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面对人生选择,你为什么会那么纠结?

来源:网络
生活中,纠结与选择相随,无处不在。选择中,时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件事情都有一个决策的窗口期。有时转瞬即逝,来不及做选择,就有了结果;有时却要忍受纠结的痛苦,慢慢熬过无可奈何的时光。而一旦把选择权交给时间,就开始向命运缴械了,说到底,都是心无定见的逃避。

  主动选择,确实不那么容易。正视纠结,是解决纠结的最重要一步。

  被推出去的纠结

  徐莹是一位优雅的女士,从穿着举止上看得出是一个养尊处优的人。她是一个30岁的母亲,儿子一岁多了。

  咨询信息表上显示,她在一家外贸公司做财务,目前正处于准备离职的状态。主要的职业困惑在于:离职之后,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这样的困惑,是源于对能力的不自信,还是有更多的期待呢?

  咨询的时候,我们先聊了徐莹的职业经历。

  徐女士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同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工作内容并不复杂,待遇很好。于是,在职业的幸福度得到很大满足的同时,内心的成就感有些不足,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提升。慢慢地,这样的成就感不足就变成了心虚,总想换个更大的公司尝试一下,但是投出去的简历都是石沉大海,这就加剧了那种对自己能力的不安。

  内心虽有不安,但工作毕竟安逸,还能照顾家庭,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加大了她对工作的依赖,越来越逃避那种内心的不安了。直到有一天,老板宣布公司将要被收购,所有的老员工迟早都要离职。虽然她因为工作关系,可以延迟一年,但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

  把自己逼出去以后,机会就出现了。一个机会是原老板推荐的,继续在另外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做跟单。另外一个机会是一个朋友推荐的,是去一家培训公司工作,做组织管理。徐莹的纠结就在于这两个工作怎么选,哪一个工作才能让自己更有发展呢?

  看重什么

  这是两个看上去并不相关的工作,不相关工作的相关点就是每个人看重的价值。所以,工作选项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事人怎么看这些选项。

  在描述两个选项的时候,徐莹明显对继续在外贸公司工作有点“嫌弃”了,她担心自己还会出现之前的工作状态,能力没得到提升,安逸的工作让自己越来越缺乏价值。趁现在还年轻,她希望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拥有一份让自己有发展的工作。

  咨询进入关键点了,来询者已经展开了她自己的生涯地图,咨询师此时只需保持清醒、觉察、好奇,像一个见过无数迷宫的智者,来到一个院子里,和院子的主人一起探索院子的奥妙。

  接下来的咨询,我一共问了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工作算是有发展呢?

  这并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关注的是徐莹的看法。

  徐莹说:“一个有发展的工作会让我的能力有提升,能够不断获得成长,而且能满足成就感,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也不错,同事之间能够相互支持。”

  “你希望提升的能力具体指的是什么?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成长?”我要帮她更加明确这个诉求。

  “就是一种自己的职业价值不断增加的感觉,我的简历会让我升值。”看上去,她对自己的职业诉求蛮清晰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在外贸和培训公司这两个选项之间纠结呢?

  纠结之处,必有诉求,有趋有避,想得难舍。

  徐莹说,在培训公司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一个高端培训项目的运营,持续稳定。这份工作的最大价值就是平时可以接触到高端人脉,学员都是优秀的职场人、企业家,相信自己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徐莹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这份工作的薪水不高。而另一份在外贸公司的工作呢,薪水也比现在低了些,但好歹是在同一个行业里做,熟悉些,没有什么切换成本。

  在讲理想状态的时候,能力提升、成就感、同事团队是主要要素,可是一谈到纠结,决定因素马上就变化了,经济报酬、社交关系、稳定性都出现了。

  我把这些呈现给徐莹看:经济报酬、职业发展空间、同事和团队关系、稳定性、社交关系。然后问她:“哪些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呢?”

  要素抽象出来,纠结就显现出来了。徐莹有些犹豫不决。

  我挥了一下手说:“先不着急做选择,我们再多说一些。”我知道,不管是抽象讨论,还是就事论事,都会让人左右为难。要么陷入假想的纠结,要么陷入具体的限制。这时候,需要在抽象和具体之间来回穿梭几次。

  我们一起对每个词进行了分析:你对这个词的理解?你期待的满意程度?每个选项可以多大程度地满足每一种价值?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

  这样来回几次,徐莹越来越清晰,同时也越来越纠结了。

  纠结什么

  火候到了,我要挥刀。

  第三个问题:如果不能尽如人意,你会如何割舍?

