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我是如何打造我的成长系统的

来源:网络
人的成长是需要系统的。我现在的工作职务是海外存储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存储产品的管理。一款存储产品,要求具备以下特性: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易用性、容量。而要打造一款好的存储产品需要近10年的打磨(技术积累)。同样我将我的成长系统类比为一款存储产品,下面让我通过我的经历来阐述我对我的成长系统的构建。

  2010年3月,我主动离开了安逸的工作岗位,身上揣着800元,带着行李只身一人从东北老家安图县城坐火车来到了北京,开启了我的“梦想之旅”。当我踏上北京火车站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已拥有了整个北京,拥有了整个未来。

  我按照朋友介绍的地址,找到了二里庄那边的学生宿舍住了下来,算是安顿了下来。紧接着就是找工作,据朋友说在北京找工作,最低工资也有2000元,如果做个程序员的话,3000-4000没问题,当时感觉能够挣这么多钱,真是让我既憧憬又兴奋,毕竟前一份工作实习期也只有800元,即便转正后也才1200-1300元,而在北京开出的最低价都是之前工作的两倍甚至更多,此时我断定来北京来对了,我兴奋不已。

  临时安顿好之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之旅,当时想到的就是打磨一份简历,然后在“智联招聘”、“51job”等招聘网站大量的投递,之后就回宿舍等消息,大约2个星期后,接到2-3个面试的电话,我穿上正装,兴奋的来到面试公司,当前台给出面试试卷让我答题的时候,我傻了,毕竟大学的时候学习的都是些非常皮毛的知识,而企业中给出的面试题都是没见过的知识,几轮面试下来,结果可想而知,而这个时候来京已经接近2个月了,我深知一定要在身上带的钱快要耗尽之前想办法找到工作,但几次面试后的挫败感让我深知能力不足。

  就在一个大热天的下午,我接到了一个嵌入式培训机构的电话,该培训机构是我曾经在网站上投过简历,并且在我的学校也曾经做过宣传,对它有一定的了解的机构。这次主动找我聊的人事人员花了1个小时在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推荐我参加他们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且签订协议一定能够找到我期望的薪水的工作,但培训费用为1.2W,这个数字着实吓到了我了,相当于我大学3个学期的学费,反过来想,临时找到的工作也就2000-3000,而从长远来看,找到嵌入式相关工作后能够带来的回报更可观,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可钱从哪里来,让我犹豫了。

  当天午夜辗转难眠,一个人走出宿舍,来到了宿舍前面的小桥边,我自问自己:是否愿意在自己身上赌一把,拼上三个月,如果成功了留下来,没有成功,那就没有必要在这里待下去了,干脆就卷铺盖走人吧。下定决心之后,大半夜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为了让家人安心,我临时编了一个幌子,说我找到了工作,但公司要1.2W的押金,老爸没有多问,第二天就借足了款打到了我的银行账户里,我呢,交完款,就卯足了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培训,那个时候才感觉到这次学的知识是真真切切的为自己而学的。

  因学习目标很明确,每次都是早晨7点从宿舍出发,培训完一整天,晚上22:30回宿舍,一般在上下课的一小时车程上,借助暗光看资料,整理当天所学的知识,三个月的投入下来的结果是我如期的找到了我在北京的第一份嵌入式相关的工作,尽管起薪在现在看起来并不高,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能够坐在办公司穿着干净的衣服办公,已经算是奢求,并且当时认为公司前景也非常不错。时隔六年,站在我的角度来看,证实了当时我的“赌注”是对的,这家公司目前在国内的安防届已经是首屈一指了。

  这件事让我学到了:

  ◦关键时刻要靠自己,投资自己是没错的。

  ◦不要太注重短期收益,要放眼未来,看长期收益后的回报。

  从这件事开始,我开启了我的成长系统的第一步:定期的主动投资自己,给自己定期打补丁,在“易用性”上让自己持续的满足市场需求,且尽可能的满足高端需求。持续学习这件事也是贯穿我成长系统始终的必要条件。

  刚进入职场,领导安排什么我就尽量去做,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每天差不多都工作到午夜23:00左右才回家,有的时候当天没做完的话,一咬牙跺脚就决定通宵也要把这件事干完,周末没事的话就去加加班,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年,这两年中我经常感冒,一段时间后就要往医院跑,体质很差,就在2012年的3月份的一个周例会汇报的时候,我和我的领导沟通,说工作压力太大,身体有点吃不消,本想寻求些安慰,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要让我调整心态,好好努力干,心一下凉了一截。

  这事之后的2个星期,我在参加的公众表达的培训课里,以学长的身份出席,当时那节课的主题是要求每个在场的学员在10分钟内陈述一件自己的成就故事。当一位40岁的老哥站讲台前,开口的第一句就说“让我分享一下我跑下来马拉松的经历吧”,当听到这个主题时,我眼前一亮,他?在40岁的年龄?跑完马拉松?在当时的我觉得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根据他的陈述得知他是为了戒烟而坚持跑步,从最初的1公里气喘吁吁,然后是3公里,5公里,直到半马及全程,整个故事讲完后,直接震撼了我的三观,我想这位老大哥能做得到的,我也能做得到。

