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为何你30岁,还拿着别人20岁的薪水?

来源:网络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到了三十岁,突然会感到莫名的恐慌。

诚如一位咨询者感慨的那样,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每个人犯错的资本,你尚有时间去弥补;但当你一旦跨入了三十岁的阵营,这种资本和优势将离你远去。

对于很多三十岁上下在市场环境中(多指企业)打拼奋斗的朋友而言,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无疑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中的成长无法和压力一样实现成倍增长,那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也就注定了你今后的职业发展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乃至危机。

而工资,无疑是个人职场成长的外化进度条。

如果你赫然发现,你过了职场中的第一个八年,月薪依然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旗鼓相当,或许你真的应该慎重审视你的职场路,并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

该如何在30岁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下一个8年的时间去拼命追赶?

如果你错失了22-30岁第一个8年,留给你的时间也只剩下30-38岁这唯一的8年。

这可能是你在职场成长中最后的最佳时机。

1.小雨的故事

如果大家平时对职场稍微留意一些就不能难发现,但凡在职场中做得比较成功的人,大多是在一个岗位或者行业里做了五年、八年、十年甚至时间更久的人,你可以看看你所在的公司,那些中高管阶层(比如销售总监、财务总监、人事总监等),他们的年薪拿到几十万并不少见,因为他们在这个领域里研究了数十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岗位,都有它自身的规律,都有一些值得你去琢磨的东西,也都能产生出顶尖的专业人才。

比如在销售领域,如果你真能如销售大王乔·吉拉德那般做到行业顶尖的位置,放在现在的时代,随便去一家网络平台开销售课程,分分钟收入过万并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道理似乎都懂,可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结局。

小雨(化名)上半年找到我的时候,正好处在三十岁上下这么一个尴尬的年龄,或者确切说来,并不是年龄本身的尴尬,而是她的履历和积累,和同龄人相去甚远。

小雨大学专业是旅游管理,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做了一段时间的导游之后,感到力不从心,她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天天在外面奔波劳碌的导游工作,更希望能在写字楼里,穿着光鲜的衣服,做一份体面的工作。

几经波折,在家人的安排下,她去了一家较大的物流公司做起了行政文员的工作。

这家物流公司主要做海外运输业务,绝大多数的同事都是外语或翻译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而她的外语水平很差,工作中常常犯错。考虑到日后有个一技之长,小雨发现自己对作图很感兴趣,就果断辞去了这份工作,脱产学了半年的美术设计,转行做了网页设计师,断了翻译的职业生涯。

网页设计师做了几年之后会,正好赶上结婚装修新房,小雨正好厌倦了设计工作,再次选择了离职,等完成结婚的大事之后,她陷入了迷茫与焦灼的境地,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对比身边的同学,有些一毕业就从事一个行业的,经过了8年的积累,多少都是个主管的角色了,而自己,却一直游走在职场的最底层,收入也没有任何增长,小雨不免陷入了莫大的焦虑与痛苦中。

2.你以为的奋斗,或许只是挣扎

小雨的故事只是千百万30岁职场人的缩影,是啊,同样是30岁,为什么有的人收入节节攀升,而有的人收入却停滞不前?

1、奋斗与挣扎,有什么不同?

记得有位作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描述过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有一年冬天,彼得在一个景点游玩,一位游客在观赏瀑布的时候不慎落水,之后他拼命往岸上游,但不幸的是他深陷一个漩涡当中,不论他如何游,都摆脱不了漩涡的巨大力量。

因为水很凉,挣扎耗用了他大量体力,大约半小时后,他终于力竭而亡,尸体沉入水底,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尸体就浮上了水面,被水流冲到了岸边。

彼得目睹了这一惨景之后,不由感慨道:“这个人在生命最后半小时用尽所有精力想要完成而不得的事情,在他死后不到一分钟就轻易做到了。”

何为挣扎?

你看起来很努力,甚至比其他人还努力,并且一度达到了“拼命”的境地,然而很不幸,你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劣势以及周围的环境,只是一味地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与能量拿来“应急”,却不知方向在哪里。

而奋斗则不同,它建立在对自我及外在环境客观认知的基础上,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目标,虽然不能保证直达,但只要大方向明确,只要积累和坚持,最终就能达成目标。

放到小雨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从一开始的导游工作,到后来的行政文员工作,乃至于目前这份设计工作,小雨总是在职业出现困难之后,选择逃离,每次选择都是“始于兴趣、陷于琐碎、终于困难”,如此反复,周而复始。

从一般规律来看,职场新人新入一家公司,基本上需要半年时间才能熟悉情况,一年左右才能入门,两年左右才能入行,三年以上才能有效积累工作经验——这就像任何运动一样,必须达到那个点才能开始真正燃脂。

如果你每份工作三年不到就跳槽,意味着你根本不可能接触到最核心的业务,也谈不上真正的经验了,你的每次经验,只代表着“你经过”,仅此而已。

小雨一听,顿时感到危机重重,对于她而言,下一步又该从何起步,才能确保自己不再犯过去的错误呢?

