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误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饮食误区

喝粥的7大好处 粥的分类和营养特点

来源:网络

中国人爱喝粥,会喝粥,也因此形成中国特有的“粥文化”。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下面跟随若悠网了解一下吧!

喝粥的7大好处:

1、容易消化。白米熬煮温度超过60摄氏度就会产生糊化作用,熬煮软熟的稀饭入口即化,下肚后非常容易消化,很适合肠胃不适的人食用。

2、增强食欲,补充体力。生病时食欲不振,清粥搭配一些色泽鲜艳又开胃的事物,既能促进食欲,又为虚弱的病人补充体力。

3、防止便秘。稀饭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能果腹止饥之外,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4、预防感冒。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

5、防止喉咙干涩。对于喉咙不适、发言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

6、调养肠胃。胃功能较弱或溃疡患者,平日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很适合喝稀饭调养肠胃。

7、延年益寿。喝粥可以延年益寿,五谷杂粮熬煮成粥,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素与膳食纤维,对于年长、牙齿松动的人或病人,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养生的最佳良方。

虽说在做饭的种种技法里,做粥可以说是最简单不过。抓把米扔到水里,煮开了是清粥,多煮会儿就是浓粥;不仅可以用大米、小米、黑米、紫米……,还可以加水果、皮蛋、瘦肉、豆类等各种食材进去,煮出各种各样的粥来!做法虽简单,但千万可别小看了这简简单单的粥,其中还包含着不少的营养健康“大学问”。

首先,粥大都是以米、面、杂粮为原料,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做粥时,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等粗杂粮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锅粥”,“粗细搭配”唾手可得。通过喝粥,每天吃1-2两(50~100克)粗粮的目标可以轻松达到!

第二,粥的包容性强,想来点“腥”,鸡鸭鱼肉蛋奶都可以加进去;想吃清淡的,可以加蔬菜、水果等;想“炫富”,可以加海参鲍鱼山珍海味;想“平民”,加地瓜山药土豆;还可以任意组合,很容易实现食物多样。

其三,用来煮粥的杂粮,一般没有进行研磨加工,谷类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都会全部保留下来,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一方面,可以预防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慢性病发生的危险。

粥的分类和营养特点

做粥用最基本的原料是谷类食物,如果一份“粥”中没有谷类食物,也就不应该称其为粥。从组合上,我们可以把粥分为基础粥、肉粥和素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力,在“基础粥”上增加不同的原料就可以做成各种口味、品种多样的粥。

一、基础粥又包括单一粥和组合粥:

(1)单一粥:直接用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等加水熬,如大米粥、小米粥、红豆粥等;也可以用小麦、玉米等磨成粉、或研磨成不同大小的颗粒然后做粥,如玉米面粥、麦仁粥、棒渣粥、豆粥等。

(2)组合粥:把不同的谷物放在一起,少可以2-3种,多可以5-6种,甚至10几种。小米绿豆粥、八宝粥、腊八粥、杂粮粥等都属于这一类。

营养特点:谷类为主,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丰富,促进胃肠蠕动,老少皆宜。血糖高的,可以根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选择。

二、肉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基础粥中或加肉加蛋,等等,做成多种口味的粥。

(1)加肉类:加牛、羊、猪等肉类,如皮蛋瘦肉粥、肉丝粥。

(2)加内脏:如肝、杂等,如白果羊肾粥。

(3)海鲜粥:加水产品,如鱼、虾、蟹等,如鱼片粥、鲜虾粥。

营养特点:食物多样,营养比基础粥全面,但此类粥往往加盐,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适用于大多数人,血压高、血脂高的人不宜经常喝。自己做粥时注意少放盐。

三、蔬果粥:在基础粥中,加上单一或组合的蔬果。

(1)加蔬菜:如南瓜、红薯、山药等,如红豆南瓜粥、芹菜豆腐粥。

(2)加水果:如芒果紫米粥。

(3)中药粥:加药食同用的成分,如当归、莲子、芡实、枸杞等,如莲子芡实粥。

(4)其他粥:加花卉等做成花粥,如菊花粥。

营养特点:清淡爽口,膳食纤维丰富,促进胃肠蠕动,含糖多的粥,不适合血糖高的人。另外,中药粥应根据个人的体质选用,不建议长期食用。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喝粥时,很多人往往把咸菜当做粥伴侣,这样会增加盐的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从健康角度出发,少吃或不吃咸菜!可以配上凉拌蔬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