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道家始祖庄子的养生之道

来源:网络

顺应自然 缘督为经

庄子提倡顺应自然的养生之学。他在《养生主》篇中曰:“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督脉居人身之中,不偏不倚,以此作为行事的准则,自然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随之,庄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来阐明这个观点。养生首先要顺应自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内经》中所倡导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

虚静恬淡 忘我无欲

庄老之学,提倡“清静无为”。何为“清静无为”?就是重在养神。庄子以薪比喻人的身体,以火比喻人的心神,薪可以燃尽,而火是没有尽期的。而要做到“清静无为”,就要“忘我”,而“无欲”则是“忘我”的前提。庄子在《庚桑楚》篇中指出: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容易扰乱人的意志;容、动、色、理、气、意六者,容易束缚人的心灵;恶、欲、喜、怒、哀、乐六者,容易影响人的品德;去、就、取、予、知、能六者,容易阻塞人的大道。“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不为也。”此文是说,这二十四种内容不在胸中作怪,内心平正就能安静,安静就能明彻,明彻就能顺应自然。在《天地》篇中还指出:无色乱目,五声乱耳,五臭熏鼻,五味浊口,五曰取舍得失迷乱心窍,“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庄子认为,只有去掉“四六”,除去“五害”,才能达到“忘我”的境地。没有了食、色、名、利等索取的欲望,心神才能“清静”无浊,“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愉快的样子),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庄子在《刻意》篇中还说到,纯粹而不混杂,虚静纯一而不变动,恬淡无为,行动循乎自然,这才是养神的方法和准则。所以,庄子《天道》强调,“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导引吐纳 动静结合

庄子不仅崇尚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虚静之观,而且还崇尚像彭祖那样导引吐纳、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他在《刻意》篇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彭祖是一位长寿老人,他经历了喾、尧、舜、夏、商、周等六个朝代。彭祖养生术比较丰富,导引吐纳是其中一种。在《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导引吐纳的事例,如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达到了忘身的境界(见《齐物论》);孔子的学生颜回练功时,达到了“坐忘”的境地,什么是“坐忘”?“坐忘”就是“损之又损”的悟道方法,“为学日进,为道日损”。做学问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讲“日进”,就是做加法;悟道则是一个消减的过程,所以讲“日损”,就是做减法,要减去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名利,太多的是非,最后归于平淡。养生之法,还要注意动与静的结合,庄子道:“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竭。”所以要把形体锻炼与精神调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与阴同德,就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与阳同波,就像九天之上,自强不息。动静之间,营卫周流,气血无郁,何患之有!《刻意》篇中的“吐故纳新”与“熊经鸟申”两个词,已为气功界的指导用语,前者还被作为政治熟语所引用,足见影响之深。

乐观豁达 节制食色

《盗跖》篇云:“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大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不能说(通“悦”)其意志,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庄子还形象地比喻道,生活在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百步才饮到一口水,逍遥自得,乐观无比,因之得以保生;而养在笼中的鸟儿,神态虽然旺盛,饮食虽然充实,但意志消沉,不得自乐,因之难以全生。庄子主张安居处,节色欲,定食饮。《 箧》篇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达生》篇云:“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庄子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对生与死却有着直面的认识。他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到庄子随意而坐,还敲着盆子唱歌,惠子指责他为什么不哭而歌?庄子坦然地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悲伤呢?可是想到她起初本没有生命,没有形体,还没有气息。在恍恍惚惚之间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幻化出了形体,形体生成了生命。如今又变成了死亡,如同春夏秋冬一样。我鼓盆而歌,是欢送我的妻子重新回到自然,所以我不哭。这种面对生与死洒脱的态度,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