2、目标的丧失,是你失败的根源

1)、做你适合的事

通过梳理小雨过去的职场经历不难发现,小雨之所以上大学时选择旅游专业,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性格内向,想通过专业及职业弥补自己性格的不足。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

在职业选择方面,最怕无视自身情况,选择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俗话说“男怕入错行”,一旦你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你将注定花费很大的气力,往往事倍功半。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一味试图弥补自己的缺点,只能将自己变得越来越平庸;唯有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过时间的累积,才可能出类拔萃。

小雨最终发现,旅游行业不适合自己,果断全身而退,这一步没有问题。

2)、做你胜任的事

为何你的工作缺乏热情?

就好像小雨转行行政文员,是家人动用了人脉才找到的工作机会,那家物流公司在业内口碑很不错,然而在那里呆了两年,小雨最终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劣势以及后天的能力劣势,小雨在工作中常常受到负面反馈,久而久之,自然就没有努力的动力。

一份工作能给你带来成就感至关重要,毕竟我们在职场中,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需要得到领导及同事的反馈,接受一定的考核。

在开始一份职业之前,你需要详细了解这个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评估下这些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哪些是你能胜任的,哪些是不能胜任的。

如果一份工作的多数内容是你无法胜任且不愿提升的,即便再热门再赚钱也和你无缘。

这就是小雨第二份物流公司工作的状况,因为这家物流公司做的是对外运输,所以即便最基层的行政文员岗位,对外语的要求非常高,而小雨从小就对外语不感兴趣,也没有意愿在这方面努力,只是因为看似光鲜的工作和舒适的环境,苦撑了两年,终于还是转行做了设计师。

3.做事之外,别忘了做人的修炼

小雨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了美术设计并找到了设计类工作,这是在她前面的职业生涯中可圈可点的一笔,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在前两次失败之后,她察觉到自己可能是个内向但对结构色彩颇具天赋的人,于是就做了网页设计的工作。

然而在这份工作中,倒不是小雨的专业能力出了问题,而是她在做人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是人际处理能力。

我们在职场中不可能孤军作战,你与上司的关系、你与同事的关系,不仅决定了你的的归属感,还决定了你在职场中能否升迁。

要知道,在职场中,如果想要发展,一是少不了上司的帮助与提携,二是缺不了同事的支持与协作。

人际关系是每个职场人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如果一个人在职场中常常被孤立被边缘化,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需要仔细反省自身,寻找问题的根源。

二是自我驱动能力。

三十岁了,你不可能再像个孩子那样,领导夸你你就来劲,领导让你做你就做,不让你做你根本就不去想了。

你需要自己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

在一份职业中,你必然会在遭遇这个职业的艰难、琐碎与枯燥,但如果你给自己制定个方向与目标,就不至于目光短视,深陷于眼前的困扰难以自拔。

我问小雨,除了那半年的脱产学习外,可曾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其他形式的充电?得到的回答是,没有。

这种现象在职场中比比皆是。

关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你不妨从这几个问题入手:

1)、相比于去年,我的工作内容新增了哪些新的内容与挑战?我是否通过努力克服了它?

2)、不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我对这份职业有没有重新的认知?有没有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3)、我是否能够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目前制约我的主要是哪方面工作内容?我可以调动哪些资源、通过哪些努力跨越这部分的障碍?

等等。

任何职业都能出顶尖的人才,就像每一块土地都能长出根深叶茂的大树一般。

每个人在职场中就像一棵树一样,你的根扎得有多深,你的枝叶就有多繁茂,你就能长到多高——深度决定高度。

三是高度职业化精神。

我曾经访谈过一名上市公司的销售总监,公司的人告诉我,这个销售总监在还是销售主管的时候,风雨无阻每天都能准点上班。

雪灾那一年,为了不耽误正常上班,这位销售主管提前一个小时出发,准点到的公司。后来公司领导看雪实在太大了,很多员工都赶不过来,就临时下令今天放假一天。当时很多没来的同事都觉得自己很聪明,有人也替这位主管不值,说你一大早赶过来,没想到白来一趟了。

这位主管倒是显得云淡风轻,说了句“没什么,能否准时到达是我的问题,是否上班是领导的决定,我做到我该做的就足够了。”

就是这位销售主管,后来在那个集团以勤勉、谦恭、有担当著称,多年之后,被提拔为销售总监,随着公司的壮大,他手下的销售队伍越来越壮大,他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受到集团股东们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身在职场,多数人最重要的需求无非两点,一是回报,二是成长。

如果这份选择是你自己做出的,并且也是符合你的个性特点的,在没有明确的目标前,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如此,你的资源和能力越来越多,成为职场的强者。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

愿30岁的你,终能通过苦难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强者。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