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特色小吃

清明果的文化内涵-清明果的做法

来源:网络

清明果也叫绵菜饴、清明饴,是温州的传统小吃,民间采用古老的制作方法,用原始的石器工具捣制,软糯有嚼劲,回味更悠长,不失为一种返璞归真的饮食文化。


清明果的文化内涵-清明果的做法

清明果的文化内涵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一到清明节,家乡无论城里城外、江南江北、富庶贫苦,几乎家家户户做了清明果,形状也各式各样。清明果透着股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清明节就可以吃“寒食”,即清明果,而不用生火烧菜做饭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纪念意义,就是为了追忆不居功,不言禄,以血诗告诫君王要勤政爱民的隐士介子推。

介子推以死谏晋文公要“清明复清明”,却被文公纵火烧山,最终介子推亦不为动,终抱树而死。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嚼着清明果时,更应追忆两千六百年前那不居功,不言禄,以血诗告诫君王的贤士隐士介子推,感动于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还有他那割股奉君的牺牲精神。

清明节是个祭祖的节日,是个缅怀先烈的节日,更是一个追往忆今的节日。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它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远离故土的人们一想起那青青绿绿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清明果的做法

清明果也叫绵菜饴、清明饴,是温州的传统小吃,民间采用古老的制作方法,用原始的石器工具捣制,软糯有嚼劲,回味更悠长,不失为一种返璞归真的饮食文化!

1、先要准备一下,将石头的捣臼清洗干净,这是农村典型的古老捣米捣粉捣年糕的工具。现在恐怕很难看到了。(当然,没有石头的捣臼也可以用铁锅铁桶来代替,没有石头做的榔头,也可以用木棍子来代替)。

2、采摘新鲜的艾草,摘去黄色小花,清洗干净。

3、将新鲜的艾草捣成菜汁,捣得越细越好。也可以煮熟再捣成汁。也可以用榨汁机打碎。

4、捣好菜汁后,连菜带汁;放入糯米粉,先用手揉成团,依据干湿程度加入适量的水揉匀;

5、举起几十斤重的石榔头(或者叫石头锤子)不停地捣,旁边要有一个人当助手,在糯米粉团上和石臼上不时地撒一些干粉,防止粘住石头锤子。还要翻动粉团,均匀捣遍整个糯米粉团。

6、大约捣了15分钟,就成了柔韧度很强的粉团了。这样捣出来的粉团做好清明果,就不会破皮露馅了。

7、没有石臼也可以在锅里揉透揉匀,最好是用木榔头捣砸。同样有效果。最后基本看不到艾草的渣子,全是绿色的粉团。

8、摘取30-40片新鲜的柚子叶洗净擦干,把柚子树叶剪成圆形,备用。

9、开始包清明果了,将糯米粉团取出一块,先揉圆,再用大拇指转出一个坑斗,将馅料依次放入,最后收口再揉一下,压扁;底下贴上一张柚子叶。

10、上锅蒸,大火12分钟转小火焖2-3分钟。飘散着怡人清香的清明果出笼了。

清明果简介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果”顾名思义与清明节紧密相关。

从形状上看,清明果有些像饺子,但味道上却和饺子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艾草性味苦、辛、温,有着“医草”的美誉,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古时候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

采摘艾叶后,把艾叶捣烂后连同汁液与糯米粉、早米粉按一定比例揉搓成粉团,然后加工成面皮,再根据个人口味填加馅料,最后把面皮捏合成型。清明果在繁杂的手续后诞生,人们从前以为清明果只有赣东北有,后来才发现与赣东北相邻的浙江、福建地区都有吃清明果的习惯,这可能与艾在这些地区生长的普遍性有关。人们以清明果是用来祭奠先人的,表达对逝去先人的缅怀之情。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