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怎么用耳机不伤耳

来源:网络

今年的3月3日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但遗憾的是,近年来,生活噪音和用耳不当等原因,原本是"老年病"的耳鸣、听力衰退等,在年轻人中逐渐多了起来。专家甚至忧心提醒,如果再不重视保护耳朵,下一代人的听力很可能早衰几十年。

坏习惯让听力早衰几十年

古人常用"耳聪目明"来描述一个人的聪明状态,可见良好的视力、听力是我们拥有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中,耳朵担负着一半的功能,但生活中,很多人却只重视"看得见"的视力,而忽视"看不着"的听力。

根据2006年的统计,我国听力障碍患者已达2780万人,由于每年有约3万耳聋新生儿出生,再加上老年性耳聋的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听力障碍病人应该不低于3000万。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耳鸣、耳聋等疾病在年轻人中已不鲜见,出现低龄化趋势。

国外研究发现,伴随Mp3、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人们因不当用耳引发噪声性听力损害的风险日益加大。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风险更大,研究表明约12%~15%的青少年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英国一项针对1000名16~34岁之间的Mp3使用者的调查发现,青少年长期以高音量听Mp3,可能40岁时听力就已经衰退,较上一代要提早二三十年耳聋。国内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还发现,在学生入学前和毕业前分别进行的两次听力检测中,很多学生都在毕业时出现了某一频率的听力下降,这与长期戴耳机以及在强噪音环境下进行娱乐活动有很大关系。

同样在临床上,以往60岁左右的老年人才出现的听力衰退症状,现在连十几岁的孩子也开始出现。此外,耳鸣、突发性耳聋在都市40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年轻上班族、大学生甚至高中生都会出现在诊室里。他们的症状多为听力下降、持续耳鸣,或者丧失全部听力。对于年轻人来说,一般的损伤可能暂时不影响他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很难引起警惕,但在专家看来,虽然目前还缺少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调查,但是再过若干年,这些人就会过早地跨入了听力下降的人群,拥有一双提前衰老的耳朵,必然会造成耳病提前。

戴耳机、掏耳朵、发脾气等伤耳恶习要抛弃

地铁、公交上戴耳机

我们的内耳有2万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使我们能感受到声音的美妙,然而它们又非常脆弱,经不起噪声长时间"折腾"。上下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人。由于在地铁、公车上环境嘈杂,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听力慢慢下降的一个原因---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人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酒吧、KTV待太久

去酒吧听歌、去KTV唱歌是现代人休闲的一种娱乐方式。就在人们享受生活的同时,这些娱乐场所的噪声也在悄然损伤着听力,容易引发突发性耳聋。这种损伤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同时会伴有耳鸣、眩晕、耳闷或耳堵塞感。不少娱乐场所如电玩城、KTV等的噪音远超过国家对噪声污染的规定,在里面待太久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频繁不当掏耳朵

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小习惯,甚至有人对此"上瘾"。这种看似讲卫生的行为,却可能悄悄损害我们的听力。实际上,"耳屎"可以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有抑菌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耳屎"会缓慢地自动排出,而去除这层耳朵"保护膜"的掏耳朵行为,很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如有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严重的还会刺伤鼓膜。如果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还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伤及内耳,甚至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

管不住的坏脾气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不无关系。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长期熬夜

临床发现,一般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比如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

听不清、有耳鸣、大嗓门等都不能掉以轻心

不把耳鸣当回事

如果是短暂性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但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约有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发生,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所以当出现耳鸣时,千万别掉以轻心,它有可能是突聋的提示。

耳聋是老人得的病

不少年轻人错误地认为,听力下降离自己很遥远,只有在发现听力严重下降时,才去求诊,殊不知这时很可能已是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人老了听力自然就衰退了

由于老年性耳聋是渐进式发生,多数老人出现长期耳鸣、耳背等早期症状时,会误以为是年龄大后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未及时干预,导致出现听力障碍或听力衰竭。实际上,早发现早干预可以保护残余听力,早期预防更可以延缓听觉系统衰老的进程。"虽能听见声音,却常常听不清说的是什么;长期耳鸣、电视声音大得吵人自己却听不见;说话嗓门越来越大……"这些都可能是老年性耳聋的早期表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早去就诊。此外,当老年性耳聋级别在中重度以上时,就应在医生和听力师的指导下进行干预,比如佩戴助听器等。

护耳秘诀需牢记

远离噪音源

尽量远离如鞭炮声、KTV等具有强噪声的环境。其次,还应避免长期持续的噪声刺激,如随身听、机器轰鸣声、电话声等。

正确戴耳机

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人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人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症状早发现

经常听音乐的人应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应该引起警惕,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接触噪音频繁,如娱乐场所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则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用耳要卫生

良好的用耳卫生对保护听力至关重要。比如生活中不要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感冒时尤其不要两边一起使劲等。

饮食补点锌

缺锌是导致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可以多吃鱼、牛肉、猪肝、鸡等富含锌的食物。另外,镁的缺乏也易导致听力减退,不妨多吃海带、紫菜、芝麻等。

心情要放松

保护听力也要放松心情,年轻人在压力面前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减压。合理安排作息,尤其注意不要熬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