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业规划

为什么要让收入来决定我们的生活?

来源:网络
文|赵晓璃



M在这次国庆假期千里迢迢来到预约地点,按照她的话说,这次一定要做个决定,因为时间不等人。

原来,M目前面临着一个职业抉择,那就是,是接受亲戚的推荐从事一份自己不喜欢但收入不错的工作,还是去做一份自己渴望但目前工资不高的工作呢?

看起来,“收入”成为M最大的障碍与纠结所在。

“晓璃老师,本来我是打算遵从内心的意志,选择工资不高但喜欢的工作,但最近看到那个‘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系列海报,我又开始动摇了,感觉上面说的就是我......”M向我诉说着这些年来自己的迷茫与困惑......

我明白,在今天这个时代,有些人为了传播效果更会写出一些绝对化的攻击与评判,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叫做“单因素模型”,而所有的单因素模型都会导致我们认知窄化。

如果你陷入了“单因素陷阱”,比如你认为只有通过提高收入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多年过去,即便你真的如愿以偿,你依然会发现自己离并不快乐,甚至离想要的生活相去甚远。



几年前我来到了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却不知自己要往哪里走。

我一度变成了父母期待的模样,做着一份体面而光鲜的工作,拿着一份收入不薄的薪水,但问题是,我并不快乐。

我是重新寻找另外一条路,还是说服自己,继续麻木地工作?

从收入的角度来说,继续在原单位呆下去似乎更有保障,但未来发展的希望渺茫;而如果重新开辟一条路,能走成什么样又能获得怎样的收益,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在迷茫之际,我想到了一位IT界的朋友,他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在我找他约谈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家创业型IT公司的高管了。

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很震惊,那就是“你的梦想是什么?”

坦白地说,毕业后的很多年,我一直不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异类,或者说,是不是像我这样的人,不配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他有四个清晰的梦想:

1、登上珠穆朗玛峰;

2、去南极、北极旅行;

3、在舞台上演一场完整的戏曲剧目;

4、写一本属于自己的小说。

在他看来,倘若此生能完成这四件事情,无疑就是他想要的人生了。

“所以,”他一字一顿地告诉我:“你会发现我的梦想清单里并没有我现在的工作,工作的意义对我而言就是赚钱,因此为了我自己的梦想,我可以放下所有的情绪,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单位价值,于是这些年,我的收入也翻了好几倍,等我攒够了足够多的钱,我就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些梦想。”

然而遗憾的是,他的话似乎并没有点燃我的梦想。

因为我是处于一个抉择的关口,我需要寻找的是每天都要与之打交道的工作内容与方式,而这种工作内容和方式,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每天的生活状态。

我做不到这位IT朋友的全然理性,无法完全将生活与工作割裂开来。



我又找到了一位职业生涯规划师,支付了费用之后,我们约定了时间和地点,怀揣着莫大的希望,我进行了一次职业咨询。

我向咨询师大概说了自己的情况,也表明了我这次前来咨询的诉求,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选择。

这位咨询师当时给我的建议和那位IT朋友如出一辙,大意是我还是应该先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单位时间价值,等赚足了钱之后,再去发展爱好也不迟。

得到了这个建议之后,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回去思考了很久,渐渐发现,他们给我的建议都是基于他们自身的经验,但是他们建议的这条路,真的适合我吗?

他们所建议的这条路,无疑是现实、安全且稳妥的。

问题在于他们不是我,无法体会我的感受。

我之前所做的一切,一言以蔽之,都仿佛是在成全他人的梦想,我唯一坚持下来并且开始有所起色的爱好,就是写作。

一个大胆的想法涌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就是——

我何不直接放弃这份鸡肋一样的工作,坦荡地做我想做的事情、直奔想要的生活呢?

比如,把写作变成自己的收入来源?同时开辟新的收入渠道,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想到这一点,我有点兴奋,同时也有点焦虑。



经过慎重的思考,我重点考虑了三点。

首先我能肯定的是,我和那位IT朋友不同,我无法做到严格区分生活与工作,我认为,工作本身就是构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如果工作无法让我开心,我的生活又岂能开心呢?

