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你在25岁时为自己的人生埋下了哪些彩蛋?

来源:网络

2018年3月30日,一朋友父亲突发脑溢血。

昨天,我去医院探访。发现这个37岁的老爷们,正躲在医院一角失声痛哭。

医生刚给他说完:“先准备10万,动手术。”

接着,部门领导又发来微信:“刚才开会,老大定了,要裁员23个人,你在其中,下午到单位把手续办了吧!”

看完微信,正在郁闷中,女儿又打来了电话:“爸,我OK镜掉了,你给我配一副新的吧。”

接完电话,他就冲出病房,躲在医院拐角,越想越难过,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为工作焦虑,为父母焦虑,

为孩子焦虑,为房贷焦虑……

人到中年,怎么活着这么累啊?!”

看着朋友失声痛哭,我就想起了米歇尔写的《灰犀牛》。

什么是灰犀牛?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看见它在远处,毫不在意,但你不知道这个两吨重的家伙,正用脚刨着土,愤怒地喷着气,随时准备向你扑来,将你撞翻。

米歇尔用“灰犀牛”来比喻发生概率很大或者必然的巨大危机。

灰犀牛因为“距你远”“行动缓”,所以你根本就不会把它当回事。

米歇尔说,面对灰犀牛,我们通常有两种反应。

一种是否认事实,过于乐观:

“或许我运气好,不会遇到会犀牛。”

一种是得过且过,甘当鸵鸟:

“等灰犀牛来了再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总有解决办法。”

于是,终于有一天,那只灰犀牛咆哮着冲了过来,你躲闪不及,被撞翻在地。

经济学家米歇尔说: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项目、一项决策,甚至是一个人,往往不是毁于我们平时看不见的黑天鹅,而是毁于我们视而不见的灰犀牛。”

中年危机就是一头灰犀牛。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中年危机这头灰犀牛,必然会在35岁之后“猛然冲来”。

父母渐老,病患日多。

孩子尚小,嗷嗷待哺。

房贷车贷,遥遥无期。

婚姻感情,已亮红灯。

事业发展呢,也遇到了瓶颈,你办公桌对面那个小年轻,已进入了可以随时取代你的节奏。

所以张爱玲这样说“人到中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其实不仅男人如此,女人更甚。

在我看来,所有的中年危机,都可用四个字归纳——力不从心。

为什么我们这么力不从心呢?

就是因为我们年轻时忽略了中年危机这头灰犀牛。

其实哪有什么中年危机,不过都是年轻时埋下的伏笔。

如何防范凶猛的灰犀牛呢?

米歇尔说:“关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在其变得紧急之前,开始行动,做好迎接的准备。”

所以,要想避过中年危机,25岁到35岁这十年至关重要。

这十年里,你得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找一家潜力股公司,伴其成长。

我先讲讲童文红的故事。

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

2000年,阿里缺一个前台接待。

阿里当时毫无名气,很多年轻靓妹对阿里不屑一顾,大学生妹妹对阿里更是嗤之以鼻,但童文红就认准了阿里,果断进入阿里做了前台接待。

当时跟着马云干的人不多,所以,尽管是前台,童文红也得到了0.2%的股份。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手握0.2%的股份的童文红,一下就成了亿万富翁。

马云还说过另外一个故事:“2001年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的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请。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跟着我创业的18位同仁,现在都成了副总裁或董事。我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很多时候,选择比能力重要。”

我之所以讲这两个故事,

就是想告诉大家这句话——选择比能力重要。

在职业发展初期,请一定要谨记五句话:

● 平台大于奋斗

● 大公司不是最好的公司

● 最好的公司是微露尖角的“独角兽”

● 找到这样的公司,伴随其成长

● 一开始不要太在意薪水

第二件事:成为行业“大牛”。

如果你找不到潜力股“独角兽”,那就一定要做好这第二件事。

去年,一篇叫《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的文章,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HR找我谈话,希望我主动离职,

