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创业必读

待开放领域谁先进入谁赚钱

来源:网络
“这是一个全民投资的地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温州乐清市副市长吴建华用了这样一个词。

  据悉,温州现有3000亿元民间资本───在这个庞大而抽象的数字背后,是温州资本的波涛汹涌。24>岁的温州人李先生,刚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税务机关,月收入4000元左右。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正准备和亲戚一起投资青海盐田。而这样的故事在温州信手拈来。

  温州人的先知先觉,使他们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富豪团。五个故事:温州人的现在生意经

  温州的“第一桶金”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走遍全国的“供销大军”,从外面带回的一张张订单,带动了温州地区制造业的起步,集中在塑料加工、印刷等技术壁垒很低的传统行业上。当时,温州的十大专业市场全国瞩目。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温州以商带工的情况发生了逆转,制造业开始做大做强,商业反过来依附于制造业。”人行温州支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到了这个时候,温州生产什么,温商就在外面卖什么。”

  经历国家几次整顿的动荡后,温州制造业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器、服装、打火机等产业形成规模经济,家庭小作坊逐渐成长为大企业集团,民企“品牌”也开始大放异彩。

  同一时期,温州人密布全国的商业网点并未衰落───在西部城市,总是温州人的商铺让小城镇热闹非凡。温州人的财富,正是以这种并不起眼的方式膨胀起来。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春节前夕,从外地汇回温州的资金就达百亿元之巨。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制造业的扩张碰到了天花板。不少民营企业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传统产业面临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困惑。事实上,是土地的短缺制约着温州工业的发展:温州是中国土地最稀缺的城市之一,人均耕地不足0.3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2004年,温州可供工业用地不足需求量的20%。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