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失业四个月:对不起,我丢了初心

来源:网络
失业四个月:对不起,我丢了初心

  1

  今天6月份,我离开工作三年零1个月的银行,开始了失业的状态。离职那会儿,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去哪?我回答:没定,失业中。

  我是如实回答,但大部分问的人看着样子都不信:怎么能没有下家就辞职呢?这不是裸辞吗?一定是故弄玄虚不肯说。

  也不算裸辞,半裸吧:我以为下一份工作八九不离十了,在只差一二的情况下,我留出两三个月的gap,游游山、玩玩水、考考试、充充电,想想也是极好的。

  只是,想着好,未必就能真的好。游山玩水、考试充电都做过了,可是八九不离十的工作却因为那还差的“一二”不能去了,于是乎,只能开始重新自己找工作的苦逼旅程。

  2

  我被问的第二多的问题是:为什么好好的工作,一言不合就离职?

  银行多好啊!又是正式编制。许多人都羡慕不来呢。

  换言之,把许多人羡慕不来的工作,坚决地辞掉,好像也蛮酷炫的?但我毕竟是个年龄四舍五入到三十的人了,还不至于单单为了出个风头就不要饭碗。

  那离职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对于所有的工作,离开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干不下去。

  也许是钱少、也许是环境不好、也许是人相处不来,但无论怎么说,就是“不合适”了。之前看过了一篇公众号文章,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忍耐力,要远远低于我们的父辈们:难以容忍不喜欢的人、难以容忍不幸福的婚姻、以及,难以容忍不合适的工作。

  所以,在提了离职后,办手续的那一个月里,我某天晚上睡觉居然都把自己笑醒——要知道,在这之前,我经历好长一段时间低气压的状态,每天上下班,感觉自己就是行尸走肉:两眼涣散,目光呆滞;明明上班大部分时间就是看网页、刷淘宝、接电话,即便有“正事”要做,也都是些不用动脑子的事务性工作,但就是“感觉身体被掏空”。我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厌倦……当然,事后想想,我确实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冲动做了决定,我可以做一些转岗、换部门这些不那么极端的争取,而不是背水一战,一下子把自己的后路通通截断。

  记得在香港读书,大学毕业将近那会儿,有人问我以后想做什么,我回答:我就想当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下半句没说:上班时候做着不累的活,下班之后吃喝玩乐。

  结果同学很直接:我看没戏,你就想普通,那人家公司凭什么选你不选别人?

  我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最后没有找工作,去英国读了个研究生,逃避走向社会。

  3

  银行入职之后,在一线做了一年半的柜员,终于调到后台机关,过上了我当时“想要的生活”。没错,这就是我的初心,钱多、事儿少、不累。

  但坏就坏在我太贪心,不知足。

  每天做一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却看着往昔的同学,生活忙碌而精彩,我心生羡慕,却不愿付出。

  放弃很容易,无需思考,谨小慎微地爱护一点儿稀薄的尊严,试图藏身某个中间地带。没错,我总是小心地躲在中间地带成长,逃避责任,惧怕竞争,却又始终为自己的浅薄无知而羞愧、焦虑。最好不要亲自做选择,任时间的洪流与所谓无情的外力推动己身,似可稍减自责,也可有理由做无限喟叹。

  有人说:没有人能那么理想,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还赚那么多钱。

  有人说:这份工作挺好的,最重要的是稳定。你是因为没有成家,等有了家庭、生了孩子,你就知道拥有自己的时间多重要了。

  但一个念头萌生了,在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任何人规劝的理由都是浮云——至于有自己的时间生孩子养孩子什么的,作为一个死丁克,这真的跟我没什么卵关系。

  然后,就辞了。

  4

  找工作的过程,看着很艰辛,配合着画面,大概可以放一首前面悲凉、后面励志的BGM。

  6月的时候,还在失业状态,正好赶上28岁的生日。那天我面完试觉得不理想,走在回朋友的宿舍的路上。天已经黑了,我穿着制服高跟鞋,挂着残妆下了公交,才发现自己坐错站了,于是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回去。仰望明月当空,顿时觉得此情此景很有画面感。活了28年,能耐不大、脾气不小,姿势没涨、毛病一身;没房、没车、没工作、没婚姻、没对象,好像不流露出点悲观厌世、着急上火的情绪,似乎也对不住社会的期许。

  但不管是不是社会的期许,我也只能辜负了。我没觉得没有这些我多失败,为什么非得合该就有呢?说我乐观也不准确,反正就是没心没肺,不觉得状况有那么糟。毕竟实在不行,自己告诉自己:我还可以拼爹嘛!

  问题是,拼爹的话就在爹面前没有话语权了。

  因为这段时间一直住在家里,没有收入,即便是在父母面前也是没有尊严的。家里开始催着相亲,横竖反正,立业,或者立室,总得有一样吧?反正在家里的城市,找份工作不成问题,安安心心地嫁人过日子还委屈着你了?

  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要辞掉上一份工作呢?

  我也纳闷,为什么两、三个月里,面试的工作人家都说不合适,难道我真的这么差劲?后来,我才渐渐摸出问题的所在:我申请的岗位不符。

  我原来的工作定岗名字叫:产品经理。原来以为银行的各种经理,基本上没什么太大差别;但其实不是,尤其在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就要做产品创设。给的薪酬高,也是因为这个岗位基本就是核心岗位,像腾讯,一个QQ,就是产品经理负责的。至于我做的那些工作——天啊,也就一个岗位名称沾边儿。

  记得我之前面过一家大公司的产品经理,HR面第一轮,她解释说,本来的团队经理有事来不了。一问一答几个回合之后,她说:我觉得你不合适,而且,你要是想转岗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要多读点书!

