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要怎样选择,才能不负努力?

来源:网络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工作两三年,谁都希望通过变化改变现状,这时候,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

  是跳槽还是不跳槽?

  是转行还是坚守?

  是创业还是甘当职员?

  ......

  很多人陷入了莫大的迷茫。

  要知道,选择之所以困难重重,是因为这件事远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简单,它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项选择的背后,本质上都是两个字——决策。

  本文将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为什么你总是难以做出选择?

  2、你真的到了选择/决策的关口吗?

  3、对于选择/决策,有什么落地且实用的方法?

  文末将应用文中方法,抽选本周读者提问进行视频解答。

  01

  为什么你总是难以做出选择?

  这两天,我对今年上半年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进行了整理,赫然发现,80%左右以“职业选择”为始的咨询案例,到头来的症结恰恰不在选择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达成两项共识。

  不知你发现没有,人生就是一个决策接着一个决策的过程,与其说我们在做选择,倒不如说我们做了一个又一个的决策。

  比如,你考大学那会儿选择了什么专业,毕业之后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工作之后选择了怎样的伴侣......这些无疑都是人生中的重大决策。

  但与此同时,你也会发现有很多人不敢决策,甚至每每遇到决策时,他们会习惯性地将人生重大决策权交由他人完成。

  因此,决策能力是一个人思维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继续分析,每一次决策的关口,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什么?

  就像有个读者曾经在留言区写的一段评论那样,选择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每个选项看起来都差不多,说不上特别好也说不上特别坏,因为一旦有个绝对好或绝对差的选项,我们也不至于苦苦纠结了。

  这就是选择/决策的真正问题,那就是选择也好,决策也罢,它都是一种朝向未来的冒险。

  这就是我们需要达成的两项共识,那就是——

  1、决策能力是一个人思维成熟的重要标志;

  2、决策是一种朝向未来的冒险。

  一旦达成了这两项共识,你就不难明白很多人无法进行决策的根本原因了。

  02

  你真的到了选择的关口吗?

  从事职业咨询以来,我曾经遇到过很多让我哭笑不得的选择问题。

  最典型的莫过于这种——

  “老师,我有个问题想了很多年了,我在这家单位做了十好几年了,工作也很轻松,但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我也想成长,你说我要不要辞职,可万一辞职了,找不到其他工作怎么办?”

  遇到这种问题,我通常会反问对方——

  “这个问题困扰你多久了?你认为自己最晚到什么时候必须有个选择?”

  如果对方的回答是——

  “我也不清楚,其实吧也不是非解决不可的事儿,但我只要一有空脑子里就会蹦出这样的困扰,你说最晚到什么时候,我也不是很清楚。”

  这种就是“选择的假象”。

  真正的选择关口,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就是,有明确的时间底限。

  如果你的决策既不紧迫也没有时间限制,建议找个朋友倾诉一下,缓解下由于不满现状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即可;如果你最终能说服自己,原来原地不动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那就说明你目前的状态是自己能够接纳的,不妨给自己找点有趣的事情丰富下生活就好。

  除此之外,选择的关口还有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你自己拥有决策权。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来询者,他已经四十多岁了,面临着单位的人事调整。

  他说:“我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领导最近找我谈话了,说是要把我的岗位进行调整,让我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岗位,这个选择太难了。”

  我问他:“在这个问题上,你有决策权吗?或者说,去哪个岗位,真的由你说了算吗?”

  对方给我的答案是:“其实,我根本就是在瞎操心,因为最终我去哪个岗位,到时候人事部会找我谈的,实际上,我猜他们对我的岗位已经做了安排。”

  “所以,”我提醒他:“这不是一个选择问题,更像是一个适应问题,我们接下来更应该探讨的是,你该以怎样的状态迎接新的工作......”

  记住,没有决策权的选择,根本谈不上选择,你更应该从适应层面想些办法。

  03

  决策三步走,帮你解决选择的难题

  第一步,探究个人观点,你对这件事到底是怎么看的?

  在这个步骤里,你不妨先站在其他人的考虑给自己提议,并去思考为何他人会给你这样的提议,以及,你自己内心到底是怎样想的。

  举个例子。

  有个大三的大学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不知道是要考研,还是公务员,或者是找工作?”

  我问他:“如果你父母此刻就在你的面前,他们希望你做出怎样的选择?”

  “他们肯定希望我考公务员。”他说。

  “为什么他们希望你考公务员呢?”我问。

  “他们觉得公务员稳定呀,并且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他们也会感到很有面子。”他说。

  这个时候,我会继续问他:“你如何看待他们的看法呢?”

  “我并不这样认为。虽然公务员的工作稳定又体面,可我更喜欢探险,这种体面稳定不适合我的性格。”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难得知,当事人对这个问题真实的想法了。

  接下来继续探寻:“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抛给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会如何建议呢?”

  “他们会建议我考研。”他说。

  “哦,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认为我的学习成绩不错,不考研有些可惜了。”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我问。

  “其实吧,我压根不喜欢学习,考试完全靠临时抱佛脚,只能说我的短期记忆力不错,但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

  这个时候,当事人的倾向越来越清晰了,还需要再进一步排查——

  “对于找工作这件事,你怎么看?”我问。

  “我就是不太清楚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但是听他们说,现在找一个好工作实在太难了,所以特别纠结。”他说。

  这个时候基本就可以聚焦问题了:“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就不会考虑考研或考公务员了,是吗?”

  “是的”。

  至此,决策层面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大半,接下来就需要增加新的行动,方能完成一次真正的选择。

  第二步,跨越选项看目标。

  现在把这些选项放下,认真思考,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当你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你做的任何线路规划都不具备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当你不清楚自己要买什么的时候,你逛了一天的商场也可能一无所获;

  当你因为一件小事和同事发生了冲突,你甚至都不清楚你们争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曾经有一个来询者,刚开始的时候吵着闹着要离职,一问才知道,原来她是因为一件工作配合与衔接的问题和同事发生了冲突,她认为这工作没法干下去了。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回顾来这家公司的初心,或者找到你的职业目标。

  你当初为何来到这家公司?当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怀着怎样的期待呢?如今达成了吗?

  在反思职业目标之后,你不妨问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面对这次问题,你认为这是危机还是挑战?

  如果化解了问题,对你今后的职业发展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吗?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你能保证今后不会遇到类似的冲突吗?

  ......

  所以,你是选择继续呆下去,把这份工作做到九十分以上;还是选择另谋出路,想必你内心早有了答案。

  第三步,搜集足量的信息,决策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而不是想当然。

  这一步最常见的方法有:

  1、去网站搜索或发帖,询问你想要了解的行业信息;

  2、去约见行业专家,听听他们对行业的看法;

  3、通过身边朋友介绍,约见相关从业人员,对他们进行职业访谈,问问他们真实的工作体会与感受,等等。

  记住,信息越客观越充分,结合之前的目标,你就越容易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

  总之,一次真正有价值的选择,是建立在系统思考及充分信息之上的,它考验的是一个人背后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而这些,恰恰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至于你敢不敢做决定,能不能做决定,以及做什么样的决定,这些始终是我们每个人绕不过去的人生课题。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