看现在的样子不离也很难。

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投简历,

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

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大公司也不要,

少数小公司面试过,

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

税后房贷都不够,

加上两个孩子上学,

还要养家,完全入不敷出。

…………

现在每天下班回家,

看到孩子和老婆都觉得愧疚,

夜晚也辗转难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现象,就是这两年大公司的中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特别容易被公司裁员。

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你做的事情小年轻也能做。

二是因为你的工资比小年轻高很多。

“同样的事情,小年轻也能做,而且工资成本很低,我干嘛还要用你。”

于是你很容易就会陷入中年困境:

● 想晋升但上不去

● 想留下但留不住

● 想跳槽但没实力

要避免这样的中年困境,就一定得提前做好第二件事——成为行业“大牛”。

如何成为行业大牛?

第一:分清工作和职业

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一个单位给你一份工作,你好好地完成任务,它付你工资,就两清了。

而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比如你的目标是当建筑设计大师,那你就应该为此做一个长远规划。

当你在某个公司工作几年后,发现已经学不到什么新东西时,就应该为职业发展果断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学习新理念新东西。

所以,你现在最最紧迫的就是:

● 确定一个为之奋斗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 这个目标越早确定越好

● 对目标要专一,对公司不必专一

第二:相信一万小时定律

何为一万小时定律?

就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锤炼,如果按每天钻研八小时计算,要成为行业大牛,至少需要五年。

所以,要尽量在35岁之前做到两点:

● 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 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只要做到了这两点,你就永远有竞争力,而且,薪水一定不会低。

能让你在职场上安身立命的,从来不是资历,而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件事:搞好资产性收入。

前几天,听朋友说起一趣事,“前年,我去北京谋了个职,单位楼下停了一辆保时捷跑车,这辆跑车的主人,居然是我们单位修剪绿化的老头。

我吓了一跳,偷偷问同事,这老头难道是董事长他爸?

同事大笑:他就是一绿化工。

我惊呆了:凭这点工资能开保时捷?

同事说:20年前,这老头四处筹钱买了7套房,现在赚翻了,一套房子就可以养这辆保时捷。”

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就是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搞好资产性收入。

普通人的收入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动性收入,即利用劳动换取报酬,这种收入有一个特点: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另一种是资产性收入,

即利用现有资本本身赚取收益,如房租收入、股权分红等等。

一个人光靠劳动性收入,是很难解决中年危机的,要想很好地解决中年危机,25岁之后就要学会慢慢从纯劳动性收入,过渡到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性收入,也就是说,你得学会投资理财。

作家李刚讲过一件趣事:

几年前,他老婆想买一套学区房。

他一算存款,连首付都不够。

于是建议:攒点钱再说吧!

当然,最后胳膊没能拧过大腿,老婆东挪西借,硬是把首付给付了。

结果才过两年,房价就翻了倍。

李刚高兴得不得了:“幸好买了。”

论盘算能力,李刚远在老婆之上。

“我有十几年投资经验,再复杂的金融工具,我也一清二楚,而她连买个银行理财产品还要问人家保不保本。”

但这件事,李刚一开始就陷入了穷人思维。

“我没有思考学区房是不是一个必须而且合理的目标,而是首先考虑钱够不够。”

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

●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

● 富人思维的特点是目标导向

穷人思维买房,首先考虑:“我存款有多少,月收入多少?

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富人思维买房,首先考虑:“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一个人与另一个的贫富差距,就是这样开始一步步拉大的。

西塞罗在《论老年》中有一句话:

“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

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

过着这种生活的人,

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已,

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

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生,

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

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

而在灵魂上获得无上的安慰。”

生活就是一根链条,环环相扣。

你现在的生活,取决于你十年前的选择。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你十年后的生活。

所以,哪有什么中年危机,不过都是年轻时埋下的伏笔。

25岁到35岁,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具有决定性的10年,而大部分人挥霍着,毫无知觉。

来自:拾遗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