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补血误区 光吃红枣不补血

来源:网络

通过红枣来补血好像已经成为广大女同胞的共识,每当那特殊时期我们总是喜欢来一点红枣,可是红枣真的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补血效果吗?那么到底吃什么补血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解惑吧!

红枣并无补铁补血效果

某日笔者逛超市,看到一对男女情侣正选购货柜上的阿胶蜜枣,无意间听到女生对男生说:“多吃枣子能够补血补铁,还能够美容养颜。”而央视《今日观察》曝出蜜饯中加入漂白粉的黑色新闻。不少网友都认为多吃红枣可以补铁补血,对女性来说尤其具有养生养颜的功效,因此,阿胶蜜枣这样的蜜饯也成为了不少女性的最爱。但事实是,红枣并无补血补铁的效果,做成蜜饯以后更不宜多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人都将红枣奉为补血补铁的圣物。要说这个原理究竟是如何出现的,这大概是因为红枣的颜色和枣含铁量丰富这两个原因了。首先,红枣的颜色容易让人将红枣同血液联系起来,中国人讲究“以形补形”,自然“以色补色”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理论了;其次,枣类含有较丰富的铁,而铁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有补血必要先补铁的理论,因此也有不少人因此认为吃红枣可以有补血的效果。

但事实上,营养师郑育龙介绍称,红枣是枣类晒干以后的产物,是一种干性果子,无水后属于果制品,而非水果。在鲜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锌和其他的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堪称是“VC之王”,每100g鲜枣中就含有243mg维生素C,这个含量不可谓不惊人,而每100g鲜枣中,含铁量有1.2mg。但鲜枣一旦晒干成为红枣后,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铁都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而流失,实际上,红枣中基本不含有维生素C和其他的矿物质,因此,作为晾干的鲜枣产物,红枣也不会有补血补铁的功效。

大枣的中医养生功效从中医学的角度上来说,枣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是食疗良方,有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所致的食少、泄泻,阴血虚所致的妇女脏躁症,病后体虚的人食用大枣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铁等矿物质,能促进造血,防治贫血,使肤色红润。加之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p和环-磷酸腺苷能促进皮肤细胞代谢,使皮肤白皙细腻,防止色素沉着,达到护肤美颜效果。另外,食用大枣对妇女更年期潮热出汗、情绪不稳有控制和调补作用,大枣还具有增强人体耐力和抗疲劳的作用。但这一切功效都建立在枣依然是“大枣”而非“红枣”的基础上,只有鲜枣有以上所述的功效,而成为干果后的红枣并没有这些功效。

如何正确吃红枣?虽说吃红枣并无益于补血补铁,但并不代表红枣一无是处,有不少人在熬汤煮粥的时候都喜欢加入红枣,是因为红枣滋味好,能够有效调节料理的风味。但有一些肠胃虚弱的人并不适合吃红枣,因为干燥的红枣果皮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可能让肠胃虚弱的人感到肠胃不适,因此郑育龙营养师的建议是将红枣煮了,如红枣银耳汤或红枣粥,通过煮的方式将红枣外皮纤维事先软化后对肠胃虚弱的人来说更有利于健康。红枣的食用量因人而异,一般每天为3-8个枣为好,具体的食用量可根据肠胃的舒适度自行调节

那么,如果既想要享受红枣的美味,又想要追求营养的搭配,到底该如何做才好呢?郑育龙老师推荐了两种红枣搭配食材的食用方式,让大家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平衡营养。

第一种是将红枣同动物性食材如肉、肝脏等放在一起熬汤。因为动物性食材特别是肝脏中含有大量的铁,可将红枣作为辅食加入其中,添加汤的风味,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补铁补血的效果。

第二种是将红枣搭配水果蔬菜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搭配红枣进食可有效增加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从而达到补铁和补充维生素的效果。

特别提醒:

红枣蜜饯不可多吃。虽然枣是好东西,但将红枣制成蜜饯后,郑育龙老师却并不推荐大家多吃。很多网友在超市选购食品时总认为,枣有补铁补血的效果,所以女孩子经期买一包阿胶蜜枣回去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这种认知是一种误区。首先红枣就没有补铁补血的效果,在做成蜜饯后营养价值和健康的分数更是会下降,因为在将红枣制成蜜枣这种蜜饯的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糖和盐,以增强味觉感,甚至有时候还会增加色素以达到红枣红彤彤的效果。高盐高糖并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天然的或者初级加工的农产品营养。因此,如果想要吃枣类蜜饯,偶尔为之无伤大雅,切记不可贪吃零食上瘾。

