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我们应该“活在当下”,还是好好“规划人生”?

来源:网络
1/5

职业发展就是一个“行程问题”

假如你要从上海中山公园赶往北京三里屯,应该怎么规划你的行程呢?

正常人考虑的第一步,肯定是坐火车还是乘飞机,然后再去考虑坐什么交通工具到机场或火车站,对吧?

借用一个数学概念,这种行程规划方式属于“动态规划”的一种:把一个大问题变成几个小问题,分别列出局部方案,再把这些解答组合成一个全局方案。

但现在假如你进错了时空隧道,到了1万年后,所有的交通工具、交通线路你都不认识,怎么办呢?

有个笨方法,只要知道北京在北边,只要确定有路到三里屯,你可以搭上任何一个向北的交通工具,一路向北,没路走了,就回头换另一个可以继续向北的,直到你看到任何一个可以到北京三里屯的交通工具。

没错,这就是走迷宫的方法——只要沿着墙,就一定能出去。

这种行程规划方式,也借用一个与“动态规划”相对的数学概念,叫“贪心算法”:

因为整个问题太大太复杂,我不知道怎么解,我就先切下一小块问题,找到这一小块问题的最优解法,解决后,再切下一小块的问题,再找到最优解法……

每一步,我都只知道现在的目标,和现在的最优方案,最后组合起来,就是整个问题的答案。鲁迅先生称之为:“世上本没有路,走多了就成了路。”

为什么一开始我要讲一个走路的问题呢?因为这两种行程规划,就好像是两种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

2/5

“动态规划”与“贪心算法”

小王和小李是同学,同一年进公司,但两人的表现大不一样。

小王有一个人生目标,将来要出去创业。所以小王的职业发展规划是这样的:

首先、把从现状到目标的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创业,创业期、经营企业;

其次,把第二阶段的“创业期”作为核心阶段,为了这个阶段更顺利,第一阶段就要做好准备,要实现的三个小目标:积累经验、资本和人脉;

最后,围绕这三个小目标,确定自己现在要做的工作。

这就像前面说的“动态规划”,把职业发展的大问题分解成职场不同阶段的目标。

我们再来看看小李的职业发展计划:

这是“没有计划”的计划,就像大部分新员工,小李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力争上游”的职场大方向。

在他看来,这就够了,创业也好、做职业经理人也好、成为行业大牛也好,现在要做的事,其实也没多大区别,还不如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提升能力、搞好领导同事关系、争取早日升职加薪……

这就像前面说的“贪心算法”: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不如“活在当下”,人生的每一步,都要把眼前的事做到最好。

这两种性格都挺常见的,好比自助游,有人事先做好攻略,详细到城市公厕分布;有人喜欢随机应变,只要大方向没错,就可以尽情享受旅途上的“意外”。

这两种方法哪一种好呢?我们来比较一下。

3/5

“动态规划”未必能找到人生最佳路线图

“动态规划”的职业发展道路看上去很完美,我们不吝用“高瞻远瞩”一类词来形容这一类人,但这种方法本身就有靠天缺陷。

从上海到北京,飞机比火车最快;但再比较市内交通,浦东机场又比虹桥火车站远。无论坐火车还是飞机,都有一部分不是最优解。

这就是“动态规划”的第一个缺点:“全局最佳方案”分解成的每一步,并不一定都是“局部最优方案”。

比如小王为了保证“创业”这个关键目标,他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做出的,很多都不是最佳选择——

在同事努力做业绩时,他更在意与某些客户保持私人关系,导致他的业绩上不去;

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业务过度投入,其他业务不闻不问;

领导觉得他工作心浮气燥,同事觉得他鬼鬼祟祟……

其次,“动态规划”对人的要求太高了,比如对于小王而言:

刚刚毕业就要有一个十年以上的职业规划;

要有为了创业大目标,放弃眼前晋升机会的胸怀;

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清醒的自觉,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再次,如果小王的第一阶段完全为了第二阶段而存在,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那么创业就是他永远无法到达的阶段。

大部分理想不都是始于伟大,终于琐碎吗?

当然,最要命的是,小王可能做了几年后,渐渐发现,创业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人的进步是一个不断扩大知识面的过程,但“面”大了,“边”也长了,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越我,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

所以越清晰的人生目标,越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能力越强,你就越怀疑,我小时候有个理想,要成为毁灭地球的大坏蛋,现在年纪越大,越觉得还是放这个世界一马吧。

时过境迁,这才是“动态规划”的最大危机。

4/5

“贪心算法”未必走得通

再来看看小李的“贪心算法”。

“贪心算法”胜在简单,人生不需要目标,走一步算一步,但力争把每一步都走好。

但缺点也是很明显。

首先,把局部最优方案加在一起,一般都不是全局的最优方案。

小李的学习能力很强,两年就成为公司的技术“小牛”(第一阶段的最优方案),因此把时间继续花在提高技术上成长效率更高(第二阶段的最优方案)。可那些技术不如他的,不都是通过混领导的小圈子,最后反而成了他的领导吗(全局非最优方案)?

其次,“贪心算法”有一个最大的风险,它很可能让你进入“死循环”,产生“负效用”。

假如小李毕业后进了官场,想不停往上升,就一定要在某个年龄段之前,达到相应的位置。

一旦掉链子,接下来所有的“局部最优解”都无法把你从“死循环”中救出来。此时再想要从体制内跳出来,就要“开倒车”,放弃掉很多现有的利益。

本山大叔曰:走几步,走几步,别控制,放松!走!走走走!……掉坑里了。

最后,“最优”的标准是什么,才是最大的难题。

小李刚进职场,苦心提高技术(第一阶段的最优方案),等学有小成后,他发现沟通也很重要,就有意强加自己的沟通能力(第二阶段的最优方案)。

这种“最优”,是让自己与时俱进的做法。

但也有可能,小李在第一阶段被改造成标准的“程序猿”模式,不愿意改变自己,所以就跳槽到了新公司,继续他的技术大牛之路(第二阶段的最优方案)

这种“贪心”就倒过来了,让“环境”来适应自己。

此时,我们发现,第二种“贪心算法”,已经很接近“动态规划”了——把“成为技术大牛”当成人生目标。

但本质还是不同的。“贪心算法”认为,未来并不存在,未来是你不断的创造出来的——只有我在“成为技术大牛”的道路上不断行动,这个人生目标才有意义。

而“动态规划”相信,只有你想要“成为技术大牛”,并拥有实现它的能力,你现在的行动才有意义。

5/5

我们总在“活在当下”与“规划人生”之间

无论是“贪心算法”还是“动态规划”,其实都承认一点:职业发展道路,没有绝对的“最佳”,只有你能把握的“最佳”。

不同的是,“贪心算法”认为最佳答案是走出来的,把每一步走好,就是最佳人生的选择了。

而“动态规划”相信最佳答案是选出来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那么几步,只要围绕这关键几步,就能规划出最佳路线图。

如果你学过经济学,你会发现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区别,很像哈耶克的市场自动调节理论和凯恩斯的国家计划调节理论。

想通这一点,你就会明白,这两种职业规划都是理论上的,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这两者之间。

没有人能真正做到“贪心算法”所说的“活在当下”,你的任何一个职业选择,都包含了你对未来的期待。

也没有人能真正做到“动态规划”的“算无遗策”,想要把握自己的人生,少走弯路,唯有更多的知识、工具、方法,才能帮你做到这一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