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这敏感地带千万别随意乱抠

来源:网络

人体什么敏感地带千万不能随意乱抠呢?很多人都有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习惯,比如,抠鼻子、挖耳朵等行为,那么,你知道抠鼻子的危害有哪些呢?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体面部三角区是公认的敏感地带,这地方可千万别乱抠,乱抠的危害可大了,下面这位女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来看看吧!

随意抠鼻挖耳竟引发丹毒

李女士最近脸上红肿,还起了水泡,开始以为是带状疱疹,用了抗病毒药物几天后还是不见好转。没几天,李女士发烧38℃,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是颜面丹毒。

原来李女士平日有挖鼻孔的习惯,丹毒发作的原因是鼻黏膜破损后,导致细菌进入引发丹毒。医院皮肤科主任说,不少人有没事抠鼻孔、掏耳朵的陋习,这往往是造成颜面丹毒的常见诱因。

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空气湿热,容易发生皮肤细菌感染引发丹毒。夏季勤洗澡、勤换衣被,改掉抠鼻挖耳的不良习惯,出现足癣瘙痒切忌用手抓挠可以有效预防丹毒。

鼻腔和耳廓有完好的防御屏障,自卫能力很强,病菌不易侵入。人的手上平时沾染着很多细菌,抠鼻孔、掏耳朵极易损伤鼻腔黏膜、耳廓皮肤,病菌进入破损处,就会引起丹毒等感染性疾病,严重时,病菌通过面部血管侵入颅内海绵静脉窦,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丹毒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和头面部,临床上发生于小腿的占多数,而且多见于足癣患者;面部次之,常见于抠鼻患者。丹毒临床表现为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斑,颜色鲜红,有灼热感、肿胀明显,伴局部疼痛,中间较淡。

皮肤表面的红肿还会迅速向四周蔓延,此时人体会伴有高热畏寒及头痛等症状。少数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因丹毒而引发脑膜炎、急性肾炎、皮下脓肿,甚至败血症,最终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丹毒的病情发展迅速急骤,须及时发现,尽早确诊,以免延误治疗。初发患者如能应用药物及时治疗,多能迅速控制急性发作。但对反复发作的患者而言,用药后局部暗红、肿胀、疼痛等症状多不能明显减轻。

并且药物的耐药性也会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变化,耐药菌株呈上升趋势,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特别提醒丹毒患者,在治疗丹毒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足癣、营养不良及肾脏水肿这些基础疾病,才能有效控制丹毒反复发作。

手抠耳朵,当心外耳道炎

有一些市民因为经常用手抠耳朵,导致耳内奇痒,局部出现流水、流脓等症状。医院专家介绍,用手或者金属耳匙掏耳朵,起初觉得很舒服,但后来发现越掏越痒,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些外耳道炎等疾病的出现。

外耳道炎以瘙痒为主要表现,可能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有关,频繁挖耳是常见的诱因。应对外耳道炎,要减少抓痒挖耳等刺激,特别是少用金属掏耳器,以免划破出血。

要少食鱼虾蟹等高蛋白饮食和容易致敏的物质。此外,一旦出现流水、流脓症状,要及时就诊,在专家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出现。

常抠耳,大爷患外耳道乳头瘤

今年70岁的丁大爷一直身体都很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癌症?”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经常挖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曾三次手术切除。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

医院1年多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挖耳朵的坏习惯。很多老年人喜欢掏耳朵,掏不干净,反复刺激,耵聍越来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坏了。

盘点不好的用耳习惯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然而,却有不少人忽视了耳朵健康,有的人爱长期掏耳朵,有的人爱长期戴耳机听音乐,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听力筛查。

在耳鼻喉科医生看来,很多我们不经意的小动作,实则隐藏着大风险。比如经常错误地抠耳朵,不仅不能起到清洁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发生癌变。

此外,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煲电话粥等坏习惯,对听力也是一种慢性伤害,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减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数

“耳屎”可防止霉菌等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还可防止小虫接近。

另外,“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因此最好减少掏耳朵的次数。

不要用手指掏耳屎

为了方便,人们耳朵痒痒往往顺手就开始掏耳朵。其实这样做对耳朵的保护非常不好,可能会引起中耳炎甚至失聪。

耳膜是很脆弱的,耳道也是拥有自己的生态的,耳屎的特殊味道也能驱散小虫。人在咀嚼的时候会自行排出多余耳屎。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

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此外, 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还敢乱掏耳朵吗?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说抠鼻子的危害有哪些呢?

抠鼻子是健康恶习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介绍,鼻屎其实就是鼻腔的分泌物。人体鼻腔黏膜上的腺体日常会分泌一些用来保护、湿润鼻子的分泌物,当分泌物干燥后,就形成了鼻屎。而鼻屎颜色较深,则是吸入了过多灰尘的缘故。

很多人挖鼻子,一是为了清理鼻腔,还有些人是因为空气干燥时,感觉鼻堵,干痒难耐。但主任医师指出,手指频繁、用力的抠挖,很容易造成鼻黏膜受损或出血。而一旦出血,还有可能导致连续性出血,直至一到两周才能恢复。

加上人的手指,尤其是指甲缝里,携带大量的细菌。经常抠、挖鼻孔,鼻前孔等部位会残留许多细菌,可能会造成鼻腔感染,诱发鼻前庭炎、鼻前庭疖肿等鼻内炎症。

另外还需要提醒的是,鼻孔内或鼻子附近有疖子的地方,一定不能用手抠。因为鼻子正好位于脸部的“危险三角区”,这里的静脉回流直通大脑。抠、挖、挤、压疖子后,手上的细菌容易导致炎症扩散。严重时,细菌会直接侵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

当然,有了鼻屎也不是说不能清理,只是一定要换个“温柔的方式”。可以用棉签蘸浸温水来清洗鼻孔。而对于鼻孔里的硬痂,可以涂一些香油、橄榄油等油性物质等油剂药物进行湿润后再冲洗。此外,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治疗同时,每天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鼻孔清洗。

经常用手抠鼻子的坏处有哪些?

鼻子是人类呼吸兼嗅觉器官,鼻子里长有鼻毛,并互相交织成网状,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不洁之物,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用手抠鼻子或者拔鼻毛的习惯。那么,抠鼻子有哪些坏处呢?

正常情况下,鼻孔不会有任何不适感。但当鼻子受到冷空气、污染物、化妆品、鼻腔分泌物等刺激,或者空气干燥、有慢性鼻炎发作时就会鼻痒,人们就会下意识地去抠鼻子,以减轻不适。在此过程中,指甲缝中隐藏的大量污垢和病菌,就会被迅速带入鼻腔。

同时,人的指甲坚硬,用力抠挖无疑会损伤鼻前庭的皮肤,造成出血。一旦感染,会引起鼻疖,如果继续反复揉搓、抠挖,细菌大量扩散,甚至会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危及生命。拔除鼻毛同样不可取。

我们的鼻毛对吸入空气起着滤尘清洁的作用,若拔除鼻毛,无疑是将鼻子的防卫功能自动解除,其结果是细菌、有害尘埃如入无人之境,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此外,拔鼻毛后毛囊受损,细菌乘机侵入,同样可引起鼻疖发生。

抠鼻子挖耳朵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及时改掉这些恶习,学会正确的清洁方法,希望大家注意哦!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常常抠身体什么地方危害比较多了吗?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抠鼻子挖耳朵的习惯,特别是那些没事情做的人,一闲下来就喜欢抠耳朵挖鼻屎,小编告诉你千万别乱抠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