  从那开始我就开始主动锻炼,我采用的方式是用微信大量的主动加一些运动爱好者大约有500人左右(这之前我的理念是从不加陌生人的),其中的一个小惊喜是这个过程中我加到了一些国内顶尖运动员,同时我也主动加入一些微信运动群,我这么做的原因有三,一是我每天会看朋友圈,而这些爱好运动的人在饮食和运动以及赛事上会每日更新,让他们在朋友圈的层面上影响我,二则我一有运动方面的问题,我会主动找到这里面比较有经验的人交流,他们很乐意帮助一个新手,最后通过微信运动群,定期的在群里打卡签到通过一个集体来相互影响着彼此。从此踏上了追求马拉松这条不归路,而且是越跑越能跑,直到现在能够轻松的驾驭全程马拉松,甚至打算向更高阶:铁人三项赛挑战。今年我已经报了三场赛事,并已经在备战路上。

  这件两件事让我学到了:

  ◦身体是自己的,没有人比你更关心你的身体。

  ◦多听多看他人的分享,从他人的分享中收获一些自己未曾遇见的事物。

  通过制定目标,主动锻炼,不断的升级自己的硬件系统——身体,确保其“可靠性”能够应对各种压力。

  工作第三年,也就是在2013年的时候,良好的身体基本能够应对各种工作压力,同时我也加入了各种跑步团体和组织,大家都在圈里打卡,全国各地的都有,爱运动的人大多都有几个共通的爱好:早起,看书,参加各地马拉松比赛顺带旅行。在被大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我也积极的早起运动,在看书方面,不管什么书,只要确定是对成长有帮助的就看,像时间管理、心理学、成功学、财务管理、公众表达……每天坚持看一小时,一年下来也看了50-60本,当时只是为了看而看,就是觉得别人都看自己不看好像少点什么,心慌,同样的我也习惯性的自费到各地跑马拉松顺带旅行,有的时候就干脆去旅行,几年之间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也通过旅行见到了更多美好的风景和各种有故事的人。

  这部分我称之为主动升级系统的“容量”。

  在2014年5月的一个工作日,当天处理了大量的售后问题,还因为处理效率较低被各种投诉,情绪很不好,傍晚的时候又被领导催,某某项目的问题现在怎么还没解决啊?当时就和领导来情绪了,领导为了安慰我,在沟通的过程中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工作4年了,之所以没有成长,你想过为什么嘛?

  当天晚上就这个问题辗转难眠,想想四年时间,除了重复做那些我擅长的事情外,工作上似乎没什么实质性的成长,再看看那些自己参加的大量的课程,看了大量的书,去过了大量的地方,跑过了很多马拉松,都没有融入自己的想法,只是为了做而做,没有吸收,没有做总结和思考,也难怪被领导说效率一直上不来,课程学完了没好好利用,书看完了就看完了,没想过要总结,旅行去过的许多地方也没想过去这里做些什么,只是从众般的去做一些事,同样的跑步只是像平时一样重复的跑着,成绩没有任何的提升,总体而言是处于一个成长相对停滞状态。

  为此,我想到的办法是就我所做过的事做日总结,然后就做过的总结晒到朋友圈里,每天都晒,不知不觉中,就晒朋友圈这件事上快到一千天了,这也确确实实的给我带来了改变,包括将看过的书用在工作上,刻意的锻炼提升了全马成绩等等。

  这件事让我学到了:

  ◦刻意的去总结你经历过的事物为你所用。

  ◦好习惯积累到一定的量后会有质变。

  不断的总结能够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处事效率——我称之为“性能”的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经常的反复发生,要么就是太投入工作了,忘记了锻炼和看书;要么就是锻炼过多影响了工作;要么就是学习过载无法正常消化,总之就是在“易用性”、“可靠性”、“容量”、“性能”这四者之间轮流出问题。就在2014年底的时候,不经意间在时间管理的书中看到了一个工具:平衡轮。

  这个工具整合了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各个元素,每个月我都会在这个工具的各个维度上添1-3项自己真的要改变的事,然后通过时间管理工具拆解到每一天,每天早起后,总结下昨天的内容然后就其中的1-3件事做计划安排,然后编辑成自己的成长卡片,晒到朋友圈,重新有系统的持续打卡。

  借助这个工具,通过近3年的使用情况来看各环节的都能够有效协同运作,确保了我的成长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我的成长系统中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易用性,容量”五要素,而每个人的成长都要有各自的成长系统才能得到良性发展,达到“生态平衡”。

  (作者:李富佳)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