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28岁,你看着周围的人都月入过万了

来源:网络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对于每个职场人而言,我们都密切关注自己的价值,而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收入低了。

刚出校门那会儿,你和其他同学的起薪都差不多,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你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却一点点地拉开了。

直到有一天,你赫然发现,有的人在职场中风生水起,月入过万且正在往中高层跃迁;而你,却依然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为生活奔波,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在毕业五六年之后,你们之间的落差和对比正一天天清晰起来,这对很多人而言,确实是一件残酷的事。

但这就是现实。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在毕业五六年后小有所成,成为那个月入过万、有事业追求的人,而不是那个为生活疲于奔波的人。

那么,想要获得职业的成功,到底需要做些什么呢?

做职业规划师至今,我陆陆续续做了不下于百例的咨询案例,也大大小小做过很多次线下交流与分享,很多人听说我的身份之后,总是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获得职业的成功?

我回去打开word文档罗列出了很多因素,后来经过反复推敲、删繁就简之后,发现整张word文档里,只有这五行字——

1、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起步;

2、做一名耐心的老员工;

3、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4、提升商业思维,关注社会需求;

5、给自己绘制一份商业画布,从一个点进行辐射,去服务更多的人

......

在毕业之后的第一个五年,一个人想要在职场中获得不错的发展,最好要完成前三项任务,也就是——

1、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起步;

2、做一名有耐心的老员工;

3、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30%左右的人依然在第一点上徘徊不前,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起步;

50%的人栽在第二点上,毕业几年频繁换工作,做任何职业都像是“蜻蜓点水”,很难深入某个行业获得不同的洞见;

20%的人完成了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困于第三点,那就是工作多年,依然不知道自己的独特性在哪里,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更是一无所知。

为什么你的职业生涯总是不见起色?

论上学时的成绩,你并不逊色,甚至在班级里也算是佼佼者;

论工作起点,你也并不比别人差,你所在的公司在行业里也是颇有名气;

论勤奋程度,你每天也在加班加点,起得比鸡还早,并利用一切时间充电学习......

可能你也隐隐约约意识到了,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否则不会在过了五六年之后,收入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

一、完美的职业起步=朝阳行业+适合自己的岗位

毋庸置疑,个人的职业发展往往受制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

还记得几年前,当我决定从企业里走出来进行第一次职业转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身边的质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个时候“互联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传统行业里的从业者信息封闭,也很少关注行业的走向,这就导致他们在危机到来之前没有任何防备。

当时我所在的那家电子厂,生产的是电器里的某款元器件。

根据连续几年的财报分析来看,这款元器件的销量逐年下滑,我曾经分析过原因,那就是整个电器行业的技术日益提高,对于这款元器件的需求就越来越少了,公司只有一条路,加大研发力度,如果能研发出适应新功能的新型元器件产品,才可能有活路。

然而悲哀的事实是,由于资金匮乏,公司很多研发工作进行到一半就偃旗息鼓,新的产品没有研发出来,同时由于举债过多,公司很快就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在我离开后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公司就宣告破产,等我再次坐车路过那个地方时,早已野草丛生、一片萧条,之前霸气的公司门牌再也不见了。

这些年,倒下去的企业真的不计其数。

因此,如果让我对毕业生朋友们做职业建议,我的建议倾向于,找一份朝阳行业,从自己可以做的职位入手。

如果你所处的行业日暮西山,即便你用了多年时间做到了行业里的牛叉高级技术员又如何?世界不需要这个行业了,它不会怜悯眷顾你的青春与汗水,到头来照样把你清理出局。

而如果你从朝阳行业起步,即便你所在的公司很小也不正规,哪怕最终关门大吉,你也不用担心,因为随着行业的发展,你会发现跳槽到其他公司易如反掌。

雷军说的“风口”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行业日渐没落,你很努力做到No.1,也不过尔尔,依然会惨遭淘汰。

你没有错,只是社会不再需要你了。

二、职场适应期:做个耐心的“潜水员”

通常来说,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是朝阳行业,你所在的企业运营个五年十年不成问题,那么你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个低调的“潜水员”,默默积累自己的实力。

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最难。

在HR看来,除去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公司破产倒闭)之外,一个人只有在一家企业呆上三年以上,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洞见。

为什么撑过这头三年如此重要?

