时以后就用蜂胶加固巢脾给巢房上光,填补缝隙,缩小巢门等。担任采集蜂胶的采胶蜂其采胶工作不是专一不变的,根据工作需要很容易变成采花蜜、花粉的采集蜂,必要时再度变成采胶蜂。

蜂群中采胶工蜂数量很少,估计每日一群蜂中仅有30只左右用于采胶。因此,蜜蜂采集蜂胶的活动不易被人们观察到。一年一群蜂采集树脂制成的蜂胶为100~500克,而且每年仅3个半月的时间,每天每群蜂纯采集树脂还不到1克。因此蜂胶又被称为“紫黄金”,极其稀少和珍贵。

巴西蜂胶究竟有多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3年的统计,中国有700多万群蜂,美国259万群,巴西83万群,澳大利亚34万群,新西兰34万群,日本的蜂群量更是少得可怜,以致于都没有列入世界蜂群分布统计。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因此也是世界第一蜂胶大国。年产蜂胶也只有350吨~450吨左右,世界许多国家蜂胶原料都依赖中国。

目前很多商宣称外国蜂胶,比如巴西蜂胶、巴西绿蜂胶、澳大利亚蜂胶等等,比中国产的蜂胶好,是这样的吗?

其实这都是商家出于宣传的需要,试图找到一个所谓的“卖点”,常常置科学事实于不顾,臆想或虚构一个观点大肆宣传。例如,日本商人以前主要从南美的巴西进口蜂胶原料,于是在国内对巴西蜂胶大加渲染,长期的宣传,甚至已经在人们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形成了一种无法纠正的错误倾向。今天,日本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蜂胶产品,实质上都是用中国出口的原料生产的。

不同类型的蜂胶功能有差异吗?

蜂胶的化学组分非常复杂,生物学活性多样。迄今为止,在蜂胶中已经鉴定出380多种成分,主要是多酚类物质(黄酮、酚酸及其酯类)、萜类化合物、维生素、酶类和氨基酸等。不同地区蜂胶的植物来源不同,蜂胶的化学组分在种类和数量上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组分将蜂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巴西蜂胶(Baccharis型),这种类型的蜂胶仅存在于巴西;另一种是欧洲型蜂胶(杨树型)。巴西型蜂胶香豆酸衍生物含量丰富。欧洲型蜂胶类黄酮含量丰富。尽管不同地区蜂胶的化学组分不同,但是不同地区所产的蜂胶在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保健功效。

欧洲型蜂胶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都能采集到。我国的蜂胶资源以杨树型蜂胶为主,这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一种蜂胶。

需要指出的是,蜂胶的保健功效(尤其是抑菌作用)并不是某种组分单独作用的结果,把单种成分含量与蜂胶保健功效挂钩是不科学的,只有将结构相同或者类似的化合物归为一组进行定量分析才能更有助于蜂胶的质量控制。通俗地说,我们不能比较鸡和鸭哪个更有营养,只有同类的蜂胶比较才有意义。

总黄酮含量高等于蜂胶质量高吗?

蜂胶是自然界总黄酮含量最高的天然物质之一,有“黄酮化合物宝库”之美誉,总黄酮含量达10%~35%。蜂胶的种类繁多,仅从北温带地区的蜂胶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就有71种。蜂胶来源不同,采集季节不同,蜂胶黄酮成分及其含量明显不同。

尽管有实验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泰国、南非和巴西蜂胶中的总黄酮含量低,在中国范围内,甘肃蜂胶中总黄酮量较高,云南蜂胶中总黄酮量较低,但是依然需要强调三点。

第一点,“总黄酮”是一大类黄酮化合物,由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并不是每种黄酮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8种含量较高,即芦丁、杨梅酮、槲皮素、莰菲醇、芹菜素、柯因、高良姜素,分别属于黄酮化合物、双氢黄酮、黄酮醇类,其中黄酮醇类是活性最高的。可见,活性高的黄酮化合物含量高才有意义。

第二点,不能把单种成分含量的高低等同于蜂胶产品质量的高低,如果把功效和含量当成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既不符合科学,也很容易导致造假分子人为添加黄酮,就像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一样冒充高蛋白。

第三点,目前关于黄酮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主要有三种,即蜂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法(GB/T20574-2006)、保健食品中黄酮的测定(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和蜂胶中八种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GB/T19427-2003),不同检测标准,检测结果差异很大,评价当然就不尽相同,很难就此断定蜂胶产品孰优孰劣。

超临界蜂胶为什么特别香?

