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耳朵保护 身体一个部位千万别用力挤压

来源:网络

耳朵是十分脆弱的部位,我们平时不能十分频繁的掏耳朵,因为常掏耳朵是有一定危害的,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对耳朵进行保护呢?鼓膜穿孔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鼓膜穿孔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多见的,甚至不慎一个小动作也会导致鼓膜穿孔,如果处理不当,鼓膜穿孔后会遗留很多问题,如中耳炎,听力下降等。

首先来了解一下鼓膜的结构与功能。鼓膜是椭圆形(成人)或圆形(小儿)薄膜,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鼓膜大部分为紧张部,上方为松弛部。紧张部中央凹入,形似喇叭状,松弛部则较平坦。(平常我们所谓的鼓膜穿孔,大多数为紧张部穿孔。)正如结构描述的,它连接了外耳与中耳,接受并传导声波,起着传导声音的作用。

什么是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简而言之就是鼓膜不完整,之前相对密闭的中耳腔直接与外耳道通。当医生检查时发现,鼓膜上有破口,如果是外伤引起的穿孔,外耳道或穿孔周围甚至会有血迹或血痂。如果自己用手捏住鼻子鼓气的话会感觉耳部漏风。所以我们平时千万不要用力挤压耳朵,防止造成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如何处理?

1、如果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泥土、血凝块等,用酒精消毒外耳道及耳廓,外耳道口可用消毒棉球堵塞。

2、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如无感染征象,不必应用抗生素。

3、外耳道内禁止用水冲洗或滴药,穿孔愈合前,禁止游泳。

4、大多数的外伤性穿孔可于3---4周内自愈。对于那些较大而不能自愈的穿孔可行鼓膜修补术治疗。

5、听力学检查可表现为轻度的传导性耳聋,如果有神经性耳聋的情况,则可能是内耳受到震荡,则需要适当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

生活中如何预防鼓膜穿孔?

1、特别注意保护耳部:禁用火柴梗、发卡等锐器挖耳。避免外力挤压造成伤害,取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时要细心、适度,避免伤及鼓膜。

2、避免接触爆破等引起剧烈气压变化的刺激如炸山、放鞭炮等,此时可用手指塞耳,如戴防护耳塞效果更佳。

3、日常生活中不要用手掌等猛然触碰耳部,防治掌击伤引起鼓膜穿孔。

盘点保护耳朵几个方法

1、听Mp3掌握“60—60”原则

这是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此外,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

2、噪音环境下用防护耳塞

有的人不得不在噪音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比如机场、建筑工地,可以戴一个防护耳塞,能有效阻隔一部分噪音。如果临时找不到耳塞,可用棉花球、纸球塞进耳朵,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对于经常用耳机的人

如果出现头晕、耳痛等症状,应暂时不用耳机。如果出现耳鸣以及听力下降,应及时就医。

4、开快车别开窗

报道称,汽车车窗开得太大,开快车时的风噪声和开慢车时的交通噪音是损害听力的主要原因。

5、别频繁掏耳朵

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棒,轻轻在外耳道口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耳屎自行排出。要避免使用指甲、卡子等尖锐物挖耳;不要频繁挖耳,一般一周一次。

6、住在马路旁,别装推拉窗

专家指出,其隔音效果远远次于密封较好的平开窗,可以在窗边多摆绿植。

7、电视机、耳机的音量不宜过大

以柔和、不刺耳为宜;骑车、走路时等噪声环境中不要听耳机。

耳垢最好别自己清理

1.耳垢能防止耳朵发痒

耳垢的一个实际功能就是能对耳朵起到滋润作用,就像眼泪能滋润眼睛一样。适量的耳垢能避免耳朵发干发痒。

2.掏耳朵弊大于利

这种黏性的物质是由具有润滑作用的分泌物、脱落的皮肤细胞、污物和灰尘构成的,大部分的耳垢能够自行被清理出来。下颚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说话或是咀嚼),都能将耳垢推出耳道,并不需要棉签。实际上,试图清理耳垢的做法弊大于利,很可能使耳垢被进一步推进耳道而不是被清理出来。大多数专家建议人们不要去理会耳垢,除非它影响到了你的听力。

3.耳垢反映汗水味道

有些人的耳垢较湿润,而另一些人的耳垢更干燥。如果你的耳垢呈现为白色片状,这就意味着你的汗液不会那么难闻,因为这表明你体内缺乏引起体臭的物质;如果耳垢呈暗色且发黏,这就意味着你的汗味儿很难闻。

4.耳垢因种族而异

研究者发现,与汗水一样,耳垢中的化合物在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差异:能够生成气味的分子在白种人耳垢中的数量普遍高于东亚人。

5.压力或恐惧会增加耳垢的分泌量

耳朵中有助于耳垢分泌的腺体被称为大汗腺,而大汗腺(也称顶浆分泌腺)也负责生成具有臭味的汗液。根据美国演讲、语言和听力协会的研究显示,压力会刺激大汗腺分泌汗液,也会让大汗腺产生更多的耳垢。

6.“清水加棉签”是最有效地清理方式

切忌不可用材质较硬的工具去掏,更不要用蜡烛来燃烧耳垢,否则就会造成烧伤、耳道堵塞或鼓膜穿孔。如果一定要清理,在淋浴时,用少量的温水清洗耳朵,然后用消毒棉签擦干耳道,这样会更安全、更干净。

常掏耳朵小心发炎

上理发店洗头、掏耳朵已成为一些人的必选项目,眯着眼睛,任凭洗头小姐拿着棉签往耳朵里转,发出“嗦嗦”的声音,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外耳道开始发炎,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耳鼻喉科医生说,现在,理发店里掏耳朵掏出问题的患者太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耳朵的保健,你知道吗?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有关专家说。

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常掏耳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结语:经常掏耳朵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很容易导致耳朵发炎,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习惯,那么保护耳朵的方法有哪些呢?大家看了或丧失小编的介绍都有所了解了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