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揭秘夏季常用的错误解暑法

来源:网络

天气热,人体自然反应就是出汗散热,然而许多解暑法却是反其道而行的。不但不能消暑还会让人更容易中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错误的消暑法。

揭秘夏季常用的错误解暑法

1.冰水代替白开水。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

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而冰水则有“阻挡”作用,不利气血循环。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医疗部主治医师黄裕昌说。

夏天多喝温热的白开水,或喝乌梅汁生津,以及绿豆、薏仁,有助消暑,并尽量吃时令蔬果摄取水分与营养,例如西瓜。

至于性寒的凉茶,只能在天气热、大量流汗时喝一些,不宜常喝,否则肠胃负担太大,进而导致腹泻。

2.大热天爱打赤膊。打赤膊吹风容易受寒,毛孔急速收缩,反而让湿热都闷在体内,更容易中暑。应该穿着排汗透气的轻薄衣物。

觉得热时,可以用冷水轻轻拍在手腕内侧等动脉经过的地方,降低血液温度,或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

3.流汗后冲冷水澡。身体发热冒汗的时候直接冲冷水,寒气会顺着打开的毛孔进入身体,有人因此生病发高烧,或是心脏无法承受。

应该先把身上的汗擦干,按摩全身,让毛孔稍微收缩之后,再把冷水一点一点地拍在身上,直到身体适应水温后才开始冲澡。

4.睡在地上更凉快。接近地面的地方会有寒气、湿气,且在凌晨时最强,然而,这时人的体温却最低,睡在地板上容易受寒。

如果已经中暑,就更不该睡在地上,因为毛孔受寒会收缩、汗排不出,中暑症状会更严重。此外,地面会堆积灰尘,床铺最好距离地板至少30公

避免受到地板寒气、湿气侵袭,也防止呼吸系统被地上的灰尘影响。如果觉得热,可以在床上铺凉席。空调只要开1小时就好,免得加剧过敏;电扇不要直吹,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也会比较凉爽。

5.凉水冲澡会加重痱子。孩子夏天起痱子,主要就是因为一些家长怕宝宝感冒,把宝宝捂得太严实,汗液蒸发不畅所致。如果用凉水为宝宝擦拭患处。

使皮肤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汗腺孔闭塞,汗液排泄不畅,致使痱子加重。反之,过热的水也会刺激皮肤,使痱子增多。

孩子起了痱子,家长除勤给宝宝洗澡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使用温水,也就是略微高于人体皮肤温度的水。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在给宝宝洗完澡后,不要马上给宝宝搽痱子粉等粉类的爽身用品,以免使其与汗液混合,堵塞毛孔,导致出汗不畅,反而会引起或加重痱子。

游泳解暑并非人人适宜

夏天气温不断攀升,你是不是正在找寻一种消暑的方法?来降低身体的温度,其实消暑有很多方法,你可以通过饮食的改变、运动方式来进行消暑。其中游泳是一种不错的选

游泳可以帮助身体散热,使人觉得凉快、舒服以达到消暑的目的。

游泳池是否干净卫生,可用“一看二闻三冲淋”的方法检验。一是看池水是否清澈,水面有无漂浮的灰尘和杂物。

二是闻游泳池里是不是有消毒液的气味,如果有,证明消过毒。三是游泳者须冲淋后才能进入泳池。

中医专业人士最后提醒说,夏天游泳消暑,并非人人适宜,有伤口、皮肤病、眼疾、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者不宜游泳。

患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等严重疾病,难以承受大运动量的人、月经期不宜游泳。而且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太饿或剧烈运动后都不宜游泳。

光脚穿凉鞋不利于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刘征堂副主任说,虽然凉鞋的透气性很好,但人的双脚很容易出汗,不穿袜子时,脚底直接接触凉

会使脚底的皮肤浸泡在汗液里,导致适宜生长真菌的湿热环境形成,容易引起脚部真菌感染,时间久了,还有可能导致足部“角化”。

因此,老人应该在穿凉鞋时,选择一双薄一点的棉袜子,可以很好地吸汗。必要时,还可以垫上吸水性较好的纸质鞋垫。

老人的脚更怕挤压摩擦,特别是有糖尿病的老人。所以,除了穿袜子,还应注意所选凉鞋的质地。不要买塑料或硬皮革的,应保证凉鞋面料足够柔软。

凉鞋后跟最好有一定高度,以1厘米左右为宜,可以避免出现走路疼痛、易跌倒等问题。此外,一定高度的鞋跟,可以提高老年人足底的抗震能力,有保护脊柱椎间盘的作用。

情绪也需适时消消暑

在炎热的夏季,普通人群中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就是“心理中暑”。

医学心理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

精神心理疾病与天气有关这个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从临床来看,较为阴冷的冬季,阳光少,抑郁症患者会比平时多一些;而高温热爆的夏季。

焦虑症的患者则明显增多,患者往往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而情绪上则往往表现为容易生气,爱发脾气,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争吵。

排除这些精神“敏感人群”,即使是健康人群,在高温天气也会感觉脾气见长。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

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进行自我调节,起居规律,并注意饮食调整,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

无法改变天气,可以清凉心境

古人说:“调息静心,犹如兆雪在心。”在夏季,我们切不可一味地抱怨天气。正所谓“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

1、学会发泄负面情绪

调节自己的情绪,还可选择去做运动,比如游泳,又比如在凉风习习的傍晚,去江边湖畔散散步。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轻音乐,做10分钟“心情放松操”,或找朋友倾诉烦恼,以转移负面情绪。

2、找到烦恼的原因

很多人随口就会叫嚷“烦死了”,但究竟是什么导致自己心情烦躁却不清楚。必须找到“无名火”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调整起居饮食

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多喝水可排出“痛苦荷尔蒙”。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荷尔蒙”,它同毒物一样也可以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

另外,充足的睡眠有助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有研究还表明,情绪烦躁、焦躁不安时,应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牛奶、鲜橙、花生、菠菜、栗子、葡萄、鸡肉、土豆、蛋类。

结语: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解暑方法谨防中暑,走出错误解暑的误区,健康养生愉快的度过夏天。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