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补钙 4种错误进补方式你得悠着点

来源:网络

补钙是各年龄段的人都要遇到的一个难事,不仅是老人小孩,就连我们这个年轻人也常容易缺钙。那么补钙吃钙片就好吗?补钙的食物有哪些?

“吃了××钙片,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也不抽筋了,真好,一片顶三片!”

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的需要补钙,中年人预防骨质疏松需要补钙,孕妇要滋养下一代需要补钙,小朋友长身体也要补钙……的确,补钙对于全民来说,似乎是个必选题,应运而生的产品和宣传也铺天盖地。在竞争的压力下,这些产品往往被说的神乎其神,补钙也就成了助成长防衰老的万金油。而事实究竟如何?在广告的华丽诱惑下,您补对钙了么?

误解一:吃的多补的多

很多广告找准了人们“物超所值”的小心思,发出“一片顶三片”的声音,引来一大片的叫好。但是,补钙重要的不是吃了多少,而是吸收了多少,而且,药品不是补品,吃的多未必赚的多。

不管我们吃多少钙,每天吸收的总量未必多。因为钙的吸收跟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在吃钙片的时候同时吃了菠菜等,这些菜里面的草酸就会与钙结合形成了化合物,我们补的钙不但无法有效的吸收,而且还有可能产生结石等,这也是民间流传菠菜和豆腐不要同食的原因之一。同样不要与钙同时吃的食物还有生菜、红白萝卜、红薯、芹菜、青豆、全麦等。

误解二:“高钙”=足量的钙

高钙的确不等于足量的钙。

现在市场上销售很多钙产品,都标了“高钙”,但是究竟含量有多高却没有说清楚。还有的说是吸收好,但是到底是吸收量好,还是吸收率好?如果只有很少很少的钙,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接近100%的吸收,指标看似喜人,但实际上对身体来说却没有多少价值。

还有一部分产品,只标了钙盐的含量,而不是钙含量。例如葡萄酸钙中含钙才9%,乳酸钙含钙13%,磷酸氢钙含钙为23%,这样算出来,钙的含量就不那么乐观了。还有的产品取的名字里含有“钙”,如“钙奶”、“钙糖”等,让大家以为其中的钙很多,但是实际上,经过检测,牛奶本身的钙含量就比“AD钙奶”的钙含量高出1.3~2.8倍,而好多家长却误以为“AD钙奶”的钙含量高。

误区三:补钙,要多补维生素D

以往总以为缺钙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造成的,在补钙的时候大量的补充维生素D、鱼肝油和强化维生素D等产品,如今却发现应运而生的很多反面的影响。殊不知,维生素也不是多多益善的。补充过量的维生素D还会导致高血钙而加速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患者不宜多吃维生素D。所以,使用维生素D,也应慎之又慎。

误区四:食补胜于药补

这句话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对于补钙而言,食物和保健品未必能独挑大梁。

含钙最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其含钙量也是有限的,如100毫升鲜牛奶含钙110毫克,100克大豆含钙190毫克,每天要食用800毫升牛奶或0.4千克黄豆,才能够满足成人一天的钙需要量。可见即使高钙食物也难以满足人类对钙的需求。所以,尤其是老年人,吸收功能不是很好时,最好是采用钙片等,单纯的食物是难以补充的。

另外,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保健品补钙更安全。但实际上很多保健品没标出不良反应,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不良反应。同时这些产品也没有经过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等等严格的认证,所以,未必完全安全。

结语:钙片和食疗各有所长,同时也都有致命的缺陷,要想健康补钙就把取长补短,把两者相结合吧~(文章原载于《养生杂志》,作者:大凯,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