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掏耳朵的危害 男女爱挖身体这处竟易患癌

来源:网络

男女爱挖身体什么地方竟易致癌呢?在生活中,有些人没事经常掏耳朵,其实,随便乱挖耳朵对身体危害极大,那么,你知道掏耳朵误区有哪些吗?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掏耳朵的禁忌吧!>>>经常摆弄这个小洞竟会疾病缠身

耳朵又痒又疼,原来是癌症症状!好后悔,不该乱挖耳朵

晓楠老是觉得耳朵有问题,痒!总痒!而且很疼,最近几个月还流出黄色的脓液,且伴有听力减退。挖着挖着耳朵,常有出血,有时候还能挖出“肉块”样的东西。

晓楠自己也看不到,一开始还觉得挖出东西来很有成就感,后来挖出的东西颜色越来越深,他开始害怕了。

结果到了医院,经检查发现,他患了外耳道乳头状瘤。外耳道乳头状瘤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

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系上皮层特别是基底细胞层增殖的结果。好发于男性。病理改变与发生与其他部位皮肤上者相同。

如何预防?

主任介绍,掏耳朵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习惯,一般耳朵痒了,就会用掏耳勺或者棉花棒等工具来掏掏。因此许多人认为定期掏耳朵、清理耳垢是理所当然的。殊不知这种行为对耳部健康有着很大的潜在危害。

要想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要注意纠正挖耳习惯。主任说,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的异物,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他建议,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自己掏耳垢,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耳朵敏感性下降,很多人耳朵破了,自己都很难察觉。如果要清除耳垢,最好用棉花球,切忌使用掏耳勺、发卡等极易损伤外耳道的金属物品。

当然理发店或者一些走街串巷的掏耳郎也会提供挖耳朵的服务,但是要知道,别用公用的设施,细菌交叉感染,会患炎症,很恶心,就像与人共用牙刷一样。而且他是不是专业,你也不知道啊,又没有什么资格证,对吧!

掏耳朵你常犯的4大误区 小心诱发“耳道瘤”

误区1: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一般人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误区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误区3: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其实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误区4: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

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男女爱挖什么地方竟患癌症了吗?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挖耳朵,其实,频繁的掏耳朵对身体并没有好处,相反,耳屎对身体有一种保护作用,希望上文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