  话说得不好听,不过也没什么错。虽然我也不爽,但没道理跟人家拍桌子。值得欣慰的是,她长得挺难看,也算是老天爷,提前给我报仇了吧。

  5

  后来,我认真梳理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长项,还有模有样的给出四个维度:喜欢、擅长、不喜欢、不擅长

  还挺有模有样的!

  有一个底线就是,擅长和喜欢,一定要得一个,不擅长不喜欢的工作坚决不去碰(讽刺的是,从银行离职的人员,在别的公司眼里就是带着资源的销售,我收到的职位邀请也基本都是销售类型的工作)。

  喜欢但不擅长的工作:你光有一腔热情,说服不了招聘的人,没有人会拿钱来培养你的兴趣爱好。

  擅长但不喜欢:从小到大认识我的人,不管是长辈还是同辈,十个里有八个都会对我说:你适合去当老师。毕竟从小到大的学霸经历,让我死磕书本、情商欠费的形象深入人心。不过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也只能当后路。

  喜欢并擅长:我从2013年开始写网文,当时白天是柜员,晚上凭着情怀和强迫症更文5000字,虽然阅读量不怎么地,但好歹自己练了笔;2015年,我开始向学习理财的培训公司网站写公众号文章。我不确定,这类工作是不是真的能称得上“擅长”,但可以说的是,这份工作我有点喜欢,而且也收获到了一些肯定,所以暂且算是吧。

  也许真的是时来运转,我更换了应聘岗位之后,一切居然意料之外的顺利:先是我之前一直写公众号的、上海的那家理财培训公司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他们想招聘运营策划,问我愿不愿意去做全职;紧接着,我收到了现在这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地点在深圳科技园:一面、二面、终于,在听过了那么多次“不合适”之后,我听到了一句“挺合适”;然后HR面、谈薪酬,一气呵成,拿到了offer。

  6

  这四个月过得挺充实。跳出体制的围城之外,倒是看到了很多原本从来没想到的东西。

  另外,找工作我还发现一个诀窍:熟人内推。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有熟人推荐通过概率要大得多。这也未必就不好,毕竟,内部人推荐经过了一层筛选,录用风险要小很多。

  我没有牛到每家公司里面都有人,但是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我去各种社交网站查找想面试的公司,网站平台比如微博、知乎、豆瓣,然后找到这些带着公司title发帖或者回答问题的人,很容易就拿到邮箱或者微信,然后各种勾搭。

  这里面有的人比较友善,帮我发了简历做了推荐,即使后来我没过,也确实是自己条件不够,在此谢过你们的帮助;

  有的人比较高冷倨傲,没帮到我什么,带着探听消息的八卦欲,自我为中心地对我问东问西,还对我的情况指手画脚、动辄开始指导人生。我只能心里说句:关你屁事。

  有的人也很友善,甚至是过于友善:即便我最后没被录取,他后续仍旧一直在询问我的近况,殷勤频繁,我几乎都以为他想泡我;但是看了对方朋友圈晒和女儿一起出行的照片,我姑且理解为,这是纯粹出于关心的人文关怀吧。

  现在的我入职也有一段时间了,定岗就是我想做的新媒体运营,每天各种开脑洞做着启发创意的事。工作的环境很互联网,自如而且自在,就连周遭吃饭的环境也是。怎么说呢?就是一看附近的餐馆,就能知道是码农的势力范围:对待“吃”就是一个将就,面馆、快餐、食堂,完全不见什么沙拉、轻食、健康西餐,这些充满小资情怀的调调。秉着对“外面的饭菜”一贯的骄矜和挑剔,我有更好的理由自己带饭——健康,又省钱。

  我依然维持着原来的作息:早上6点前起床,晚上10点半前睡觉,即便在家赋闲的四个月里,我早起的时间也没晚过7点半;健身运动、蔬菜水果,这些已是我的一部分。

  晨型人,拥抱朝阳

  另一个好习惯就是:理财。从之前上海的理财培训公司学习到的技能进行投资,这几个月账上赚的钱,差不多cover了原来两个月的工资,也算是弥补了部分失业的损失。

  7

  你究竟想要什么呢?

  这是我这四个月以来一直问自己的问题。

  我想进步,想实现个人价值,想享受城市的便利,想获得更多的认可。

  沈阳、海口、上海、青岛、北京、广州、香港、丹麦、英国、深圳……从小到大,我跟着父母走,除了留学到香港和国外,国内这些城市我们都住过,也大部分都买过房子(当然后来都卖了)。换地方,换学校,光是初中,我就念了三所。我住过大城市,也住过小城市。大城市的人视野广阔,每日步履匆匆、奋勇拼搏;小城市的人按部就班,却也能安居一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但一直以来,我两者都羡慕,两者都想沾:看自己的生活两点一线、柴米油盐,看别人的生活永远绚烂多彩、如梦如烟;结果总是不能知足,永远的生活在别处。

  好在,我最后终于做了取舍。记得那阵,深圳的一次面试没通过,我以为自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有感而发写了段文,发了朋友圈;生活也是个圈,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深圳。

  如此,那就好好待着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