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输液的误区 生病就输液小心会致死

来源:网络

人不是机器,没有钢铁的外表,一不注意,身体就会生病。小时候,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总是会抱着我们去医院输液,而在我们总认为输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病方式,生病的时候输液,病情很快就好了,我们甚至把输液当成了“万能药”,每次生病去医院,都希望戳一针,病情就会好了。

可是输液真的就是“灵丹妙药”吗?我们生病的时候一定要去输液吗?很多人陷入到了输液的误区里,其实输液不仅不是“灵丹妙药”,反而会伤害身体健康。

输液的弊端

1、遇到不良反应难以解决

其实输液的一大风险就是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输液的时候,药品是直接进入到血管内,这也是为什么输液的时候病情好得会更快。

但是如果药品出现问题,或者身体出现了不良反应,患者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过敏、休克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还会致死!而且如果输液的速度过快,也会给患者的心脏增加负担。

一旦患者在输液的时候出现不良反应很难解决掉,这个时候就必须抢救才能挽回生命。而口服药的好处在于,服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采取呕吐的方式将药物吐出,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2、容易引起感染

输液的另一大弊端就是比较麻烦,医生要准备好输液的一套设施装备,还得将每样设施装备进行充分的消毒。

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以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未经过充分的消毒,就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给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另外,输液的时候,手必须要张开,一旦手乱动,或者外界物质碰到了注射的部位,轻则会造成注射部位出现水肿现象,严重的甚至会伤及血管。

3、药效会降低

如果生病了就去输液,身体为了承受药效,身体的耐药性肯定会得到增强。以后再生病了,此时再输液,就会导致药效降低,疾病难以治愈。

哪些病不需要输液

据统计,我国有一半的输液其实都是不必要的,而人们常会患的三种病往往并不需要输液就可以治愈。

1、感冒

我们都知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气候的变更,以及衣服穿少了,或者受凉都会导致人体感冒,出现喉咙疼痛、鼻塞不通等让人难以忍受的症状,很多人为了好得快,就选择去输液治疗,其实感冒了并不需要输液就可以治愈。

研究发现,大多数的感冒都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说,过一段时间后,感冒自动就会痊愈。如果输液的话,反而无法缩短病程,导致感冒的治愈时间延长。

如果感冒了就去输液,那么就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这样反而增加了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导致体内的细菌增多且难以杀死,感冒症状反而会加重且难以治愈。

通常感冒的时候,多喝温水,或者服用一些姜汤,增加身体的排汗量,从而可以治愈感冒。

2、腹泻

如果腹泻的症状并不是那么严重,比如没有发热和脱水症状的话,其实完全不需要输液,而且也一定不能乱输液。

造成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那么服用一些抗生素即可;如果是功能性腹泻,那么只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合理就可以,少吃油腻的食物;而如果是消化系统紊乱导致的腹泻,喝点热水或者一碗米粥,调整好消化系统就可以,不需要输液来治疗。

3、血压升高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为了维持体内的血压平衡,就经常会服用一些降压药,而一旦血压升高,身体非常难受,很多高血压患者就会要求医生输液治疗,认为这样就可以快速降低血压。

通常输液的时间较长,短则一个小时,长的话可能要三四个小时,输完液后,虽然血压降了下来,但是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而且如果输液药用量过大的话,会造成体内血液变动过快,这样反而会增加脑出血发作的风险,严重的甚至会致人猝死!

不仅如此,有的口服降压药还会和输液用的药物发生反应,造成药效降低,不利于及时降低血压,所以血压升高的时候还是谨遵医嘱,服用些药物来控制住血压的稳定,不要急着输液。

什么时候必须输液

输液对身体健康有着一些危害,那么是不是我们生病的时候就不需要输液了呢?其实不然,出现以下的情况,身体就必须要输液。

1、吞咽困难

如果吞咽出现困难,无法服用口用药物时,这个时候为了治愈疾病,就必须要靠输液。

2、呕吐腹泻不止

如果出现呕吐腹泻不止的情况时,服用再多的药物,身体也无法吸收药效,这个时候也必须要利用输液来缓解病情。

3、病情危急

而一旦出现病情危急的时候,药物在身体组织中需要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时,这时只能依靠输液才能处理。

结语:输液是我们生病的时候经常会做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输液了,病情就好转了,实际上多多少少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导致的,输液会造成人体的不良反应且难以解救,同时也会造成感染。所以我们出现感冒、腹泻、血压升高等这些常见的病症时,不要急着输液,否则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