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攻略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职场攻略

拒绝做职场的“心理奴隶”

来源:网络

拒绝做职场的“心理奴隶”

拒绝做职场的“心理奴隶”

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职场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但是,职场专家告诉我们,这些“心理奴隶”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打破心灵上的重重枷锁,重新获得职场上如鱼得水的自由。

积极思考否定“我肯定不行”

心理案例:傅明很苦恼为什么办公室里的其他人整天那么乐观,就连做错了事也能“阿Q”一下,而自己总是想着“我肯定不行”这五个字:“这个报告就算写完了领导也一定不在意”、“新方案我肯定不适应”,“我干得再卖命也没人会表扬”……

专家把脉:

像傅明这样的心理奴隶,通常会认为自己缺乏机遇、缺乏赏识,以至于会“注定的”一事无成。当现实的确被他们言中的时候,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固执消极的自我认知。本身定位于消极,会使当事人由于缺乏对于“成功”的期待而倍加恐惧失败,从而在自怨自怜中无法竭尽全力,甚至拒绝努力。

职业对策:

挣脱这种消极枷锁的方法是培养出积极的思考方式。像傅明这样的人,往往容易看到很多潜在却并不一定发生的困难与阻碍。

打消消极预期的方法就是将一件事拆分成具有若干步骤的“小事”,并且将这个过程落实成文字。比如你面临一个“提交个人企划”的任务,则可以在纸上写出如下步骤:“收集信息——明确思路——确定基本框架——下班后找到空闲时间——撰写——修改——递交——等待反辣。然后在任务的具体进行中,完成一步就在纸上划掉步。这种“大变斜的处理方式,会使你很容易把握未来方向,并且在明确目标并付出努力的过程中,逐渐忽略那些困扰自身的“消极”因素。

把握优势别后悔“已经太晚了”

心理案例:在艾米看来,自己错过了太多有意义的事情:26岁为什么没有进修在职硕士呢?29岁为什么没有辞职生孩子呢?30岁为什么没有竞聘部门经理呢?……如果世上真的有人卖“后悔药”,她一定第一个跑去买。

专家把脉:

“爱后悔”是艾米这样的心理奴隶最显着的特征。他们经常由于当时判断上的疏忽大意或者盲目乐观,而致使种种的职业预期与职业理想不能变为现实,而又在事后“追悔不已”的心态下悲观绝望。他们习惯将事情视为“当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自认为人在某个年龄阶段就“必须”做某件事情,一旦错过最佳时机便回天无术,只能听天由命。

职业对策:

这些容易后悔的人,可以考虑尝试心理学上的“三栏技术法”来缓解味消极的悲观情绪。首先找一张白纸划分为三栏,分别命名为“后悔的事”、“维误区”和“合理反应”。首先在第一栏中将自己认为后悔或错过的事详细充分地写出来,尽情宣泄情绪,然后在第二栏中与自己所写的内容逐一进行辩论,并将所有盲目的后悔与绝望逐一批判,而后在第三栏中总结出自己与该事件相关的现有资源,认真思考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尽量使现实得以最大程度地挽回,并将各项打算与计划按步骤写清。这种方法会帮助你在将笼统“后悔”落到实处的同时,也看清自己现存的优势,并暗示你积极应对。

鼓励创新拒绝“再也不这样”

心理案例:只要是没得着好结果的事情,文慧都能从中吸取到“教训”并且铭记于心:“上次参与的改革企划收效不好,今后再也不效法了”、“昨天开会主动发言,结果被领导说想法片面,以后再也不吱声了”、“提交的方案完全不被采纳,以后再也不操心了。”……时间越长,“不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专家把脉:

在心理学的“动机体系”中,存在两种认知倾向,一种是“对于失败的恐惧”,另一种是“对于成功的需求”。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人就会因为过多顾忌“安全性”和“稳妥性”而逐渐丧失冒险精神及创造力,并通常在作为上平庸无奇,而当后者大于前者时,人则将目标的实现与梦想的达成作为努力的最大方向,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往往也容易达成较高的职业成就。

职业对策:

这种“记性超好”又“怕处很多”的心理奴隶,需要及时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担心害怕?而究竟又在具体担心害怕些什么东西?在找到了明确的心理症结后,应当尽量把握“相似但刺激较弱”的其他机会努力攻克症结。

比如文慧因为曾经被领导指出“想法片面”而不敢再在会议上主动发言。那么应当明确她需要强化的东西就是“发言”。她可以先尝试在同事之间的日常工作讨论中主动发表看法,因为即使遭遇到不同意见也没有“上级否定下级”的尴尬与灰心,并且要尝试寻求有利依据,维护自己的想法,不轻易苟同:等到她切实具备与人辩论的勇气后,就不再惧怕别人的质疑了,同时也具备了较为缜密的思维方式,进而可以重新尝试在领导面前表达主张。

肯定自我“管他别人怎么想”

心理症状:“穿这套衣服上班,别人会不会认为我卖弄风情呢?”、“今天加班,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是故意表现呢?”、“和领导吃午饭,别人会不会误会打小报告的人是我呢?”、“如果现在发言,会不会被别人嘲笑呢?”……太多的“别人”,让肖琳终日进退维谷,烦闷得喘不过气来。

专家把脉:

在心理学上,当敏感个体严重被环境因素左右时,往往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当事人的自信心建立主要依托于“外界肯定”的幼儿模式,而不是基于“自身认可”的成人模式。因此像肖琳这样心理奴隶经常由于自我成就感的缺失而加倍在意外界的评判标准,在行为上经常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职业对策:

改善这种情况的最根本方法就是使当事人建立起内在的自信心。第一步就是先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发现自己“优于别人”的特点,比如“我比某某更会砍价”、“这个报告我交的比某某早,我比他更有效率”、“下雨天我包里有伞,我更有先见之明”……第二步则是要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地做一些生活中的小决定,比如“今天心情好,穿件粉色的上衣”、“明天下午要去逛街,索性今天加班多干一点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帮助你将行为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完成任务的根本宗旨上来,从而一点点摆脱“别人”的掌控与束缚。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