  我指着刚才罗列的几个价值,问出了这个有点残忍的问题。徐莹有些意外,但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只是显得有些纠结和无辜地问:“一定要舍弃吗?”

  我又指了指选项:“我们只能看着选项来说话,在出现新的选项之前,如果一定要选择,你会怎么选?”我缓和了一下,“也不必纠结,这只是你现在的选择,未来我们要创造出更多的选项。所有你期待实现的价值,我们都可以分步骤来实现。你现在的选择说明,在这个阶段,什么对你最重要。”

  最后一句话很奏效,徐莹理解了。

  逐一舍弃后,留下了三个最重要的因素:经济报酬、升职空间、社交关系。我继续问:“这三个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徐莹说:“如果有了升职,经济报酬自然也多了。”

  我却看出了矛盾,抽象起来怎么解释都可以,但是到了具体的选项,三种价值被两个选项所占据:培训公司满足了社交关系,外贸公司的经济报酬多一些,但是升职空间在两个选项里似乎都没有实现。它们并非完全一致,还得舍弃!

  徐莹有些不满意了:“这些都是我最想要的,我想清楚了。”

  “是的,这是你最想要的,我不能要求你舍弃什么,但是我们在做着排序的同时,也在做着准备。价值聚焦了,我们的方向才能明确。”

  在现实中,趋利是本能,而放弃需要智慧。

  于是,徐莹先是去掉了升职空间,又去掉了经济报酬。在她看来,经济报酬是能力体现的一种方式,她最希望得到的还是成就感。最后,徐莹说:“我希望在经济报酬和社交关系中有一个平衡。”

  我笑了,在被逼到死角的时候,纠结就无处可逃了。徐莹无疑已经处于职业发展期,经济报酬也不是为了满足匮乏性的安全需求。在她看来,不管是经济报酬还是社交关系,都与自我实现的价值链接,与自己的成就感链接。与此同时,她还希望自己有所成长,过得快乐一些。

  选择什么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选择就更明朗了。

  第四个问题:已经图穷匕见了,你对这两个选项真的了解吗?

  我先让徐莹对两个选项分别做了量化评估,把所有的五项价值都考虑进去。最后,徐莹选择了外贸公司。她说,虽然有些情况现在并不完全清楚,但是对外贸公司工作上的熟悉,让她更安心。

  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信息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第五个问题:一切都昭然若揭了,看清楚一件事会让人心安,还是会让人失落?

  徐莹是安心了,但是并不满意。我问到具体的原因,她才说道:“从理性的判断来说,外贸公司是一个更好的选项,但是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培训公司兼职,特别喜欢团队内部的融洽和学习的氛围。所以,虽然做出了理性选择,但是依然不能安心。”

  我帮她分析,喜欢培训公司的工作,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兴趣,人们都会对一些自己从没做过的事情产生兴趣,这份工作未来的状态是怎样的,你是否会持续保持兴趣,这需要做一些职业调查。还有可能是因为价值,社交关系和团队氛围是你期待的价值。比如社交关系,因为你能接触到高端人脉,这会让你对于可能的价值产生期待。但是价值是需要交换的,对于人脉,你是希望简单认识,还是希望深度链接,这取决于你自己的价值,也取决于你工作的价值,这也需要你的思考。

  徐莹恍然大悟,原来失落背后有贪婪。所谓贪婪,就是对力所不逮的目标心存幻想。

  徐莹彻底安心了,接下来的事情顺理成章:如何设计适应路径,如何寻找一些新的可能性,如何和兼职的工作告别。我们一起,很快把后续的计划列出来了。

  咨询结束时,徐莹总结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真的弄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打破了之前的一些幻想。”

  纠结是一个机会,是一个我们认识自己的机会。生活总是会设置各种限制,让我们本能的贪婪无法尽得。如果我们被贪婪吞噬了,我们就会淹没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着抓到一些不能救命的稻草。反倒是在纠结中找到自己的人,会要的最少,也最坚定,他们是驾驭欲望的人。简单,即为快乐。

  如果再有些智慧,其实是可以两全的,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色中获得罢了。知进退,晓取舍,乃两全要义。

  【转弯看见】

  面对多个选项的纠结,这么做取舍:

  1.分析每个选项背后自己看重的价值——既然纠结,必有所图;

  2.分析这些价值之间的关系,根据资源和自己的特点,安排不同价值在不同阶段的满足顺序;

  3.选出当下阶段最理性的选项;

  4.有什么办法可以兼顾未来的价值——给其他选项一个说法。

  文/赵昂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