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职场中,多么痛的领悟

来源:网络
现在在知名广告公司做总监的朋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她才入行的时候,在一家小的广告公司做文案,她写的东西,总监都会给予各种批判,重写更是家常便饭。因为才毕业,本着听领导话有饭吃的处事原则,从不对总监的批判进行任何反驳;本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能升职加薪得表扬的工作原则,非常认真的看各种文案进阶书籍,找同行业是精英请教,有的文案甚至连着写两三遍,找出自认为写的最好的一款交给总监。两三年之后,基本的广告技巧差不多都掌握了,在文案撰写方面也越来越熟练,自以为除了天赋不可更改以外已经差不多摸着那个门槛了,无奈每次拿去给总监看的东西,还是会受到各种嘲笑和批判。为此,她有些自卑,甚至产生了“是否根本不适合做这一行”的想法。
  
  她把这个想法跟业界一个做了十来年,得过很多广告大奖的朋友说了,朋友听说她手里正好有一个折页要写,就帮她写好,让她拿着给总监看,先不要说是谁写的。拿去的时候,总监两分钟看完,直接说,你看我说吧,你每次写东西都怎样怎样……这个怎样怎样就是每次批判她的那些话,老生常谈,也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总监根本不针对文案本身批判,也不教她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只是用很空的话批判而已。有时候她纳闷不已,追问究竟应该怎么改,总监只有一句话,你这个改不了,重新写吧,具体怎么写自己去想,每次我说了那么多,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呢!然后又是半个小时很空泛的话。这次也一样,总监就着这个折页批判了她将近半个小时,言之无物,听了跟没听一样,除了弄的自己心情不好之外。
  
  她瞬间就明白了,不是她做的不好,而是总监的脑袋里已经形成了她就是做不好的这个心理预期,所以即使后来她已经做的很好了,总监还是会拿她开刀。在总监眼里,无论她做到什么程度,就是做不好事情,她永远是才出校门的那个畏畏缩缩的小女生。
  
  这样的领导还跟着做什么呢?这两年来的努力,如果自己的上司都看不到,那么,连跟他说的必要都没有了。她果断辞职。到了新公司立刻就好很多,毕竟已经有了两年的工作经验;毕竟,她曾经那么努力;毕竟,新的环境没有人再拿有色眼镜看她。之后,工作还算顺利,不到三年就升了总监。
  
  她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无限唏嘘。我听了这个故事,也无限心酸。每个人都曾经青涩过,也都在不同的场合遭遇过因为青涩才会遭遇的不公平对待。但是因为还年轻,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却不知道这是不公平,反而一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多么心酸。而有的新人,因为遭遇了职场老鸟给予不公平,不仅不知道这是不公平,还误认为他在用心的教你,在提点你,从而对对方产生了敬佩甚至依赖的感情,帮他做了很多本应该他自己动手做的事情,还要对他感恩戴德,更有甚者,遇到任何私人问题都去问他,恨不得处处掏心窝子,这多么惨。这是另外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太年轻。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是好的,才会把别人错误的对待当正常,把别人错误的指引当圣经,才因此走很多弯路。这时候,除非身边有个过来人,经历过这些事情,真心的愿意帮助你,及时的提点一二,否则这条路极有可能走偏,耽误了大好时光。
  
  朋友的总监,表面看来像是愿意指点她这个新人,实际却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权力欲,他是一个特别不称职的领导,然而我的朋友,当年太年轻,并不知道这一点。
  
  才毕业的小孩,很多时候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之所以不具备,是因为没有阅历去支撑。阅历怎么来?痛过了才会领悟,别人告诉你的,永远是别人的经验。比如说,为什么家庭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父母才会不断的提点你,即使你不耐烦,该说不该说的时候,他们都会说。关心则乱,一个听话的小孩遇到经验仅限于小圈子的父母,那糟糕了。穿新鞋,走弯路去吧!而如果投胎投的好,遇到眼界和能力都很强的父母,这是一种福气。
  
  年轻人,即使有人指引,有时候也无法判断这个指引是否正确,因为没有经验。有时候,错误的指引不如没有指引,不如任由自己横冲直撞,直到满头包。痛过了,经验自然有了。
  
  怎么才知道别人的指引是否正确呢?还是阅历。可是才毕业哪里来那么多阅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很残酷,才毕业的孩子,即使没有阅历,也需要迅速上岗。社会不会给你很多等待的时间,那就只能另辟奇径了。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件事多找几个人问问,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总有一款适合您。
  
  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给予更好的意见?无论遇到哪方面的问题,都去找这个行业比较精深的人请教。
  
  怎么认识他们?现在的社会,又开放又多元,找全国的行业精英,网上搜索就可以了。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写邮件说明事情,十个总有那么一两个会回复你的邮件,说不定你因此还会收获一两个前辈朋友,从此你就有福了,被人带着走,比自己摸索着走,要好的多。
  
  在居住的城市加入你想加入的圈子吧!逢聚会就参加,聚会时尽量活跃点,多认识人、多结交朋友、多聊天、多请教;再不济,搜各种聊天群,微信群,趁大家都在的时候多问问题,个别觉得还不错的人也可以私聊。久而久之,朋友多了,圈子就打开了,如果再有朋友介绍朋友,那就更好了,各种资源像滚雪球一样,天下人才尽入你瓮中。
  
  ——在没有经验的时候,学会借别人的经验,才能快速成长。
  
  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那也没关系,看书吧!每年都会出版很多教人怎么做事情的教材,多买几本回家好好钻研,也能尽快涨经验。
  
  ——据说,连情感专家们都针对客群的年龄层进行细分了,你还在担心初入职场没有经验吗?
  
  光认识一些行业内的精英,做的比较好的牛人,远远不够。如果问问题没问到点子上去,问也是白问,耽误别人的时间不说,照样走弯路。就比如说我这个朋友,如果她的朋友不亲自写一个折页文案让她拿给总监,那么,即使别人告诉她,总监那么对待她是错误的,她也未必会相信。即使别人拿着她的作品评判还不错,她始终还是会半信半疑,因为平时总监的打击策略太过于成功,她的脑子里已经深深的刻上了“我不行”这个痕迹。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很珍惜,她不能确认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因为彼此关系好为了安慰她才故意说她做的很不错。她问了很多人,但还是走了很长的弯路,直到遇见那个肯动手帮她写东西的人。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很多时候,就算问问题也极有可能问不到点子上去,即使得到了别人的指点,还是会因为问题不对而无济于事。就像我这位朋友,看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牛人的意见,却还是在两年之后才搞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不要急,慢慢来,有些瓶颈不是你想破,想破就能破。非得突然出现那么一个契机;第二点就是换个角度思考的问题了。我这个朋友,看过无数个别人写的文案,认为非常好,也模仿着写过无数次,却从来没有想过主动找个人把她正在写的文案写一遍对比看看。那么,她之前所看到的别人成熟的文案不过是纸上谈兵里的那些兵书,熟读之,却极有可能无法运用之。每个人的思维都有限,而人类,却又是很容易陷入牛角尖的动物。学不会换个角度思考,走弯路是必然。
  
  多么痛的领悟!然而这并不可怕。这个世界上,可怕的事情有很多,唯独没经验不可怕,因为每个人都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而再没经验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变得有经验。
  
  文|陈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