蜂胶有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独特香味,这种香味令人镇静、安神和感到愉快。此外,还有杀菌和清洁空气的作用。蜂胶的独特香味是由于蜂胶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其主要来自萜烯类物质。目前,从蜂胶中分离出的挥发油成分有80多种,约占蜂胶含量的7%~10%左右,其中主要为倍半萜和单萜类化合物。

由于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树脂加工而成,不少花的香味及树脂的清香正是其含有萜烯类化合物而形成的,蜂胶的香味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另外,蜂胶的贮存环境和贮存时间的不同,也会使蜂胶香味的浓淡受到影响。

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增强了CO2携带能力,使之既能携带蜂胶中非极性成分,也能将蜂胶中大量极性成分萃取出来,从而提高了蜂胶的提取效率,保证了蜂胶成分的自然搬运,也保持了蜂胶的天然香味。

水溶性蜂胶产品好吗?

首先要分清楚水溶性蜂胶和水法提取蜂胶。天然蜂胶含有的380多种化合物中,真正能溶解于水的不超过5%,如果单纯地用水提取蜂胶,其大量的脂溶性的成分自然不会被提出。

蜂胶难溶于水,但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可以使蜂胶溶于水。溶于水的蜂胶产品大多添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乳化剂,这些蜂胶虽有良好的水溶性,但蜂胶功效大打折扣,抑菌作用明显减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乞永艳、骆尚骅等人对RH40、吐温80乳化后的蜂胶的抑菌作用进行试验,发现乳化后的蜂胶抑菌作用降低近100倍。

通过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等以增加蜂胶的溶解度,这样的提取物绝非真正意义上的蜂胶,而且这样做有很大缺陷。

如何看待蜂胶产品中的含胶量?

很多消费者关心蜂胶产品中的含胶量,试图以蜂胶含量多少作为判别产品质量的标准。

由于蜂胶原料的质量存在差异性,蜂胶原料来源不同,其中混入的杂质也不相同,因此含胶量没有实际意义,含胶量高不一定有效成分就多。

而且,不同产地,不同树种的蜂胶,其总黄酮、萜烯类等物质的含量是有差异的,有的差距还很大。所以,蜂胶含量的多少与蜂胶产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多少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同样的蜂胶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有效活性成分也不同,也会带来产品质量的差异。

因此单纯以蜂胶中的含胶量来判定蜂胶产品的质量是不充分的。凡是国家批准的正规蜂胶产品,产品标准中没有蜂胶含量指标要求,进行这样的宣传或在包装上标注蜂胶含量的产品恰恰是非正规产品。

甘草混合蜂蜜可止咳蜂胶的药用方法

人们在咳嗽的时候,常常会服用甘草片。甘草是一种常见补益中草药,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这里说的甘草通常是指生甘草。

在临床应用中甘草有生甘草和炙甘草之分。生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不同,不可相互代替。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祛痰止咳,主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等;而炙甘草补脾和胃,主治脾胃功能减退、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可调和诸药。

炙甘草相比生甘草止咳效果更强。我们在家就可以自己动手做炙甘草。从中药店买一些甘草,混合一些蜂蜜,均匀拌炒加热即可。

蜂胶的药用方法

蜂胶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因为并不是药物,所以可以放心食用,并且可以一天多次服用,是一种保健的良品,可以使用在多种情况,以下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及用途。

建议如果服食请先在嘴里含一口水,在将蜂胶直接滴入口中和口里的水充分混合,这样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1) 每日早晚各一次,早上出门前,用来保护身体,免于因为和大众的接触而受感染,晚上睡前服用可以将一天内所接触到的不良物排出体外。

(2) 平常时如果认为将会接触比较不好的环境,应先服用以为预防。

(3) 牙周病:请直接点再有牙周病的患齿牙龈上,严重时可以每2-4小时点一次。

(4) 头皮屑:洗完头发后,以大约半c.c.的水至于手掌中,加两滴的蜂胶(蜂胶可以马上和水混合),再以指尖沾混合液涂抹发根的头皮,在轻轻按摩头皮即可,如果严重的话可以天天洗完头发后做一次,平常的保养可以一周一或两次即可。

(5) 香港脚:直接将蜂胶点入脚缝即可。

(6) 感冒时:口含(温)水将满满的一玻璃管(瓶盖上的滴管)直接滴入口中,漱漱口后全部吞入口中,视情况一天可以服用多次。

(7) 咳嗽:如(6)的使用方法。

(8) 鼻子不通:以棉花棒沾蜂胶,涂抹在鼻子里。

结语:因为蜂胶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所以它的使用安全性也很高,所以大家使用蜂胶的时候还是可以放心的。(文章原载于《大家健康》《养生》,刊期:2012.05,2012.06,作者:仲秋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