其次我明确的是,不论是我的职场发展还是我后来的出书做公众号,能给我带来成果的恰恰是我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比起从事具体事务,我更喜欢和人打交道,这种特质其实并不是十分适合从事财务工作的,虽然我已经做了十来年。

最后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呢?

我想起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我的同学G。

八年前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G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里从事设计工作,然而那次和她闲聊的时候G对我说,她想辞职,因为她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惊诧了很久,问她后面有什么打算。

她没说什么,就说先辞了再说,只要肯想办法,吃口饭应该不难。

G和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然而和我不同的是,G从小就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她特别擅长做手工,在绘画等方面颇有天赋。

她当时拿着工作几年攒下的积蓄,去世界各地找寻自己的梦想和生活。

如今的G长居在国外一座颇有文艺气息的小城里,平时靠给孩子们上绘画课赚取收入,业余时间看各大艺术展览,生活过的倒也悠然自得。

第二个是我认识的一位世界各地四处飞的自由讲师D。

D原本是在一家国企过着悠哉的日子,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怎么可以这么早就过上了退休的生活?他不甘心,于是果断从国企辞职,经过一番摸索,成为一名自由讲师。

有一次,我和D还有另外一个老师一起吃饭,D和我说起自己在台上兴奋的感觉,以及每年都会用赚来的钱去世界各地旅游的惊险与刺激。

末了他问我:“你是否向往这样的生活?反正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是放着光的。

我从他们的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个答案说起来一点也不神秘,那就是——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以此为生”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人生。

现实中,很多人都会认为职业之所以影响生活方式是因为收入问题,在人们的概念里,有些职业挣钱少,就会影响生活品质。

事实果真如此吗?

有一次,我去一位朋友L那里做护理,她之前是在一家企业上班,但是她爱美的天性在企业里根本得不到发挥,便辞职做起了美容行业。

身边有一位享受护理的大姐,不停地劝说这里的美容师们转行,说美容师没有什么发展,挣的也不多。

若不是因为我认识L,我恐怕也会和这位大姐一样抱持着坚固而落后的观念。

据我所知,L转行到美容行业之后,源于对美容的悟性和热爱,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做到了高级美容师,她服务专业态度也好,点名让她做护理的客户越来越多,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且还有了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像老板一样开美容院。

她很佩服她的老板,因为她的老板也是个女人,从创业至今开了好几家分店,钱赚的并不少,我也见过他们老板,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完全和二十来岁的姑娘一样,每天对生活怀揣无限的热情,事业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

是啊,我们太容易以一己之见去揣测他人的生活,但是却忘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真的做好了自然能挣钱。

相反,如果你不去分析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的特质,哪怕是一个看似很有“钱景”的行业,比如金融,如果你不喜欢你会连努力的意愿都没有——你永远只能做个最底层的岗位,每天都在混日子,上班如上坟,你永远不可能赚取高收入,这才是真正的“浪费生命”。

重要的不是你从事了什么高薪的行业,而是你是否热爱这个行业,因为唯有热爱,才能让你抵抗多年如一日的重复、枯燥与繁琐,而当你用心琢磨,真正把一件事情做好了,自然能赚到钱。

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

我们在选择一份职业的时候,也在侧面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不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不得不去花时间应付你不想要的生活。

后来的我既没有按照那位IT朋友的忠告也没有按照那位咨询师的建议,而是选择了内心的那条路,如今的我主业是写作与咨询,副业才是培训。

几年过去了,曾经给我进行咨询的那位咨询师有一天颇有感触地对我说:“没想到这几年你成长的这么快,远远超过了我;另外你还出了一本职业规划的书,我在想我是否应该向你学习、走出原有的环境和体制呢?”

我越来越笃信这么一个观点——

“所有生命都将在某个节点结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生命是如此无常,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与其担心未来,牺牲现在去为那些可能的意外做准备,还不如好好地用心把每一天过好。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当死亡来临时,你突然发现自己从未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过。”

在给M的咨询报告结尾处,我写了这么一句话——

“世上哪有现成的路给你走?无非是,你走出来了,这才成了路。”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