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掏耳朵的危害 男女共用这一私物90%会染病

来源:网络

男女共用什么东西百分之九十会患病呢?在生活中,掏耳朵这项服务深受大众喜欢,那么,你知道共用掏耳工具有啥危害吗?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掏耳朵比较正确呢?掏耳朵的正确方式是什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经常摆弄这个小洞竟会疾病缠身

乱掏耳垢或致耳道炎症

掏耳朵,既能保持耳朵清洁,又能让人感觉舒服。因此生活中,许多人都有掏耳朵的喜好。殊不知,这种“享受”在医生眼中却潜藏风险,他们认为,经常掏耳朵却工具选择不当,可能会给耳朵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招致耳道炎症。

共用掏耳工具或引发炎症

除了自行掏耳朵外,市民许先生还喜欢到一些理发店或洗浴中心采耳。前两天,他感觉自己的听力与平时比有所下降,而且耳朵有轻微疼痛和痒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被医生告知外耳道有发炎,并有溃烂现象,被确诊为耳道炎症。

接诊许先生的医生表示,不建议市民到公共场所采耳,因为理发店或洗浴中心使用的掏耳工具多为棉签、挖耳勺等,如果未经严格消毒,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会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另外,如果力度掌握不好也容易伤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耳垢可保护外耳道皮肤

从孩子7岁开始,市民卢女士就每隔两个月给孩子掏一次耳朵,每次都能掏出如薄纸状或如粉状的耳垢。卢女士发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掏出的耳垢越来越多,有时从耳朵外面就可看见一团团的耳垢。“这孩子耳朵怎么这么脏,耳垢怎么越掏越多呢?”卢女士对此非常疑惑。

医院主任表示,人的外耳道有一种腺体叫做耵聍腺,会分泌一些淡黄色的黏稠液体,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耳屎与耳垢。这种物质遇空气会变干燥薄片,能黏附外来的灰尘、飞虫等,对外耳道皮肤起到保护作用。虽然耵聍腺会不断分泌耵聍,但不要主动去掏。

耳垢平时粘黏在外耳道中,使外耳道保持酸性,和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常掏耳朵则拆除了这道外部防线,使外耳道皮肤慢性充血,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异常,反而使耳垢更多,严重时还会影响听力。卢女士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例子。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改掉常掏耳朵的习惯,就可慢慢减少这种现象。

掏耳用力不当或致耳膜穿孔

“医生,我耳朵好痛,还有流血现象,您帮忙看看是怎么啦?”上周五,一位中年男子来到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这位男子是鼓膜穿孔。经询问才知道,他经常用牙签掏耳朵,前几天掏耳朵时不小心被小孩碰了一下,最终导致鼓膜穿孔。

在耳鼻咽喉科门诊,经常会遇见一些因为乱掏耳朵而造成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患者。据了解,鼓膜是中耳的一道门户,把外耳与中耳隔开,保护中耳腔。但许多喜欢掏耳朵的市民经常用棉签、挖耳勺甚至牙签等工具伸进耳道,挖取出耳垢或异物。

但事实上,把大块的耳垢捣碎,耳垢碎片有可能落入外耳道深部,一旦耳垢粘在了鼓膜上,就容易引起“嗡嗡”样耳鸣,令人感觉不适。另外,由于鼓膜很薄,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可致鼓膜穿孔,听力减退。一般来说,鼓膜穿孔经治疗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耳垢聚集成团需由医生处理

“掏耳朵是一种享受,另外也是一种清洁方式。如果自行掏耳朵会引发各种问题,那耳垢多了后如何处理?”被确诊为耳道炎症的许先生虽然决定不再自行掏耳朵,但也担心耳垢多了会影响听力。

其实,耳垢不用掏也会自动排出。当耳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在人们说话、吃饭、咳嗽时自动排出体外。如果真需要掏,可以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深入。

据了解,耳道深达3.5厘米,外面三分之一为软骨部,可在约1厘米内轻擦,以免伤及鼓膜。如遇到耳垢聚集成团的情况,最好及时到医院,让耳鼻咽喉科专业医生来处理。

居家挖耳小窍门

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儿科医生介绍了一种居家挖耳小窍门。

如果耵聍在外耳道,在洗澡的时候用纱布、手绢等清洗擦拭即可,但如果耳屎较多,可以用矿物油、婴儿油,或者白醋和酒精的混合物等来软化耵聍。

具体做法是将棉球浸入其中,患耳朝上,用棉球挤2-3滴油到患耳内;5分钟后将头换一个方向,患耳朝下。这样,耵聍软化后就自己流出来了。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男女共用什么东西会染病了吗?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其实,不正确的掏耳朵方式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有时候耳屎对人体也是一种保护作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