红枣要混着吃才好

女子本是用血气养成的精灵。从古至今,美人都被称为“红颜”,可见血液对女性的好处。而现实中的大多数女性都有贫血或者是轻微贫血的症状,也因为如此,女性总是注重补血。

即使平时没有时间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吃药膳调理血液系统的女性,几乎都会做在自己的包包里或者的办公桌上摆上几款补血产品,例如红枣、各种各样的补血口服液等等。虽然说补血是女性美容养颜的头等大事,但是,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些非常普遍的误区哦,并且这些错误是很多人都在重复的。所以,为了广大女性朋友的补血效果能够更好,天下养生网网的小编就告诉大家我们经常会出现的三大补血误区。

1、只吃红枣可以补血效果甚微

红枣本身虽具有补血的作用,但若只单吃红枣一样东西,效果是相当微弱的,若女性想藉由食物来补血,建议可以用红枣搭配葡萄干、龙眼等等食品一起吃,效果会比单吃红枣来的有用。

长期服用红枣肚子会容易涨气,且会使身材变胖,怕胖的人不宜长期服用,一个礼拜吃2到3次即已足够,以免补了血却还得担心减肥问题。

红枣揭秘:

红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

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经常食用鲜枣的人很少患胆结石。这是因为鲜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

红枣中富含钙和铁,它们对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有重要作用。

中老年人更年期经常会有骨质疏松,正在生长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发生贫血,红枣对他们会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对病后体虚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食用宜忌: 生吃时,枣皮容易滞留在肠道中而不易排出,因此吃枣时应吐枣皮。 红枣虽好,但吃多了会胀气,因此应注意控制食量。湿热重、舌苔黄的人不宜食用。

2、专家强调补血保健品不能代替贫血治疗

贫血是—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在治疗时必须明确缺铁性贫血,市售的各种补血保健品,虽然含有一定量的各种形式的铁,对缺铁性贫血有辅助疗效,但因为铁含量低,不能代替正规补铁。

3、红糖无补血功效果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然而专家指出,红糖水并没有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

专家表示,红糖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

专家提醒,产妇要在产后迅速恢复,补水最好选择白开水、矿泉水,另外还可以从蔬菜、水果中多获得水分等营养物质。产妇在坐月子时多喝红糖水可能损坏牙齿,还会加速产妇出汗,不利于产妇身体的迅速恢复,甚至使产妇有中暑的可能性

红糖揭秘:

红糖: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柠檬酸等,这些氨基酸都是合成人体蛋白质、支援新陈代谢、参与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对促进健康有绝对的正面效用。其中含有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苹果酸、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锰、锌、铬等各种元素。

适宜人群: 红糖适合月经不调和刚生了孩子的妇女吃,更适合老人,特别是适合年老体弱、大病初愈的人吃。

不适宜人群: 阴虚内热者、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红糖。

红枣虽养人 误区要当心

1.大枣补血效果好——严重误会!

首先要说明,贫血患者吃大枣是有好处的,就像吃苹果或葡萄等其他水果一样。但是,如果你指望大枣发挥特别的补血作用,甚至治疗缺铁性贫血,就像猪肝或肉类那样,则是错误的。

大枣(鲜)的铁含量在水果当中算是比较多的,为1.2毫克/100克。但是,像其他植物性食物一样,大枣中的铁吸收率极低,不能被人体很好地利用。

大枣(鲜)中维生素C(VC)含量是水果中的佼佼者,为243毫克/100克。而VC能促进铁吸收,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不过,正如上面已讨论过的,大枣(鲜)常常不能多吃,吃那么十粒八粒的大枣,对补血而言,纯属隔靴搔痒。

2.大枣含糖量高,因而大便秘结者不宜——严重误会!

首先,这句话的逻辑就是错误的。含糖量高,就会加重大便秘结?这怎么可能呢!大便里又没有糖,糖不会影响大便,两者没有关系嘛。何况,含糖量高的食物比比皆是,又岂止大枣。

实际情况是,大枣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通便作用。所以,吃大枣(其他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也一样)是有助于缓解便秘的。当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些便秘的人可以吃大枣试试,看到底是加重了便秘还是缓解了便秘。

3.大枣不能和胡萝卜一起吃——严重误会!

支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大枣(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C),而胡萝卜含有能破坏VC的氧化酶,所以两者相遇就降低了大枣的营养价值。前两句是对的,大枣有VC,胡萝卜有氧化酶,但最后一句结论是错的。胡萝卜中的氧化酶破坏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连胡萝卜本身含有的VC都破坏不完,怎么会去破坏其他食物中的VC呢?

结语:通过阅读以上小编提供的文章,广大女性同胞是不是都在惊呼不可能呢?红枣的吃法你掌握了吗?文章原载于《都市健康人》,刊期:2012年第6期,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