首先,能撑得过头三年的,应该是能胜任岗位的,否则连岗位都胜任不了,根本是不可能通过试用期转正的,更别提呆上个三五年了;

其次,能撑得过头三年的,这个人的沟通能力应该还不错,也就意味着,TA的人际关系不见得多好,但也不至于很差,否则,这个人也压根呆不了多少;

最后,能撑得过这三年的,往往是有自己的主见的,不太容易被外界诱惑所迷惑,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在这三五年中,每个职场新人都要面临这些挑战——

1、胜任期能否迅速进入角色融入团队,决定着能否顺利转正;

2、适应期是否懂得与人协作与人为善,决定着这个人的职场人际关系,也决定着TA能否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好评;

3、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比如一份薪水比目前高的工作,这个人是否能够不为所动,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是即刻选择自己想要的,还是愿意为更好的结果坚持下去?

这样东西,被称为“延迟满足”,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职场中比个人能力更关键的,恰恰是一个人能否定下心来深入工作,而不是如“职场浮萍”,始终在浅层打转。

马云的阿里巴巴创造了很多财富神话,也制造了很多令人艳羡的千万富翁,但有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却是,这些人的大部分在十年前并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也不是能力超群的人。

其中奥妙,在后面会有阐述。

三、职场发展期:你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

一个人的职场价值其实是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分别是市场的需求度和能力的独特性。

在能力的独特性方面,往往有两种情形最为常见。

一是纵向,指的是你某一能力的专业度和深度。

比如很多高学历的科研人员,人家学物理一路学到博士,玩的就是专业度和深度。

二是横向,指的是你在其他同行不具备的能力里有优势,属于广博型人才。

比如培训师,除了专业知识要过硬之外,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能否用通俗的语言将高深的知识讲得深入人心、易于接受。

如果这个人有很强的独特性,意味着要么是某一领域的深度人才,要么是四通八达的广博型人才,同时社会的需求度很高,那么这个人不发财简直天理难容。

十几年前,一个怀揣满腔热情、有志于在媒体行业大展拳脚的小伙子,始终没有在央视获得正式编制。

据说这样的人当时并不在少数。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个人曾担任《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对话》等栏目的制片人。

这几档节目让撒贝宁、水均益、崔永元等名嘴家喻户晓,而对于这个默默无闻的制片人而言,走不到台前就意味着无法被人记住。

他的口才和创意极好,负责的几个栏目风生水起,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无法解决编制及户口问题,走的时候还是一名临时工。

随着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个敏锐的媒体人创办了一个脱口秀栏目,辅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尽管这些年,围绕在这个人身上的争议不断,但我们不容否认的是,这个人具备强烈的独特性——他具备优秀的演讲能力、高度敏锐的商业嗅觉以及杰出的资源整合能力等,是个广博型人才。

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在时代的驱赶下普遍焦虑,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很多人不需要什么营销之道、创业的那些坑,他们只想迅速走上财富自由之路,只要每天收听这样的知识栏目,就会有一种“我在学习,没有虚度光阴”的满足感。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代知识商人罗振宇的崛起。

他的崛起,何尝不是个人独特性和社会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呢?

而对于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言,又是什么情况呢?

他们的职业起点比较高,但无疑,没有谁一开始就会被放到关键的岗位上,因此,对这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言,如果他们不能在三五年内取得突破,则很容易“泯然众人矣”。

以此类推,以月入三万的煎饼大妈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多是在“劳碌区”——你不能说他们没有技术,但这些技术不需要什么独特性,也就意味着,你会煎饼我也会煎饼,只要煎的饼子差不多,拼的是谁更能吃苦更能下力气,当然,也取决于谁能抢占到好市口。

而类似陈景润、华罗庚这样的人物,显然是在“专家区”。

这些人绝对是知识高深、独特性极高,但社会需求相对较少,因此他们只能往专家的道路发展。

人们看到的是,是这些人成为专家后的声名鹊起,看不到的,是这些人多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与艰辛付出。

你是在什么区域呢?你认为你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四、重要的不是别人月入几万,关键是你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总体来说,人与人毕业后五六年的职场差距,多是上述三个阶段的几个关键点所致。

如果你毕业三五年后,依然徘徊在第一阶段,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安全感这样东西,或许对你而言,体制未必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关键是你得有本事考进去才行。

如果你心存不甘,那就从头开始,一切归零。

除此,并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显示全部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