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鱼刺扎穿食管 千万不能大意

来源:网络

鱼刺卡喉吃我们吃鱼时候经常遇到的事,很多人习惯吞米饭来进行治疗。但是最近有个爹爹误吞了鱼刺,结果造成鱼刺扎穿食管,忍受了几天食道差点毁了,具体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爹爹春节期间和家人吃饭时不小心误吞鱼刺,为了不扫家人的兴,就强行吞饭处理。昨天因为吞咽疼痛来到医院就诊,拍片后才发现,误咽的鱼刺已扎穿食道,需要住院治疗。

据悉,家住后湖的王爹爹今年刚好60岁,春节期间儿女为了表达孝心,就在家给王爹爹庆祝60大寿。晚上一个家人吃饭时,王爹爹误食了一根刁子鱼鱼刺,爹爹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想小题大做,扫大家的兴,就默默的吞了几口饭强行将鱼刺吞了下去,感觉没有特殊不适,就没多在意。3天过去了,王爹爹昨天感觉吞咽疼痛就到医院就诊,通过喉镜发现喉部粘膜大面积水肿,追问病史三天前吃过刁子鱼,当时卡了之后大口吞饭。接着行CT显示食道胸椎水平鱼刺,并且食道穿孔,爹爹目前已经转入胸外科。

专家提醒,老年人因为神经感觉减退,强行吞咽鱼刺后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如果刺在舌根、扁桃体、咽前壁等较为表浅的部位,可拿手电筒照亮口咽部,在家中尝试用镊子夹出,或以筷子、小瓢伸到舌根部向下抵按引起恶心反射,通过呕吐的方式帮助排出鱼刺。如果看得到但取不出,那多数是鲠在食道第一狭窄处,可请耳鼻喉科医生借助胃镜取出,一般五六分钟即可。若是深达食管第二狭窄处,潜在危险极剧升高,刺破大血管会引起井喷式出血,基本来不及抢救,所以要行开胸手术探查异物。

据悉,近期鱼刺患者众多,另外还有吃槟榔,瓜子壳,等卡住导致咽喉部感染的患者不在少数。几乎都是因为过年期间忙于应酬,再加上“春节进医院不吉利”的迷信观念,卡喉后就没当回事,没想到却导致感染。

取出鱼刺小常识

通常来说,鱼刺卡在喉咙处有三个位置,左右扁桃体处,喉咙梨状窝处和食道。在前两个部位卡主的话是可以取出来的,但是后者就比较难取了。

但如果处理不当,鱼刺就会“走”到更深的地方,卡在食道里,此处位置较深,且食道两侧都有血管,稍有不慎,就可能刺破血管。

鱼刺卡到喉咙后,到底该怎样正确处理呢?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

首先

立刻要停止继续进食,并且不要做吞咽的动作。

如果是孩子,不要让其哭闹,以免将鱼刺吸入喉腔;

其次

低头大弯腰,做猛咳动作,或用一只筷子刺激咽后壁,诱发呕吐,如果鱼刺刺入软组织不深,就可被挤压喷出;

第三

如果仍然无效,可以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舌头的前部分,举起手电筒或小镜子,仔细观察喉部,发现鱼刺可用镊子夹住,轻轻拔出,如卡刺者咽部反射敏感,恶心难以配合,可以让其张开嘴,发“啊”的声音,以减轻不适;

第四

如果鱼刺还卡在喉咙没解决的话,就说明我们卡在的部位比较深,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医院就诊了,需要医生使用专业的工具才能取出。

取鱼刺时,很多人舌头会不由自主地往里缩,这时可以取块干净纱布包住舌头,轻轻下压着往外拉,喉咙就会重新暴露出来。

卡鱼刺时,很多人先采用塞馒头、喝醋等土方法,对细软的鱼刺这还可能有用,可将其推入胃内,但大而坚硬的却会因此越扎越深,甚至刺破食管或大血管,带来生命危险。

另外,醋呈酸性,虽可软化钙质,但需要较长时间。很多人一喝就咽了,与鱼刺接触时间短,达不到效果。不过紧急时,可以喝几口含在嘴里,并赶紧去医院。

注意事项

1、较大的或扎得较深的鱼刺,无论怎样作吞咽动作,疼痛不减,喉咙的入口两边及四周如果均不见鱼刺,就应去医院治疗。

2、当鱼刺卡在嗓子里时,千万不能让患者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烙饼等食物。虽然有时这样作可以把鱼刺除掉,但有时这样不恰当的处理,不仅没把鱼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严重时感染发炎就更麻烦了。

3、如果大口咽饭鱼刺仍不掉时,自己就不要再动手。有时鱼刺已掉,但还遗留有刺的感觉。所以要等待观察一下,如果仍感到不适时,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这也是鱼刺刺伤时最恰当的处理方法。

4、鱼刺刺着喉头的说法并不正确,多数是鱼刺长在舌根或咽喉的入口处

急救措施

1、鱼刺鲠喉时,可剥取橙皮,块窄一点,含着慢慢咽下,可化解鱼骨。

2、用维生素C软化。细小鱼刺鲠喉,可取维生素C1片,含服,徐徐咽下,数分钟后,鱼刺就会软化消除。

3、饮鸭涎水,取活鸭子1只,倒捉鸭脚让其鸣叫,流出口涎,用干净杯碗接盛,慢慢喝下滋润喉咙,细小鱼刺很快便会溶化。

4、饮井水。鱼刺卡喉,如果喝醋也不见效,可在次日清晨,喝1碗井水,即可消除鱼刺。

结语:通过上文的描述,想必大家对于鱼刺卡在喉咙怎么办应该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所以在我们吃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一定要将鱼中的刺全部取出才能在放心的食用,不然小小的鱼刺会惹来大麻烦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