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如何养生 十全大补不如它历代医家都爱

来源:网络

米粥是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食材,其实米粥中更有营养的是米汤,那么米汤有什么作用呢?米汤的功效有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下面大家就跟着我一起具体的看一看米汤的功效吧!

十全大补不如它,历代医家都爱它!

米汤是大米的精华,它的营养价值是十分丰富的,米汤的熬制过程中,大米尤其皮层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溶解到水中。因此,米汤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的作用。

古语云:“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婴幼儿脾胃虚弱,尤其是病后初期,建议多喝米汤。

浓米汤是一款非常符合人的本性且平和有效的补品,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他们都可以用它作补品。

关于米汤

煮好的米汤味道香浓,口感也是十分好的,许多人在熬煮过程中将米汤倒掉,这其实是不对的。

《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米汤“最肥人”,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熟地,即地黄的再制品,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

清代名医王士雄在着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

因此,中医认为米汤性味甘平,益气、润燥,是滋阴长力的佳品,特别适合久病初愈的人喝,而且在民间的用法和功效颇多。

米汤的功效作用

米汤:育儿成长

米汤里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矿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起促进作用;

也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软的小凝块,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汤冲奶粉或给婴儿作辅助饮食都是比较理想的。

米汤:民间提神之液

假如你感觉身体乏累,或者胃寒不适,喝上一碗温热的米汤,浓浓的,透着清香,汤汁下肚,就会立马觉得五脏六腑全部暖起来,看似不起眼的米汤,还可调理肠胃,增加食欲。

古书中写那些主子与丫环们小病不吃药,有点儿头疼脑热或伤风感冒,使用最多的方法竟然是喝些米汤,服用提神之汤,令其“润五腹”、“疏六脏”、“祛胀气”、“排肠阻”、“通上下”,附加食用些“白大米粥填补充饥而日渐恢复”。

米汤:最好用清热药

临床常用的清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石膏、板蓝根等,性味苦寒,服用不当很可能伤脾胃,因此,服用寒性药物时若用米汤作为药引送服,不仅能护胃、还能提高药效。

体质偏虚寒者,如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畏寒怕冷,以及脾胃虚弱的老人,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的婴幼儿,更应以米汤送服寒性中药,以尽可能地避免消化不良等症状。另外,外感发热服用解表药时,如麻黄汤、桂枝汤、感冒冲剂等药物时,喝热米汤,可以帮助发汗、保护胃气,对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

《本草纲目》里面还记录了很多药方,以米汤为药捻子或药引子,需要用米汤送服,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自行查阅。不过,若想获得一碗优质的米汤,其实是有讲究的,非常具有技巧。

米汤的功效

护胃

米汤可覆盖胃黏膜,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且不影响药物的疗效。

降低毒性

米汤能够缓解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或减弱其毒性,减少毒副作用。

减少苦味

米汤的味道香甜,覆盖在舌面上,能降低舌头对药物苦味的敏感性,减少苦味。

帮助发汗,补气健脾

外感发热时服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感冒冲剂等药物时,喝热米汤,可以帮助发汗、保护胃气,对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米汤还有补气健脾的功效,送服健脾利湿及滋补性中成药,也有很好的效果。

小米粥食用禁忌

1.三餐不能总喝小米粥

这个错误老人常犯。适当喝小米粥确实有益,但不可顿顿喝。小米粥属于流食,在营养上与同体积的米饭比要差。且小米粥“不顶饱”,吃时觉得饱了,但很快又饿了。长此以往,老年人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所以喝小米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将小米粥煮得稠一些,配个肉菜,或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等,都能补充能量。

2.冰小米粥不可取

冰小米粥是夏天的热卖食品,但它不适合体质寒凉、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小米粥喝多了不仅会使人体的汗毛孔闭塞,导致代谢废物不易排泄,还有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3.糖尿病人喝小米粥要适量

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饿,而且小米粥具有消化快的特点,所以很容易让人吃了很快又想吃;小米粥本身在短期内还容易被身体所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动过大。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喝小米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结语:米粥是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食材,米汤的功效是有很多的,经常喝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那么米汤具体有哪些功效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相关介绍都清楚了吧!希望上述小编的介绍都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